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要保密,不要对任何人讲”,这是我和周总理接触中常听他说的一句话。平时,周总理的文件都是由值班的同志拆,但他规定部以上领导和知名人士给他的亲启信件秘书一定不要拆,如果有误拆的情况也必须当时就封好,同时要在信封上注明是由某某失手误拆,以后一定注意的字样。周总理对我们要求严,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遇上机密性很强的信件,周总理都是亲自写信封并封好,注明由某某同志专送给中央某位领导亲启。有时信写好了周总理又要添加些内容,他就在信封上注明“这是我拆开又重封的”。周总理对下面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得特别清楚,在他的办公室里,什么…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见到周总理1955年2月,我到西花厅工作已经快1个月了我和组里的秘书们也相处得很好,但只有一件事我一直不敢贸然问他们,那就是什么时候才能见到周总理和邓大姐?当时,西花厅的前院和后院分得很清楚,我们在前院工作的同志很少有机会到后院去,就是有文件要送给总理,也是放在通往后院门口的值班室里。那两年我从办公室到机要组送文件,前院后院来来往往多少次,却一直不知道西花厅的后院是什么样。再说,我当时的办公室同西花厅还隔着一道矮墙,别说总理他们出出进进我见不到,就是他和邓大姐在院里散步,通常我也看不见呀!工作之余,我常常隔着窗…  相似文献   

3.
许复召 《老友》2013,(9):16
在我家的柜子上,摆放着一张历经岁月的珍贵照片,那就是周恩来总理和我们的合影。照片是50年前拍的。当时周总理来总政话剧团观看话剧《年青一代》的演出。我在剧中扮演年轻、很有活力的林岚(前排右四)。周总理在看完演出后,兴致勃勃地走上台来,与大家一一握手。他风趣、和蔼地与大家谈笑,气氛十分活跃。当周总理走向我并与我握手的时候,我惊讶地感觉到他的手是那样的温暖,这让我十分感  相似文献   

4.
在周恩来总理身边,曾经有两个左权人先后相伴44年,一个男,一个女,不仅同乡,而且同岁。他们和周总理一家都有很深很深的感情。 他跟随周总理整整8年,从延安到北京,这构成了他人生最光彩的一页。他就是出生在山西省左权县票城乡票庄村从平定县离休的魏玉秀。 1996年1月22日,我第二次专程去平定,在东关新民街一处普通院落里见到了这位前辈老乡。他很激动,紧紧握住我的手,非常抱歉地说:“上次你来我正好去了河南,让你白跑一趟。”他有1.7米以上的个头,虽年近古稀,却很精神。面容清瘦,头发  相似文献   

5.
3月5日是周恩来同志诞辰纪念日。每当回忆周总理关怀教育干部的往事,我就感慨万分。1953年起,我开始从事外事工作,与周总理有过几次接触,周总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要求外事干部“站稳立场,掌握政策,钻研业务,严守纪律”。  相似文献   

6.
难忘的几件事在总理身边的工作内容十分丰富,经历的事太多,许多细节大都淡忘了,只有几件事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记得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周总理交待主管项目的负责同志说:这次试验,参加的全体技术工程人员要注意绝对保守国家机密,试验的种种情况不能告诉其他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家属和亲友。周总理还当即表态说:“邓颖超同志是我的爱人,党中央委员,但这件事同她的工作没有关系,我也没有必要对她说。”原子弹爆炸的前一天,正赶上我值班,周总理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当时桌上放着一篇他刚刚审阅完的稿件。周总理对我说:“赵炜,这是一条十分重…  相似文献   

7.
我叫张建中,一生中经历过许许多多的事情,最难忘的还是在中央警卫团的日子,我不仅给毛主席、周总理当过卫士,聆听过他们的谆谆教诲,更让我难忘的是周总理还亲口品尝过我给他做的山西黎城风味的炉面。  相似文献   

8.
这张珍贵的照片,是周总理翻阅我课本时的瞬间留影。当时周总理身穿棉质粗布灰中山装,认真地翻阅着我的课本;我身穿短袖花布衫,梳着两根长长的小辫儿,拘谨地低着头,局促不安地站在总理身边。  相似文献   

9.
在纪念敬爱的周总理诞生八十周年的日子里,一个红军战士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回忆红军长征初期的艰苦岁月,周恩来付主席三次到我们红一师三团,亲率我们行军、作战,突破层层封锁线,向着毛主席指出的路线胜利前进的情景,使我更加深切地怀念周总理。他在红军艰苦长征、革命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所立下的卓越功勋,永远激励着我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奋勇向前。  相似文献   

10.
“九·一三”事件1971年9月12日晚,”我从北京军区赶到人民大会堂,参加周总理主持的一个小型会议,讨论四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议进行到晚上10点多钟,突然,工作人员把周总理请出去了。讨论停了下来,直到午夜12点过后,周总理把我叫到电话间。他对我说,林彪要乘飞机跑了,要我立即赶到空军指挥室,代替他坐镇指挥。我听到这一消息,深为震惊,立即快步离开大会堂,乘车向空军大院驶去。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总理     
敬爱的周总理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八年了,但他那可敬可亲的音容笑貌在我的脑海里依然十分清晰。一想起周总理那和蔼的面容,亲切的话语,忙碌的身影,超常的睿智、潇洒的风度,伴随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幕幕在眼前晃动,无论从哪方面看,周总理都体现了一个大国总理的风范,特别是邢台地震发生后,周总理冒着危险随即飞往震区,他从直升机下来,站在邢台农村村头的磨盘上,向村  相似文献   

