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荆棘鸟》中,爱情叙事是最重要的结构因素,作品对爱情的书写隐含着对女性欲望的展露和对女性成长的追踪。具体地说,在对梅吉的情感体验、爱情纠葛和婚姻经历的展现中,包含着一个从柔弱的少女成长为独立自主的主体的女性的成长故事,而其中女性的欲望与追求也得到了有效的表达。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到作品的女性化书写。  相似文献   

2.
在《荆棘鸟》中,爱情叙事是最重要的结构因素,作品对爱情的书写隐含着对女性欲望的展露和对女性成长的追踪.具体地说,在对梅吉的情感体验、爱情纠葛和婚姻经历的展现中,包含着一个从柔弱的少女成长为独立自主的主体的女性的成长故事,而其中女性的欲望与追求也得到了有效的表达.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到作品的女性化书写.  相似文献   

3.
美国当代学者型作家莫莉·贾尔斯的短篇小说以其别具风格的阴性书写:个人化叙事、弑父书写、女性主义典型意象以及淡化情节、隐去背景等先锋性书写,为亚文化群体的沉默"他者"发出自己的声音,谱写了一曲在菲勒斯中心语境下女性追寻自我的悲歌。  相似文献   

4.
石黑一雄的作品《被埋葬的巨人》以英国中世纪不列颠人和撒克逊人之间的冲突为背景,展现了英国民族塑形时期的一段晦暗的历史图景,背后蕴含着作者独特的历史思维和文学想象方式。作品通过展现记忆与真实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历史真实性的质疑;通过时空并置的记忆书写,挖掘了历史断裂处的沉默话语;通过书写不同个体的记忆,呈现了多重历史意识和声音。正是在这种书写方式中,石黑一雄达到了对话历史、反思历史的写作目的。  相似文献   

5.
晚唐女诗人鱼玄机的诗是我国文学史上女性意识书写的,19世纪美国作家迪金森的诗歌是美国诗歌女性意识真正觉醒的标志,开创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期.但是两者分属于东方和西方,由于在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对于女性意识的书写表达方式也有差异,表现为中西女性意识的诗学特征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20世纪40年代是战火纷飞的年代,战争书写成为这一时期女性文学的核心内容。这种书写主要表现为三种形态:以丁玲、草明等人为代表的充满民族国家意识的战争书写;以陈敬容、萧红等人为代表的注重对现实的沉思默想的战争书写;以张爱玲、苏青等人为代表的关注日常生活的战争书写。三种形态的女性战争书写各有其主要特征和意义,之所以出现这三种书写形态的原因在于:战争对社会生活的重新整合及战争对男女性别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梳理总结抗战背景下中日进步女性作家和作品创作情况以及研究现状,重点归纳了中日进步女性作家作品中呐喊疾呼、纯情叙事的战争表现形式和底层书写、女性关照的战争叙事主题。表达了中日女性作家在抗战特殊时期体现的人文关怀、底层关怀、女性关怀、家国关怀的文学追求。  相似文献   

8.
文章讨论1960年代开始发表诗作的台湾现代女诗人:夐虹、白雨.从诗史的角度,对夐虹补苴罅漏,提出叙述性与宗教性,作为阅读夐虹诗的补充观点;对白雨,张皇幽眇,援引较罕被注意的诗作,强调白雨对生活细节的洞烛力,而特别提出客观语调为白雨诗的优点.在某个层面上,夐虹和白雨的诗写得不总是像“女诗人的作品”;她们在语言上最大的共相,是诗语的表现不受性别成见束缚、不刻意避开横梗的什么.评论者习于以化约的母性或女性特质圈定的“女性书写”,因此不适用于夐虹与白雨:至少在狭义上,观察夐虹和白雨的诗,可以让我们为女性书写划下另一种定名方式.  相似文献   

9.
女性的性别角色与“拾海人”的创作心态决定了王安忆女性书写的边缘状态。她不推崇女性霸权,也不逃进私人空间,更不以凸现女性欲望来张扬女性的主体意识,而是以入世务实的平常心书写着位居社会边缘的“边缘女性”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在传统男性霸权的边缘充分地发掘出女性的柔韧力和生命力,真实而有力地完成了对男性关于女人、城市、爱情等书写的解构,塑造出一群边缘女性的强者形象。  相似文献   

10.
在主流文学中,男性以理性、秩序和明晰剥夺了女性的话语权力.而民间女子却在私情歌谣中重新获得了这种权力.她们以混乱、破碎和非理性的语言形式消解了男性建构的神话,以此表达了女性的情思和精神,改变了其在以男性为本位的传统作品中被书写的命运,使女性从被言说的他者向自我言说的主体转变.  相似文献   

