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鸦片贸易打破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使中国由二百多年来的出超国变成入超国,"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鸦片大量输入,使中国每年白银外流达600万两,中国国内发生严重银荒,造成银贵钱贱,财政枯竭,国库空虚。烟毒泛滥不仅给中  相似文献   

2.
840年前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原始文献,研究了1840年前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目前普遍采用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的说法,而实际上,马士的说法有许多错误。本文认为,1840年前输入中国的鸦片总数约为四十多万箱,价值约二亿两白银;1840年前中国平均每年外流的白银最多的约为五百到六百万两;鸦片战争前夕中国每年吸食鸦片的人数约为二百五十多万人。  相似文献   

3.
我在本论文上篇中,搜集了一些材料,说明在清朝二百多年间银钱此价变动的情况,并经过整理以后,把变动趋向分为三时期,其中第二期,从嘉庆十三年到咸丰六年(1808—1856)四十九年间,是银贵钱贱的时期,是清朝银钱比价变动中最主要最特殊的变动时期,在此时期中,银钱比价变动的幅度差不多是一与三之比,因此,引起当时朝野人士的惊恐和尤虑,并纷纷提出意见,解释这一变动的原因,根据我所搜集的不完全资料,我把变动原因的看法归纳为五种,而其中主张银贵钱贱是由于纹银外流的看法实占大多数,所以我的上篇结论赞同这一派人士的看法,似  相似文献   

4.
转折点     
1829.8.6清廷严禁白银换鸦片清宣宗道光九年七月己亥,清廷令粤海关严禁私货入口及银两外流。自嘉庆以来,清廷虽曾多次禁令白银外流,可是却禁而不止,且愈演愈烈。10年后这种白银外流的局面还是没有扼制,于是林则徐在1839年奉命销烟,当时的广州已经成了国际毒贩子活动的中心。  相似文献   

5.
白银与制钱是清代并用的主要通货。但清代白银先后发生过严重问题,即由起初的“银贱钱贵”转而为“银贵钱贱”。尤其是从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起,白银日愈价昂对国计民生产生巨大影响,这是中国近代经济史上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就鸦片战争前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限于水平,谬误之处,请史学界前辈教正。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之后,西方国家通过对华贸易等方式不断向中国输入鸦片,对近代经济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Adam Matthew系列数据库为理解对华鸦片贸易问题提供了新的文献证据和新的视角。从思想史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前后英国的国内舆论对是否应当对华输入鸦片颇有争议,相当部分人士认为鸦片贸易会阻碍其他合法产业的正常贸易,并会导致贸易逆差和中国白银的外流,从而带来一系列负面的国际影响。与此同时,在华传教士主要通过对鸦片贸易事实的叙述和道德谴责来反对鸦片贸易,并通过一系列实际行动参与禁止鸦片的运动。总体而言,西方社会在近代对华鸦片贸易问题上的讨论和思考在很多方面能够为现有研究提供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烟台开埠以后,鸦片以洋药的名义进口,成为白银外流一大漏卮.直至清亡,受到山东经济结构调整和清政府政策的影响,鸦片贸易经历了从疯狂进口到逐渐萎缩的过程.本文以东海关原始档案为依据,揭示了鸦片生产贸易在烟台口岸及腹地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8.
试析白银在中国货币制度中的历史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银从明朝中后期被大量使用,到民国初期成为中国的本位货币,白银在中国的货币发展史中起过重要作用。1933年,随着西方国家放弃金本位币制,以黄金为标价单位的国际白银价格开始急剧上升。受此影响,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中国的货币金融遭受沉重打击。为了摆脱国际银价对中国经济的严重影响,国民政府最终于1935年11月实施废除银本位的货币改革,从而结束了白银统治中国货币市场数百年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1935年中国经济由于国内白银大量外流遭受沉重打击,并导致国内货币信用发生严重危机。国民政府之所以发生如此严重的货币危机,不仅是受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国际银价骤升影响,更是中国银本位货币机制存在弊端,以及国民政府实施巨额的财政赤字政策所致。为拯救困境中的货币金融体系,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施废除银本位的货币改革。此次改革使中国货币摆脱了国际银价的影响,并结束了当时中国货币流通的混乱局面,在中国货币金融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但此次货币改革对硬通货白银的彻底放弃,又为中国经济后来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埋下了严重隐患。  相似文献   

10.
清末币制改革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末年,内忧外患,在银贵钱贱、币制混乱的情况下,清政府逐渐创立起一种新的币制,即银元制度。这实质上是中国在币制上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初,伴随着英国东印度公司货船将大批鸦片私运入境,中国一步步陷入灾难的深渊。尤其到清道光以后,由于软弱的清政府面对英、美等国强大的外贸和军事进攻采取妥协投降退让政策,流入中国的鸦片从嘉庆末年的四五千箱,激增至四五万箱。随着鸦片大量涌入,不仅每年有1000万两以上的白银外流,而且国人的健康因此受到严重损害。据道光十五年(1885)所作的统计,当时全国吸食鸦片者超过200万人。无知与追逐时尚的恶劣风气,使一批又一批无辜的国人倒在烟枪之下,成为这段悲酸历史的牺牲品。在这场亘古未有的灾难中,晋商富室亦受到波及。由于受追逐时…  相似文献   