12.
庚辰仲秋的一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访了老科技工作者、山西大学老教授欧阳绛先生。欧阳先生今年虽已75岁高龄,但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十分健谈。他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前夕,周总理给北京市的大学毕业生作报告,地点在辅仁大学礼堂。周总理说:“国家需要你们,社会需要你们,人民需要你们,你们是新中国的第一届大学毕业生。”“我一直记着周总理的话,好像我答应过周总理,只要一息尚存,就不能停止工作。我离休后还一直为党工作,为社会做贡献,这不需要理由。歌德说‘老年人应该比年轻人多做些工作’,我扛麻袋是不行了,但动脑、动笔、动  相似文献   

13.
丁金栋 《中华魂》2013,(4):8-10
我曾三次跟随周总理进行采访,每一次都给我留下永恒的记忆。周总理非常关心海军建设,1959年5月18日,周总理在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大将的陪同下来到旅顺口海军部队视察,听取了海军领导和旅顺口海军基地司令员的汇报,来到码头察看港口建设,然后乘坐“鞍山号”驱逐舰,视察舰艇编队训练和海上实弹射击汇报表演。  相似文献   

14.
史掌元是我省和全国著名的农民作曲家,曾任山西省音乐协会副主席,现为省音协名誉主席。50年代末期,他创作的《唱得幸福落满坡》,在全国歌曲创作评比中获一等奖,由山西著名歌手邢丑花演唱后,收进了歌曲磁带,唱遍了大江南北。1976年周总理逝世后,他又创作了《我为总理扎花圈》,表达了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怀念之情。因而被收进了中国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歌曲集《十月的歌》。3O多年来,史掌元始终坚持业余创作,共创作了400多首歌曲。他曾作为代表参加了三次全国文代会,有幸见  相似文献   

15.
大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刘备的两个兄弟脾气都不好。张飞爱发火,关羽好动气。张将军何以动不动就发火姑且不谈;关将军的脾气大,我看多半来自傲气。有人说魏廷有“反骨”,关羽有“傲骨”。其实魏廷有没有“反骨”,他究竟反了没有,都还值得研究;而关羽则不仅有“傲骨”,而且还傲气十足。你看他啥时都眯缝着两眼,很少有正眼看人的时候。  相似文献   

16.
张一民 《老友》2008,(10):20-20
今年是周总理诞辰110周年。回想起当年见到周总理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周总理对我说的话,终生难忘。那是1971年6月21日,周总理陪同当时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参观北京地铁和北京的人防工程。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轶事     
总理与老马老马全名马库诚,是一名经历过解放战争的老战士。南下江西后,他做过省级领导的随身警卫,后来调入江西省公安厅警卫处工作。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两次中央庐山会议时,他都随江西省公安总队总队长到周总理身边做保卫工作。老马农民出身,为人纯朴率直又恪尽职守,为总理和邓大姐喜爱认可,他们都亲切地喊他"老马"。总理外出活动忌讳为他的安全保卫兴师动众,要求轻车简从,说他在山上外出,只要江  相似文献   

18.
永远的快乐     
记忆是一个沉睡的美人,它能将很多往事深埋于心中也能将曾经的往事一一展现。我和父亲的故事仿佛就是一朵托着露水的鲜花,永远散发着迷人的芳香。父亲不是一个严厉的人,因为他从来都不跟我发火。即使我做错了事情,他也不和我发怒,所以我把他当成了朋友。初一时  相似文献   

19.
直接为周总理服务我进入总理值班室以后,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主要的就是要把周总理的一些工作指示及时传达给有关部门和同志,同时要把下面汇报的情况及时向周总理报告。当时,由于反右和“大跃进”的相继出现,国家建设正处于一波三折的风浪关口,周总理工作很忙。为了保证不耽误工作,开始时由一位大秘书领导我们工作,值班室也总结出一套工作方法:凡急事都立即向周总理口头汇报请示;不是太急或比较复杂的事情就分门别类写成汇报条或报告,然后再请示周总理或等他批复。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值班室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大部分:其一,每天翻阅送…  相似文献   

20.
詹蒙 《今日南国》2007,(3):53-55
丈夫有了“婚外情”我结婚两年了,丈夫胡伟光是大连市高校的—位老师,我们的婚姻平淡却美满。我的父母是经商的,我是他们的独生女。他们并不满意我的婚姻,说他与我的条件相差得太远:父母从小离异,他的妈妈靠开小卖店含辛茹苦地把他送上了大学。结婚没有房子,还要养活自己的母亲。但第一次见面,他已经深深地吸引了我。那时候,他就把他家里的情况如实地跟我说了。他说,如果女方不能接受他的母亲,他绝对不会结婚。就凭这句话,我就决定跟定了他。结婚的房子是我父母准备的。结婚两年来,他对我父母毕恭毕敬,但是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他决定考研究生,但是两次都差几分而落榜。我发现两次落榜的打击对丈夫实在是太大了。这一年来,他跟我的交流越来越少,而沉湎于网络游戏的时间越来越多。有一次,他竟忘记了去给我妈妈拜寿的时间,害得我在公交车站傻等了一个小时。最可气的是,他的手机没电了,也不知道充电。家里电话线也被拔掉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