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本刊讯6月8日至11日,由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与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教育部名栏工程"艺术学研究"学术委员会、《艺术百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2012中国南京"图像与表演"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东南大学吴健雄纪念馆隆重召开。来自中国和美国的三十余位学者以及我院二十余位师生参  相似文献   

2.
方辉振 《金陵瞭望》2011,(24):24-24
今年6月15日,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调研时指出,大学和地方是有机衔接、共生共荣的。金陵科技学院立足于南京,创新性地推出“南京战略”.对接南京发展,无疑成为地方大学与区域经济社会共生共荣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3.
中西艺术比较作为艺术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已被广泛运用。因而,对于西方艺术学核心概念内涵的分析变得异常重要,它不仅是一种方法论,更是比较艺术学本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弄清中西方相应艺术概念不同层面的内涵,仅静态分析远远不够,还必须对之进行动态考察。"形式"是西方哲学和美学中的一个关键概念,它含有形而上之"理式"、先验感性范畴以及外在形态等诸内涵,分别可与中国艺术美学传统中之"道"、"神"、"名"、"形"进行比较。同时,在艺术学视域中,它可延伸为艺术形式,如艺术类型及艺术表现手段。总之,在中国传统艺术美学中,与形式相对应的绝不是"形"或其它某一个概念,而可以落实为一个从"道"、"神"向"名"、"形"往复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金陵旧颜》衬新颜《金陵旧颜》和《金陵物语》先后由南京出版社策划、出版。这本书也是记者一个熟悉的南京大学教授丁帆所编选的一本书。这是一本重拾民国老南京风貌的作品选集,收录了民国时期的文章90多篇,可谓旧颜衬新颜。有人讲南京没有"京派文化"的那种皇城根下的官气和傲气,也没有"海派文化"的那种商气和洋气,然而,她却是读书人的最好去处。记者以为并不尽然,南京明代就有皇城,你像住在南京城  相似文献   

5.
沈阳师范大学司徒安国际雕塑学院成立于2010年9月,是我国首家独立建制的雕塑专业学院,也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个中外合作办学的雕塑专业学院。学院设有雕塑专业硕士点1个,本科专业1个。本科标准修业年限为5年,允许46年毕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国际著名雕塑大师、原英国皇家肖像雕塑家协会主席司徒安  相似文献   

6.
创办人南京私立金陵语言进修学院(金语院)由教育界享有盛名的涂元唏研究员所创办。涂院长曾得到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目前是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民办高等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亚洲人文社会科学院特聘学部委员。  相似文献   

7.
楹联,亦称“楹帖”、“对子”、“对联”,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沙元伟先生现南京财经大学教授,著名的诗词楹联作家,中华诗词学会和中华楹联学会发起人,曾荣获中国作协诗词评论一等奖和诗词创作一等奖。从小受父亲、著名新南社诗人沙树灌薰陶,4岁学诗,16岁大学毕业时得柳亚子和郭沫若题词,都给予“应占人间第一流”的评价。沙先生热爱南京,是原“金陵新40景”和“新金陵48景”评委之一,为宣传南京名城文化竭尽心血,所写楹联雄浑磅礴、警策清新、含义深远,现将“新金陵48景”作一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再见民国     
张群 《华人时刊》2013,(7):60-61
民国距今不过60多载,话题岂能一下说完?本刊曾发过《中国唯一:民国文化出版最新成果》(即民国《南京市政府公报》,应视为初见民国)、《又见民国》。如今再将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出版社近期所出版的与民国相关的好书拼盘推出,以飨关心民国文化的读者。南京稀见文丛里面的民国轶闻"南京稀见文献丛刊",笔者断断续续已看到过多种。此次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出版社最新推出了第8辑"南京稀见文献丛刊"。这套丛书共有4种3册,包括(清末民初)徐寿卿撰《金陵杂志·金陵杂志续集》、(民国)南京市政府秘书处编《新南京》、(清)汤椿年撰《钟山书院志》。据南京出版社社长卢海鸣介绍,到目前为止,这套"南京稀见文献丛刊"已出版了71种36册。此次出版的这套稀见文丛4种3册的特点是图文并茂,特别是书中收录了多幅图片十分珍贵稀见。当我们打开《金陵杂志·金  相似文献   

9.
文人雅士对城市文化的构建具有关键作用。由胜景品赏主题切入,关注文人士大夫的相关诗词图绘,考察不同时期文化生态对文人理解城市方式的影响,以及在此脉络下城市文化的形塑过程,当是有效的途径,但以往的研究却殊为少见。明代南京的胜景品赏活动,先是明初史谨的"金陵八景",其时文士的活动空间尚囿于城内及近郊,成熟的游冶空间格局还未形成,理解南京的方式更强调城市的政治属性。永乐迁都后,随着吴派文人逐渐主导了金陵文化圈,表现城市的方式带上了较多文人色彩,文伯仁的"金陵十八景图"便已脱离了对政治属性的强调,转而关注城市本身的历史和文化。及至晚明,为了自身的身份认同与强化阶层的外在边界,文人士大夫兴起了游冶观览胜景的风潮,余孟麟、焦竑、朱之蕃、顾起元发起的关涉"金陵二十景"的"金陵雅游"活动,即为相应的典型行为。此后朱之蕃又自选"金陵四十景",调和金陵之王气与文人之品味,并顺应城市想象的惯性路径,远追南京的六朝文化,从而形塑了记忆城市的格局,确立了影响至今的南京城市游冶空间。  相似文献   

