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李智萍 《理论界》2010,(6):121-123
饷票是晚清军兴时期安徽等省为筹措军饷而临时奏请发行的一种地方捐票。它虽然有损吏治,并造成捐纳的混乱,引起一些争议,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筹饷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魏光奇 《河北学刊》2008,28(2):76-81
清代对州县官的任职资格与程序等定有完备的制度。清咸同以后,督抚多方破坏各种有关州县官任用的定制;州县官委署与补用漫无章程;滥开捐例与滥行保举导致候补人员壅塞,吏治腐败,州县官任职制度因此陷于紊乱。透过晚清州县官任职制度紊乱的表象,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政治和社会体制中所存在的各种深层矛盾,主要包括"人治"与"法治"无法协调,官僚队伍恶性膨胀不可避免,以及良性政治不能见容于恶劣社会环境等。  相似文献   

3.
整兵经武是维护统治秩序的要件。中日甲午之役证明自光绪初年以来的军事改良全告失败,朝野再次聚焦军队战斗力之建设,一面检讨先前军队建设之失当,一面决意移植西方军事制度。练兵必先筹饷,而清季赔款浩大,新政繁杂且耗费甚多,搜刮罗掘,加重了社会危机,以提升军队战斗力的军事改革不仅未能延续清政府的统治,反而加速了其覆亡进程。  相似文献   

4.
协饷制度是清代一项极其重要的财政经济制度,系为保障军需供应而专门设计并通过政权力量来确保实现的。制度运作深受时代因素的巨大影响,尤其是近代以来,面对各种挑战,协饷制度屡经调适。清末新政期间,协饷制度因时局影响和新政冲击而举步维艰。清政府有意对其改弦更张,然终因诸事掣肘,加以政局动荡,未能措置得宜而被历史湮没。  相似文献   

5.
郭嵩焘力促曾国藩、左宗棠出山 ,并用“创业垂统”观构建不同绿营制的湘军体系 ;又最早倡议建立水师 ,成为太平军的克星。郭奔忙于高级战将之间 ,出谋划策运筹帷幄 ,被湘军集团公认为“高参” ;最初想出开厘筹饷之计并付诸实施 ,郭嵩焘实为始作俑者之一 ,厘金成为湘军的主要饷源 ;他又因时度势征盐税和关税 ,再开两道财源。郭调兵遣将剿灭农民武装 ,将其残部镇压在血泊之中。心忧时局的郭嵩焘及时反省这种血的教训 ,企盼为延缓清王朝的土崩瓦解作“资治”的“通鉴”。  相似文献   

6.
清代中期,巴黎外方传教会与四川官民因"礼仪"问题而产生的种种矛盾,既涉及文化习俗的不同,又涉及政治经济利益的摩擦.这直接地导致了四川民教关系的长期不和谐,并使反教行动从群众自发逐渐转变为官吏主导、群众参与的有组织性运动.  相似文献   

7.
光绪初年的华北久旱,以其大范围的蔓延和长时间的连续造成北中国触目惊心的饥饿、时疫、死亡和流亡.在农业经济的中国,荒政曾是国之大政.但时当19世纪70年代初期,绵延了十多年的内战刚刚过去,国库空虚,地方的仓储也空虚.因此,以荒政为家法和旧轨,则国家不能不主持赈济;而巨祲交逢衰世,朝廷和地方又都没有足够的物力施行赈济.与这种深深的困境相对应的,是内廷焦灼,州县竭蹶,旱境里的灾民因饥饿而死,办赈务的官员因劳瘁而死.焦灼和竭蹶,饥饿而死和劳瘁而死,既写照了天灾下的社会相,也写照了儒学民本主义在衰世里的最后一点余晖.而在国家权力之外,"南省"工商社会和西教教会各成一种有组织的力量入华北助赈,又显示了19世纪后期的世事变迁,荒政亦变迁.  相似文献   

8.
一 漳州木版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木版年画的一朵奇葩,而集漳州木版年画之大成者乃颜氏家族木版年画.近年来围绕着颜氏木版年画的传承谱系众说纷纭,如清代29世颜廷贯、颜廷福分别在潮汕、大田为官,因子嗣不旺和官场黑暗,先后弃官返漳.  相似文献   

9.
清代福建的溺女之风与童养婚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毅夫 《东南学术》2007,(2):137-144
本文选辑和摘录清代福建溺女之风的历史记录和育婴堂"条规"或"规条"一类历史文件.认为,"严禁溺女"、"董行育婴"和"劝抚苗媳"是清代官方遏制溺女之风的主要措施;"童养"和"育婴"相配套,曾经是救济女婴的"因风成俗,随地制宜之一法",清代官方"法令不禁,听从民便";然而,当童养婚俗参与维护女婴的生存权时,预先(而不待其年届婚龄)剥夺了女婴的婚姻自主权,童养婚俗亦是侵犯女权的陋俗.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社会中 ,绅士作为一个独特的社会集团 ,比之于其他社会群体 ,其内部的结构分层更为复杂。绅士是由一个多层面粘结而成的聚合体 ,连接这个聚合体的链条是科举造就的功名和身分 ,而捐纳、保举和军功所获得的身分和职衔使绅士群体显露出多极化和复杂化的群体趋势。近代绅士既与封建官僚、知识阶层和封建地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但又有着其内在的区别。绅士是介于官、民之间的特权阶层 ,是“跨在民众肩上的骑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