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0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决定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近几年来,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取得飞速发展,许多学校完成了“校校通”工程,实现了“班班多媒体”,并在此基础上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数字化教学平台”,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实验。 在信息化教学改革实验中,我们发现许多学校信息化的投入与产出极不成比例。如何建设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高效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北京市陈经纶中学作为北京市首批示范校,在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与实践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索,逐渐建立起具有陈经纶中学自身特色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并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它承担着发展教育网络、推进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科研中应用,以及采用信息技术扩大教育机会,提高教育质量的任务。近年来,这些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教育信息化从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发展阶段进入基础设施与资源建设并重的发展阶段,呈现了整体推进的态势,一些发达地区和一部分条件很好的学校信息化水平开始进入第三阶段,即以人为本的教育品质提高阶段。这些年来,我们在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和师生信息技术基本操作能力的建设与培训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充分肯定这些成绩不仅是奠定我们工作的坚实基础的需要,也是在国际比较中进一步找出中国教育信息化特点,从而更有效地推进这一进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十五”期间,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常州地区启动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目前,常州地区的信息化环境基本满足了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需要;拥有一支学科教学和信息素养较好的师资队伍;大力开发了数字化教育资源,并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和实践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普及,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缺少在国内有影响的品牌。“十一五”期间,常州地区提出了从关注个别学校转向关注区域联动,力求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规模和效益,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巫山职业教育中心以信息化带动学校教育的现代化,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结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文件精神,加强学校宽带网络建设、加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和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环境建设三项重点目标任务,以及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两项重点工程,建立完善了学校校园网和数字管理平台等信息化应用环境,充分利用信息与网络技术,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推进教学模式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和教学资源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构建一个高水平、高效率的学校教育信息化体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一场以网络化、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革命正在席卷全球,人类社会已迈进了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时代。信息传输的网络化、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正以崭新的面貌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生活环境和工作学习方式。与之相适应,高校教学资源工作也开始步入一个数字化建设的新阶段。本文结合我校教育技术中心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实践,阐述一些观点和认识,以期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在经过了基础设施、信息管理系统、应用门户等几个阶段的建设之后,中央民族大学的数字校园建设已取得了巨大进展。如何应用这些建设成果有力推进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成为我校数字校园建设的当务之急。网络教学平台是高校数字化教学科研的重要基础。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是我校进一步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利用先进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7.
教育信息化在我国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硬件建设、软件采购和教师培训。为了实现教育信息化,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些在教学实践中是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呢?哪些环节上还存在问题?就此我们以一个学校为样本,对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的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使用情况调查,希望能详细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情况,为学校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提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在校园的深入发展应用,校园网络文化以其独特的现象对整个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挑战。“计算机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环境,它将引起传统学校和传统教育体系的根本改造”。在这个全新的环境中,以校园网络的建设为核心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是中小学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必然趋势。几年来,平川中学对网络文化做了积极有效的实践。对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文化环境进行研究,并不断开创新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着力培养学生适应新时代的学习与创造能力,不断促进师生信息素养的发展,努力使校园网络文化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校“数字化校园”数据中心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枢纽。本文以我校的示范院校“数字化校园”数据中心建设为例,提出了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本框架和实施方案,以实现学校的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使数字化校园建设始终能符合学校的整体发展需要,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0.
今年山西省教育城域网建设暨初中信息技术应用现场会选址在阳泉市召开,想来该市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必有其与众不同之处。怀着好奇的心理,记者赶赴山西阳泉,全程参会,并实地走访了阳泉市教育信息网络中心和当地学校,看到了师生们利用阳泉市教育城域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火热场面。丰富而强大的教育教学资源犹如巨大的水库,为师生提供了不尽的水源。同时它又如一块巨盘的磁石,将师生牢牢地吸附于周围。工程浩大,加上阳泉处于并不发达的经济大环境中,这座巨大的“水库”是如何建成的?它的磁力又从何而来?会议间隙,山西省阳泉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国红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介绍了阳泉市教育城域网的建设历程,吐露了其中的艰辛,同时也指出制约当前教育城域网建设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既是教育信息化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需要。2001年,教育部在颁发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此,音乐教师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理应成为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整合的重要一环。下面就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教学的整合实践,谈谈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进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托信息技术媒介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应用,结合特教学校“有效教学”的广泛开展,给师生带来重大变化,特殊教育要稳步发展,培养“残而有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就要充分科学利用信息技术优势,突破学生的思维樊篱,点亮学习成才之路。在此,我谈谈信息技术对特校教学的影响:信息技术开发了课程资源,弥补教材的缺陷,拓展了学习内容;信息技术创设了情境,帮助特殊学生进行意义建构;信息技术在合作中促进了特殊学生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我建议:提高特校教师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了平台。人类的学习、工作、生活,处处都不可缺少,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终身教育。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小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小学生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如果他们有了良好的基础,就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宽学习和创造的路子。然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广大小学教师必须认清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直面现实,迎接挑战,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复杂环境下,着力做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与提升学生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有机统一,最终达成“教育与技术双丰收”。  相似文献   