10.
邹雷 《金陵瞭望》2009,(18):66-67
人们耳熟能详的古代文化名人,几乎都跟金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中有的出生在金陵,有的在金陵为官.有的则千里迢迢来到金陵,一睹“帝王洲”的风采.并为南京留下了不朽的诗篇.成为南京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纯纯因子。  相似文献   

11.
正"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出自南北朝谢朓的《入朝曲》。这首诗描绘了帝都金陵(即今南京)的富丽繁华,既是一曲颂歌,也是一幅壮丽的山水画。自古以来,南京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文化古迹遍布,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的美誉,明清时期中国一半以上的状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贡院。南京更是有一张漂亮文化清单,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多达145种,分布在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等10多个领域,犹如一颗  相似文献   

12.
东大学人     
张道一教授(1932-),山东省齐东县县城九户镇(今邹平县) 人。东南大学艺术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学研究所所 长,东南大学-汉声中国民间艺术研究所所长,《美学与艺术学研 究》主编。 195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艺术系,在华东艺专任教。1953年随 陈之佛先生进修图案与工艺美术史论,由此步入艺术研究之路。 1956年赴京,在庞薰先生指导下研修工艺美术理论,主编、编辑 了《工艺美术参考资料》和《工艺美术通讯》。1958年任教于南京艺 术学院。1994年于东南大学创建艺术学系,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艺术学研究与教学的科研教学机构,填补了我国…  相似文献   

13.
邹雷 《金陵瞭望》2009,(2):48-49
南京市文联第十三届签约作品《文华金陵》是邹雷先生的新作。20多年前邹雷刚刘南京时,经常一个人独自骑着自行车在南京城转悠,陶醉在南京的历史文化里。从大街小巷里走出来后,邹雷开始有意识地研究南京.并有意创作一部文化系列专题片,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南京、热爱南京。于是,慢慢形成10余万字的《文华金陵》。应本刊邀请,邹雷今年起在《美城》开辟专栏,节取《文华金陵》的精彩内容以飨读者。有限的篇幅,无限的魅力,南京从来说不尽!——编者  相似文献   

14.
2011年5月4日下午.南京天景山小学与金陵科技学院亮睛行动启动暨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天景山小学隆重举行。仪式上.眼保健专家与学生、教师、家长共同交流经验.分享儿童眼保健秘诀.呼吁大家关注儿童眼部健康。  相似文献   

15.
宋教仁是20世纪初中国政治史上一颗耀眼流星,他真正显露出过人的政治才干,还是在中华民国诞生前夕南京的几次斡旋活动。江浙联军攻克南京前夕,内部就矛盾重重。南京攻下后,在林述庆、徐绍桢、程德全等人之间,谁当江苏都督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他赶到南京调停,成功说服手握兵权的林、徐二人,史称"金陵夺印"。不久,  相似文献   

16.
正一、古都被误读"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和2400多年建城史的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又被誉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然而70多年前惨绝人寰的30万屠城事件,让南京与波兰的奥斯威辛一起成为人类历史上一段难以忘却的伤痛,也成为众多国内外媒体报道南京的第一切入点,影视作品展现南京的第一题材,南京承载着伤城的印象。1998年,中国新锐时事生活周刊《新周刊》推出"中国城市魅力排行榜"专题,南京被评为"中国最  相似文献   

17.
沙元伟先生,南京财经大学教授,著名的诗词楹联作家,中华诗词学会和中华楹联学会发起人。本刊今年第2、3期曾刊发沙老“新金陵48景”。沙老提出南京要成为“楹联之都”,为宣传南京的楹联文化,我们特邀其学生刘志梅女士对沙老的几副楹联作些评析。  相似文献   

18.
现代出家人的清净生活 栖霞寺是南京第一大佛寺,也是在全国享有盛誉的著名丛林。栖霞寺住持隆相法师身兼中国佛教学院栖霞山分院副院长、南京佛教协会会长等职。日前在栖霞古寺,隆相太和尚接受了本刊采访,为我们介绍了现代出家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年过花甲的南京钟山学院原动漫系教授贾美孙,是一位非常特殊的爱“龟”人.10多年来,他从全国各地收集到200多个古今中外的龟形艺术品。在自家居室建成了金陵首家“奇龟陈列馆”。他不仅收藏的“龟”奇奇怪怪,而且藏“龟”的经历也颇具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20.
《金陵瞭望》2008,(10):62-62
在金陵四十景之一的南京浦口珍珠泉东面山麓,定山寺后山东侧,有座黄土大坟,封土高3米,直径6米,墓前有明诗碑、墓志铭碑各一方,这就是明朝的著名学者、一代廉吏——庄昶的墓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