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文章着眼于企业债信用价差时间序列,致力于确定和描述不同期限企业债信用价差的动态变化过程.实证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企业债信用价差的时序过程,帮助投资者和监管者分析和预测企业债的信用风险及其变化,以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和监管政策.  相似文献   

2.
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模型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假设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线性相关,在交易双方互不违约的情况下,建立了基于某一个参照信用的标准信用违约互换和远期信用违约互换的简约定价模型.然后以Xerox公司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对标准信用违约互换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由模型模拟的价差期限结构图与实际报价的价差期限结构图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国短期融资券市场的现状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采用虚拟变量回归方法检验不同待偿期限短期融资券的信用价差的差异性,建立短期融资券信用价差期限结构,发现短期融资券的信用价差曲线是向上倾斜的。进而,统计分析现有各个待偿期限的短期融资券的信用价差分布,认为短期融资券市场蕴藏较大的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4.
考虑流动性风险的可违约债券定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来自结构化模型和简约化模型的实证文献均显示,公司债券市场存在“信用价差之谜”:收益价差不能完全由信用风险影响因素所解释(H ull,Predescu和W hite,2004)。流动性风险被认为是影响价差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流动性是指以无摩擦市场价格立即出售某种证券资产的能力(Ericss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国债券市场,选取2005年6月—2010年6月的企业债和国债月度交易情况,对静态利率期限结构SV参数模型利用遗传算法求解,拟合较为精确的企业债和国债的即期利率曲线,据此计算出企业债的信用价差。在对中国AAA级企业债按不同的期限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该等级债券的信用价差曲线形态呈下降趋势,原因可能是中国债券信用评级过高、担保机制存在问题等;对不同期限企业债信用价差的宏观经济影响因素大致相同,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率等,而且这些信用价差序列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王雷等 《统计研究》2021,38(4):145-160
收益率曲线是信用债投资者的重要参考。在市场套利活动的作用下,跨期限和信用等级的债券收益率具有很强的内生联系,其变动规律具有整体性和连续性。以往研究将信用债收益率曲线拆分成无风险利率曲线和信用利差两个部分,前者关注期限的影响,后者关注信用等级的影响,但很少同时考虑两者的共同影响。本文在收益率曲线的基础上增加信用等级维度,将AAA+级到AA级收益率曲线视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定义为信用债的收益率曲面(Yield Surface)。相比收益率曲线,收益率曲面包含了跨等级的系统性预测信息,通过预测收益率曲面能够构建具有较高收益的投资管理策略。本文以中期票据市场为例,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预测1周后的收益率曲面,在此基础上计算债券的预测理论价格,发现该价格对未来交易价格的预测有显著作用。基于预测价差,本文提出了信用债投资管 理策略,应用该策略的投资组合能够获得显著的正收益。业绩归因分析发现,该策略取得的收益同时来 自投资组合在信用风险和久期风险上的暴露,预测价差可以刻画债券市场的“风险前沿”。本文采用了中债估值价格进行稳健性检验,主要结论均保持一致,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市场化信息和风险中性的概念,度量了有担保贷款的边际违约概率和累积违约概率,确定了贷款担保风险的精算现值,根据市场信用价差的变化给出了动态保费每期的调整幅度,并利用数值模拟进行了担保费率的比较静态分析,最后根据实际的担保数据给出了动态保费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实际的违约支付非常接近于动态保费的估值,证明动态保费估值模型是一个简单、可行和实用的定价模型.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熵权理论构建一种新的农业自然灾害灾情指数,以该指数为标的开发自然灾害灾情指数期权合约。以保险精算定价理论为基础,基于跳扩散过程对期权定价。研究表明:不同地区评价因子的权重不同,基于熵权理论的灾情指数编制法能有效避免人为设置权重的主观任意性,该指数能有效捕捉并刻画灾情程度。含跳扩散过程的二元期权价格普遍高于B-S模型下的价格,且到期时间越长,价差越大。  相似文献   