14.
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越来越多的学校正逐步开展数字化校园管理设施建设,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管理的成效。为全面贯彻落实数字中国、教育强国战略,本文以曲阜师范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为例,探索多维度提升高校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赋能能力,从数字化服务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维度,结合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展开全面调研,总结校园数字化管理与服务存在的3个突出问题,研究相应解决方案,系统解决学校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为奋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总结了可供借鉴的工作方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互联网的发展,基于网络的远程教学也将成为远程教育发展的主流.网络学习平台是远程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网络教学活动的支撑系统.2010年,我校引进了在国外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的网络教学平台---毕博平台,希望通过这一平台丰富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方便教师传递教学信息.本研究主要利用访谈与文献参阅的调查方式,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分析出当前我校毕博教学平台使用现状,以创新的视角和实践方式帮助学校进一步实现数字化教育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我校地处渝东南边陲,教育技术装备条件较薄弱,数字校园建设相对滞后。我们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合理规划,分步实施,采取向主管部门争取投入、公司和学校搭伙等多条途径,落实建设资金,围绕“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教研”、“数字化社区”、“数字化资源”这一“五星”型数字校园平台模型,建构了七大数字化校园运用平台:一是环博数字校园管理平台http://218.201.87.8:8088/;二是集备课、授课于一体的人教数字校园教学平台http://10.0.251.251;三是影视课堂资源库平台http://10.0.249.125:9996;四是学校网站http://rmxx. qjedu.cq.cn,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五是录播教学观摩平台http://10.0.249.101,实现教研网络化;六是FTP服务器ftp://10.0.249.125,收集并分享教师的优质教学资源;七是校训通信息发布平台http://www.cqxxt.com/,家校互动。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轰轰烈烈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有一种疑虑最值得关注:教育信息化投入十分巨大,到底回报多少?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的教育信息化自1995年启动至今,一直以饱满的热情“冲锋”在前线,既“大手笔”地在信息化软硬件建设上投入,又大胆地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教学和学校管理中。石门中学的教育信息化实践历程及取得的成绩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学校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亮点。  相似文献   

18.
多媒体教学以声形并茂、图文兼顾、动静结合等表现形式深受师生的青睐。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就多媒体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试作阐述。一、情景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一日之计在于晨,一课之计在于引”。如果在引入新课时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  相似文献   

19.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当前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之一,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和相互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信息技术作为语文教学的演示工具、信息搜索工具、交流工具、评价工具等,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教学不再只是知识接受和传播的过程,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帮助者、促进者。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脑、网络深入人们的生活,随着"数字地球"、"数字校园"等概念被全世界普遍接受,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开始加入数字化行列.不少学校已投入资金建成校园网,但建成后的网络利用率普遍不高,仅用于实现无纸化办公,实现学校政务、财务的公开,解决了师生上网的问题,而作为数字校园应用核心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仍有很多不足之处,甚至对某些学校来说是空白.本文仅就在校园网中建设教育信息资源平台,应该组织哪些信息资源,如何组织有关内容,如何以合适的方式呈现给师生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