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经理人应学会管理员工的情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中最复杂的因素是人,对员工的激励、调整、控制等越来越成为企业管理的主题。不难观察到,企业员工喜怒哀乐的情绪,往往会影响到工作的状态和效率。那么,企业怎样去消除员工对工作不利的情绪呢?对于高学历或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来说,一般不太担心失业或裁员问题,但是,却容易在高度竞争环境、家庭事业两难等情况下,陷入忧郁状况。如果员工在抱怨现代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太大,快被"逼疯"了,组织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因为员工心理的"压力阀"不仅只操在他自己手里,也操在组织手里。  相似文献   

2.
徐光 《人才瞭望》2006,(9):89-90
有人以“心理感冒”来形容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这点出了在企业组织中广泛存在的,也是员工在不知不觉中就很容易染上的疾病。国外研究发现,“压力”是导致“心理感冒”的重要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企业中,员工的职业心理问题会严重地影响员工个人的正常生活和组织目标的实现。对组织运作方面造成的后果往往表现为:缺勤率增加,离职率增加,事故率增加,工作效率降低,工作积极性降低,用于招聘、培训和医疗等费用的开支加大等。职业女性由于自身的生理特点与特殊工作环境的压力,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出现较男性多,特别是白领女员工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企业员工忠诚管理,是企业适应人才市场化趋势下的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忠诚”,涉及员工对企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两个维度,即心理归属和行为服从,而后者则主要受前者的影响。那么,如何塑造和管理员工的心理,使其在加入企业之初以及随后为企业服务之时,都能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并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是一个值得企业去深入挖掘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企业职业生涯管理的流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蓓  黄刚 《人才瞭望》2005,(2):85-86
目前有大量的理论研究和管理经驻都表明,人才“跳槽”、“流动”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才的某些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也反映出大多数企业缺乏对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因此,了解员工各自的特点,通过设定和调整目标,不断为员工指明目标和努力方向,通过有效的组织和激励,满足员工不同层发的需求,并帮助员工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位,确立在组织中的目标和事业追求。并使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现在,员工的心理培训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特别是随着人才和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节奏加快,压力加重。良好的心理教育、疏导和训练,能够增强员工的意志力、自信心、抗挫折能力和自控能力,还能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贡献意识、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心理学在企业里的应用越来越得到重视。联想集团定期邀请心理  相似文献   

7.
“忠诚”范畴是传统道德规范“忠”与“诚”的组合,忠诚作为一种伦理意识,是建立在归属意识、责任意识之上的,是道德主体通过对道德客体的理性选择而产生的稳定的情感态度和行为。员工忠诚是员工对于群体、企业组织所表现出来的尽心竭力的行为指向和心理归属,是行为忠诚和心理忠诚的有机统一。FrederickRejchheld认为:“对企业来说,智力资本和知识越来越成为企业真正的资产,因此企业聘用什么人、如何提高员工的生产力和保持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与企业共创辉煌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当今对员工忠诚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热点,而学术界对员工忠诚的内涵可谓众说纷纭,尚未有一致认可的界定,有碍对其理论及应用研究的深入。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本文发现“员工忠诚”包含依次递进的五个层次,供学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8.
雨林 《人才瞭望》2003,(10):30-31
目前,员工的心理培训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联想集团定期邀请心理培训机构的专业人士为员工做《压力管理》等心理培训,TCL、实达等公司都常年邀请培训公司开展心理培训,在世界500强中至少80%的企业为员工提供心理帮助计划。员工心理档案建设和心理培训,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企业心理培训属于  相似文献   

9.
田辉 《人才瞭望》2006,(6):18-19
随着人才和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节奏加快,压力加重。企业员工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工作的压力,容易出现心理紧张、挫折感、痛苦、自责、丧失信心等不良心理状态,如果绩效考评不当,给员工的压力更是可想而知,从而可能导致不当行为的产生。正如我们所知,行为是在自我心理的外在表现,同时又受到环境和社会情绪的影响。心理学家从各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阐述,从而产生了如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以及效能理论等众多的动机理论。其中,凯利的归因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更是广泛。但是现阶段人们对员工绩效行为的归因只是停留在个人生活或长期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因而是不明确的,不能发挥这种理论的最大功效。  相似文献   