9.
文章假定具有信用风险的零息票债券的价格受短期利率,公司资本结构和短期信用价差三个随机因子的影响,并进一步假定了这三个因子的运动形式。在这些假定的前提下,推导出了具有信用风险的零息票债券的价格所满足的偏微分方程,并给出了具有信用风险的零息票债券的定价公式。同时,对具有信用风险的零息票债券的信用风险价差的期限结构和其收益率的敏感性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期权定价理论的上市公司信用分类建模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研究期权定价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以中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数据为样本,建立了期权定价信用分类模型,并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资本市场完全可以利用期权定价信用分类模型来及时识别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与经典的统计方法相比,此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信用度量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和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实际模型比较了信用风险的两大类模型:违约模型和盯市模型。信用风险具有广义与侠义之分,狭义的信用风险就指违约风险,即相关金融资产(贷款)发生违约的可能性及违约的可能损失;广义的信用风险在违约风险的基础上应该包括信用变化所带来风险,也就是信用迁移风险。文章通过构建具有蒙特卡洛模拟的信用风险模型,计算这两种风险值,通过比较得出如下结论:并不是广义的信用风险就大,而是与资产组合的信用状况相关,高信用品质的资产信用迁移增加风险,而对低信用品质的资产信用迁移减少风险。  相似文献   

12.
具有随机寿命的欧式幂期权的定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在假设合约被终止的风险为非系统的风险情况下,利用风险中性估值原理和具有随机寿命的欧式未定权益的定价公式,研究了标的资产服从连续扩散过程具有随机寿命的欧式幂期权定价问题,得到相应的定价公式。  相似文献   

13.
关于巨灾期权定价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灾期权是巨灾风险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保险和金融结合的产物.巨灾期权作为巨灾市场的一种主要风险转移方式,得到了学术界和巨灾风险市场的青睐.文章针对巨灾期权定价问题,借鉴国内外理论和实际经验,从相关理论出发,用保险精算方法对带跳跃过程的巨灾期权进行了定价.  相似文献   

14.
基于无标度网络的信用违约风险传染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BA无标度网络和JY信用违约风险传染模型的基础上,使用信用违约风险传染规模和传染速度来度量信用违约风险的传染效应,对不同网络规模、平均连接概率和免疫策略下的传染效应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网络规模对信用违约风险传染相对速度的影响显著为正,但对传染的相对规模影响不显著;平均连接概率的增加对传染效应的影响显著为正;相较于随机免疫策略,对少部分网络中关键节点的目标免疫能够很好地减小信用违约风险传染效应,增强整个经济网络的稳健型。  相似文献   

15.
连续平方障碍期权的定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鞅(也即风险中性)方法下,一种证券现在的价格,可经由折现该证券未来期权现金流得到,且期望值折现可在风险中立下进行.本文考虑的是在完备、连续的市场模型,资产价格运动服从几何布郎运动下,利用鞅方法给出连续平方障碍买权的定价.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沪深300指数作为市场风险的代表,以不同等级不同期限的企业债券信用利差作为信用风险的代表,分析了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的相关性,然后采用Copula方法研究信用利差与市场风险的相依结构.实证结果表明:信用利差与市场风险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其相依结构可以用Frank Copula函数较好地来刻画.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在Morten模型、跳扩散模型和首次时间通过模型中的随机波动率下可违约债券的定价问题。探讨了随机波动率下可违约债券定价机制,利用特征函数及其逆变换的方法得到了随机波动率下可违约债券的定价公式,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违约概率和信用价差的期限结构。  相似文献   

18.
假定即时利差和无风险短期利率相关,建立两因素的Longstaff-Schwartz均值回复模型。利用测度变换等方法,讨论了浮动执行价的亚式信用利差期权定价。首先给出了浮动执行价的几何平均亚式信用利差期权的价格显示解,并以此显示解作为控制变量结合MonteCarlo模拟研究了浮动执行价的算术平均亚式信用利差期权的数值解,分析了不同信用等级机构的期权价格及利差波动率变化对期权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带控制变量的MonteCarlo方法能提高计算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信用担保的动态定价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的信用担保定价模型都是静态的,没有考虑到宏观经济对模型的影响。本文采用风险度量的方法对信用担保进行定价,通过衡量宏观经济的波动对信用转移矩阵的影响,来构造一个动态信用担保定价模型。  相似文献   

20.
信用风险管理与信用衍生产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信用风险管理的传统方法和度量手段及影响,然后指出其不足之处并引出信用衍生产品.信用衍生产品主要通过将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中剥离出来,转嫁其他机构以达到降低自身的风险的暴露水平,然后在系统地分析各种主要的信用衍生产品的基本原理之上,分析了利用信用衍生产品管理信用风险并说明了意义所在,最后对如何在中国金融市场上应用它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