12.
十九世纪中叶,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造成了中国烟毒泛滥,白银外流的严重局面。天津是北方一个商业繁盛,人口众多的城市,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鸦片走私中心。据1838年9月16日的上谕引一个官吏的奏折说: “两广福建商民,雇驾洋船转贩杂货,夹带鸦片烟土,由海路运到天津。向有 朝义、大有等店与岭南栈房代为包办关税。山、陕等处商贾来津销货,即转贩烟土 口籍。至洋船入口时,并无官役稽查;抵关后委员欲入舱搜查,该船户水手势将抗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9世纪初至鸦片战争前洋铜价格的变化及洋铜在当时铸钱用铜 中所占比重大小的分析,认为嘉道时期不同身份的商人采办洋铜的价格虽然有升有降,但 总体是下降的,下降幅度并不大。同一时期洋铜自乾隆初期以降输入中国的数量 逐渐减少,到嘉道时期已占不到全国鼓铸用铜的十分之一。因此,洋铜价格的下降没有给铜 钱质量带来多大影响,洋铜价格的下降与鸦片战争前的银贵钱贱之间也没有因果关系 。  相似文献   

14.
双重贫困——民国时期甘肃鸦片种植成因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甘肃鸦片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达到了历史最高点,甘肃一度被称为“烟国”,对甘肃社会的正常行进影响至巨。追溯其根由,鸦片种植最切要的因素是政府经济来源匮乏,借征收烟亩罚款挹注财政;其次,农家生计维艰,种植贩卖鸦片换取些许货币维持简单生活;进而,地方社会交通建设滞后,农家剩余农产品销售市场狭窄,而鸦片质轻价高,便于运输;同时广大乡土社会医疗卫生条件落后,鸦片可充当治疗疾病的“药品”。总而言之,鸦片种植泛滥是政府和农家双重贫苦状态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货币史上,白银长期以实物货币的面貌呈现。明代以前,白银的货币职能及流通范围是有限度的,至明代中叶以后始生变化。大体上,明代的通货经历了从钱钞到银钱的结构转变,然而,把货币结构的这种转变仅理解为一种自下而上的白银货币化趋势或者是货币经济自然演变的结果,都失之偏颇,因为具体情况甚为复杂。实际上,明代货币结构的艰难转变应从白银由实物货币向贵金属货币的性质转变这一角度来把握。结构转变应归因于恢复萎缩的货币经济与"洪武型经济体制"的矛盾、铜钱宝钞难以充当扩大了的东亚经济圈区域性国际货币以及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鸦片问题是旧中国泛滥成灾、为害最烈的严重社会问题之一;而地处西南一隅的云南,由于其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历史上一直是我国鸦片种植和输入的主要省份。鸦片是近代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中国的重要武器,它在毒害中国民众、危害中国社会等方面所起的极其...  相似文献   

17.
十九世纪中叶,国际上是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的时期。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一系列不可解脱的危机越发明显地暴露出来。兰时,第一强大的英帝国主义作为寻求解救危机的一大发现,便是看中了中国是一块“肥肉”,向中国输出大量资本,其中以倾销鸦片为主。由于道光皇朝的腐朽统治,烟毒泛滥,白银外流,民不聊生,帝国主义入侵者横行霸道,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就在这个时候,满清政府中以湖广总督林则徐(公元一七八五年——一八五一年)为首的严禁——抵抗派认为“鸦片流毒中华”、“足以贫民”、“足以弱种”,①“若犹泄泄视之”、“则为害甚巨”,②他们坚决地主张,内惩奸贼,外抵国敌;不管是谁,只要偷运、贩卖、吸食鸦片的,都要依法制裁;治罪轻重,以对国民经济危害大小为标准。一八三八年下半年,林则徐向皇帝曼宁(即道光)奏折,十一月,林则徐被委任为“钦差大臣”,一八三九年初到鸦片进口地广州实行查禁。  相似文献   

18.
论白银在宋代货币经济中的地位高聪明白银在宋代社会经济中地位的上升已是不争的事实,加藤繁著《唐宋时代金银之研究》一书考察了白银在公经济方面和私经济方面的各种用途,但是这些用途尚不能明确表示出银与货币经济的关系及银在货币经济中的地位问题。关于宋代用银发达...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16世纪欧洲发生的"价格革命"是由于美洲白银输入所引起的。其实不然。欧洲"价格革命"在美洲白银到来之前就已经发生了,其根本原因是欧洲经济发展有限,尤其是粮食不足,不能适应人口增长的需要。美洲白银的输入促进了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欧洲在亚洲贸易中的实力,进一步强化了东西方的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20.
略论北宋铁钱盛行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铁钱在货币中为最下品,并且在流通中存在很大弊病,但由于北宋政府在某些地方继承前代而用铁钱或以铁钱为抵制防止铜钱外流,再加上铁钱本身相对的优点和其它一些原因,造成了北宋铁钱盛行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