11.
上个世纪,叶燮研究逐渐受到海外汉学家的广泛关注。日本的青木正儿、德国的卜松山、美国的宇文所安等学者分别发挥自己的优长,以区别于国内的视角,并借助相关理论资源和文化资源,运用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治学方法,推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总结并反思他们的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以及存在的各种问题与不足,以给国内学者提供相应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19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对生态问题的书写已经更为充分,更为繁盛,生态报告文学、生态诗歌、生态散文、生态小说等层出不穷,徐刚、于坚、李存葆、叶广芩等作家的生态文学创作使得中国文学的绿色之维真正复活。他们大都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立场,尊重自然生命的内在价值,对现代文明展开了严厉的批判,呼唤着对人类未来具有根本意义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3.
清代,诗话、词话、小说和戏曲评点、曲论及其他有关文艺问题的论说遍地丛生,"诗文评"的各种著作大面积出现,是中国古代文论"集大成"的时代。在诗论方面,许多学者的思想、著作都带有所谓"总结性"、"集大成"、"系统化"的成分,而叶燮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他可谓清代诗论家第一人,其《原诗》内外篇四卷数万言,是中国"诗文评"史上少数几部最富体系性和系统性、理性思维缜密、哲理味道甚浓的"集大成"理论著作之一。小说评点的代表人物首推金圣叹,他的成就,一是表现在特别区分了叙事文学之"纪实"与"虚构"的特点;二是对叙事文学写人状物、性格刻画作了精彩论述,总结了前人又超越了前人。而曲论则非李渔莫属,其《闲情偶寄》中《词曲部》、《演习部》和《声容部》之一部分,堪称中国古代最出色、最具系统性、吸收并总结了前人的有关理论思想的一部"集大成"曲论著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在其研究中深刻反思了过去的文学史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分朝界代式的文学时期划分,“从后往前读”的线性解读方式,以名家名作的评介取代文学史全貌,以先行观念决定原始材料的取舍,等等。针对这些弊病,他也做了重写文学史的尝试:将文学文本还原到“话语体系”中考察,在历史的流变中考察文学文本的接受情况,将文学文本视为一个充满不定性的历史生成物。  相似文献   

15.
李渔叙事结构思想试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渔重视叙事作品的结构。李渔的"结构"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整体构思意义上的结构,二是主题意义上的结构,三是谋篇布局意义上的结构。李渔对结构的讨论主要是从戏曲的角度进行的,但其思想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可以运用到整个叙事文学的创作中去。  相似文献   

16.
文章联系李煜的经历,把其作品分为三个时期,并作概括式的论述,以经历为主线,以作品为印证挖掘李煜的内心矛盾,揭示其内在的人格心理变化。李煜华美的词章与其亡国之君的身份在读者的接受心理上产生了冲突,李煜作品是其人生的经历和感悟,所以读者阅读其作品时应联系其人生经历,以平静之心去读那些凄美词篇所流露出的浮华背后的哀叹。  相似文献   

17.
从王国维开始,李煜词的研究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以"境界"说为理论核心,王国维对李煜词的研究达到了更新的理论高度和更高的审美层次。20世纪初叶至新中国建国前,是现代李煜词研究的奠基时期,尤其是对于李煜生平事迹的考证、词集的整理笺校、作品的分析探讨以及成就地位的评价,都有着一些开拓性的成果。1956年,关于李煜词的大讨论,虽然带着那个时代的痕迹,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李煜词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李煜词的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研究方法更为多样,研究视角更为开阔,李煜词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8.
李渔作品在海外的传播及海外的有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渔的作品很早就传到海外,现已有世界上所有主要语种的译本.海外对李渔的研究已相当深入.这是目前最齐全的关于李渔作品的外文译本和国外李渔研究文论的总报告.文中还穿插了对部分李渔作品的扼要说明和对海外学者的简短介绍.  相似文献   

19.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语言平实,天真自然,不饰雕琢,却又强烈地表现了作者的自我意识与激昂的精神。《将进酒》是李白乐府诗中的代表作。对于这首诗,当代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孙大雨教授和著名哈佛大学教授 Stephen Owen(宇文所安)都对此进行了汉诗英译。以汉诗为基础,对这两首英文译诗从词句理解、修辞方法、意象和意境的创造、形关和音美、文体对比这五个方面进行了多文本的翻译对比研究。从中揭示了两个不同版本文本之间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20.
在李商隐的交际诗作中,他写给令狐绹的诗最多,情最动人,语最直截,最有心底话想说也能说,且能“屡启陈情”.其《夜雨寄北》也可断为寄令狐绹,从其写作于此诗前后的其它诗看,即可得到验证,也可以互证,这些写给令狐绹的诗都是期望出施援手的.从李商隐寄令狐绹的诗考,令狐绹打压李商隐,真是一桩冤假错案.令狐绹与李商隐的关系非同一般;在李商隐所有的交往中,他与令狐绹最密切,交往的时间跨度也最大;令狐绹对李商隐仕途上的帮助也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