10.
现在,员工的心理培训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特别是随着人才和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员工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工作的压力,容易出现心理紧张、挫折感、痛苦、自责、丧失信心等不良心理状态,心理教育疏导十分必要。试验证明,良好的心理教育、疏导和训练,能够增强员工的意志力、自信  相似文献   

11.
“培训员工、赢得竞争”是企业的永恒主题。培训的目的和意义在于通过人才的培养来提升员工的胜任程度,使之能更好地完成组织目标,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培训真正的价值体现是在于帮助企业达成经营业绩、实现战略目标。科学的培训发展体系可以清晰企业对员工能力的战略需求;帮助员工清楚自己与岗位所需能力的差距,并提供每个岗位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包”  相似文献   

12.
邓焰林  刘俊 《人才瞭望》2008,(12):99-100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是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企业成败的关键所在。随着知识型员工在企业组织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困扰着众多企业管理者的一个难题是企业组织该如何对知识型员工进行绩效评价。中人网最近进行的一次主题为“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调查结果表明:45%企业员工觉得“考核不合理。考核不科学”。由此可见,建立起适用于知识型员工的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李琳 《人才瞭望》2007,(4):55-56
当“80后”员工走进职场成为员工队伍中的主流,即将成为社会中“上有老,下有小”的一代时,他们所面对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从“80后”员工的特点分析出发,讨论了“80后”员工所面临的主要压力,并从组织和个人两个层面提出了解决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武楠 《人才瞭望》2014,(12):69-71
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心理契约的研究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在组织员工关系中.除了以劳动合同形式签订的正式经济契约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的.内隐于雇佣双方心中的.反映员工个体对雇佣关系中责任与义务的主观心理约定。这种主观的心理约定可以反映出员工对组织行为的期望,被称为“心理契约”。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的身心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管理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不仅仅关系到个体,实践表明员工的压力和挫折会严重降低其工作效率,加大人际冲突,引发工作事故,增加缺勤率,进而导致企业运营成本的增加。因此,在充分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下,如何有效地维护和增强员工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和优势,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6.
柯健 《人才瞭望》2006,(4):23-24
“心理契约”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Schein)提出的一个名词,其意思可以描述为这样一种状态,企业的成长与员工的发展虽然没有通过一纸契约载明,但企业与员工却依然能找到决策的各自“焦点”,如同一纸契约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离职”似乎愈来愈普遍,“离职”现象不仅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从专业的角度来看,“离职”是归属于人力资源的问题,更准确地说是属于员工关系问题,其实质是指从组织内部向组织外部的劳动移动,也就是员工自愿从组织中流出或非自愿的离开组织。如果从企业的角度来研究,那么“离职”就是从企业内部向企业外部的劳动移动。  相似文献   

18.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组织承诺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员工激励管理的基础和根源。在企业中,核心员工拥有专门技术、掌握核心业务、控制企业的核心资源,他们具有较强的价值优越感和较高的心理期望,却具有较低的企业忠诚度。核心员工更为关心的是个人在专业领域取得的进步以及个人的价值回报。对他们来说,企业仅仅是其发挥专业优势的平台,因此,他们被公认为是企业中“最难管理的人”。  相似文献   

19.
为了有效缓解员工的压力、提高企业的效益,许多企业希望效仿西方企业的做法,推行“员工援助计划(EAPS)”。但由于国外的员工援助计划的援助项目是产生于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不一定适合中国的国情。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员工援助计划的基本原则,首先了解在现阶段中国企业员工希望通过员工援助计划获得哪些帮助。为此,我们在天津市的部分企业中做了一次调查。  相似文献   

20.
“心理契约”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提出的,其意思可以描述为:企业的成长与员工的发展虽然没有通过一纸契约载明,但企业与员工却依然能找到决策的各自“焦点”,如同一纸契约加以规范。即企业能清楚每个员工的发展期望,并满足之:每一位员工也为企业的发展全力奉献,因为他们相信企业能实现他们的期望。—般说来,心理契约包含以下七个方面的期望:良好的工作环境、任务与职业取向的吻合、安全和归属感、期望稳定的职业和报酬、价值认同、培训与发展的机会、晋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