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选用沪市6个污染行业153家上市公司2015年年度报告作为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别建立控股差异、公司治理、政治关联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之间的回归模型,之后建立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回归模型,通过分析控股差异、公司治理、政治关联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及相互作用,探究三者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单因素分析,还是多因素共同作用,高管的政治关联都对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起主要作用,与高管没有政治关联的公司相比,高管有政治关联的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更高,并且因为政治关联的存在使得控股差异和公司治理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程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用来协调现代公司制度下公司内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和行为的一系列法律、文化、习惯和制度的统称。会计信息的披露是解决会计信息需求者与提供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机制。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披露有积极作用 ,高质量会计信息披露的制约作用对公司治理结构意义重大。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内在联系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与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有着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信息披露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股权结构不同,决定了公司治理结构的权利制衡机制的差异,决定了股东在公司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决定了股东对经理人会计信息的监控动机和方式,继而对会计信息的供给质量的监控行为就会有所差异。股权结构对公司业绩、信息披露质量既有正向影响,也有负向影响。以厦门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选取2004年-2008年的样本数据,分别从多个方面对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信息披露质量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论是: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业绩、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正相关。在目前外部监督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股权结构并非越分散越好。  相似文献   

4.
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内在联系,即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与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有着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当前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失真、诚信度低归根结底是由于“内部人控制”造成的。本文认为,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加大和规范会计信息披露,从而有效地抑制“内部人控制”现象。我国对于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有明确要求,但有重大立法缺憾。因此修改《证券法》和《公司法》是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公司治理相关指标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主成分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公司高管特别是监事会的适度规模、股权制衡度高有利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国有性质控制主体、规模大的企业相对来讲更注重环境信息披露,并且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盈利能力能形成正面影响而不仅仅是压力,因为环境信息披露的积极行动通过信号传递向社会传达良好形象并因此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自愿信息披露理论一定程度上在我国得以验证。本文回答了公司治理能否改善企业环境披露质量这一问题,为通过完善我国公司治理来促进企业环境披露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披露都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两者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存在双向互动的关系,对两者关联关系的研究既有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又有利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关联关系的研究文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在简单评论的基础上指出了该领域尚存的研究空间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综述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披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国内外对于这一问题的实证研究主要是通过逻辑线性回归的方法,来检验公司治理结构及公司治理机制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这些研究对改进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有利的证据。但是,这一领域的研究目前还远未系统化,在研究方法、样本和变量的选择以及研究广度方面还存在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随着资本市场不断完善,会计信息在投资者决策过程中的重要性凸显。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变革,它纠正了资本市场同股不同权的缺陷,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发生较大变化,但不足之处依然存在,成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重要诱因。保证国有公司会计信息需求主体到位、加强三会监管的力度,促进股东与管理层利益趋于一致,对于完善公司治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虚假财务报告成因及监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一 《理论界》2004,(6):359-360
针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专家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巨大的利益诱惑、低廉的违规成本、法规政出多门、相关制度不完善是虚假信息得以存在的主要原因。为此应建立会计信息披露规范体系、会计信息披露监督体系和再监督体系;并采取加强对上市公司治理,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企业与外部资金提供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增加融资成本,因而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会有较强烈的动机主动提供更多更全面的会计信息,以减少企业与外部资金提供者之间信息不对称,进而降低融资成本。因此,融资需求将促使企业提供更多自愿性披露的会计信息。相较于战略防御型的公司,战略激进型的公司由于在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等方面资金投入较大,外部融资需求较高。因此,公司战略将通过融资需求的中介作用而作用于会计信息的自愿性披露。实证研究结果支持上述观点,即公司战略对会计信息自愿披露产生显著影响,与战略防御型公司相比,战略激进型公司具有更高程度的自愿性信息披露,且融资需求在公司战略与自愿性信息披露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1.
以上市公司年报的审计意见为基础,构建了会计信息质量指数。以股权结构为中心,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海南省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之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与会计信息质量正相关,而股权集中度和高管的持股比例都与会计信息质量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的会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士建  张彪 《云梦学刊》2004,25(6):32-34
为反映后代人对环境权益保全等方面的信息需要,应改进非营利组织的受托责任结构,为此,非营利组织应采用权责发生制以恰当反映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的受托责任,保全净资产以体现人类世世代代同等富足的要求,确立计提折旧以及谨慎性原则。  相似文献   

13.
以2006年至2012年沪深两市实施股权激励的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择比较研究法和配对样本 T 检验,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判断股权激励的实施是否促进了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业绩的提高,以及该行业股权激励的应用特征及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存在股权激励模式较为单一、激励强度较小以及激励期限偏短的问题;通过对比同一年度和跨年度股权激励效果,发现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提高证券市场有效性,政府监管部门可酌情实行监管力度,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实行激励性的福利计划等。  相似文献   

14.
叶林  林一 《河北学刊》2007,27(6):181-185
公司信息是公司的最重要财产。公司信息报告与保密制度是弥合信息保密与公开关系、维持公司健康发展的公司法基础制度。在实证层面上,公司信息传递呈现了从经理—董事—股东—债权人的结构,应当按照有限公开、平等公开、分类公开原则,构造完善的公司信息报告制度,以全面保护公司股东、债权人以及其他相关者的利益。公司信息报告,既是约束公司管理行为的重要法律制度,也是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勤勉义务的重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啤酒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密切相关。啤酒企业要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与外部环境相适应。这需要啤酒企业因势利导,借鉴生物学拟态方式密切地监测、分析和研究与啤酒行业发展相关的外部环境条件,通过梳理各种外部环境信息,正确研判啤酒行业未来的变化与发展趋势,找出影响和制约啤酒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因素,并依此制定出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啤酒企业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后我国环境信息的公开主要体现为政府主动公开环境信息方面。这种政府主导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模式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也存在明显不足,需要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予以完善。未来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应以公众参与为本位,除了健全和落实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之外,还要注意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制度建设以及环境非政府组织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以公司风险为切入点,以1999—2012年我国2375家上市公司19469个年度观测值为研究样本,检验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治理效率,并通过交互效应考察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导入独立董事制度前监事会治理效率微弱,导入独立董事制度后监事会治理效率有了明显改善,说明从国家宏观层面看,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增加了治理监督的制度供给,优化了制度结构,获得了制度竞争带来的红利。(2)勤勉履职的独立董事有利于降低公司风险,表明在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设立独立董事具有经济合理性。(3)独立董事和监事会两者之间是一种替代关系,而非互补关系,说明从公司微观层面看,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存在职能冲突,并不利于降低公司风险。采用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双头”监督模式难以从根本解决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监督的有效性问题,最佳的选择是,允许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制度同时并存、共同竞争,许可公司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内部监督模式。  相似文献   

18.
会计信息质量与自愿性信息披露——来自深圳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海文  崔刚 《兰州学刊》2009,(10):49-53
文章以深圳A股市场173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可操纵应计利润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代理变量,研究了会计信息质量与自愿性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与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降低可操纵性应计利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助于促进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以2009—2013年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内容分析,构建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数,研究公司规模、盈利能力、财务杠杆等公司特征和行业竞争属性对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分析表明:公司规模、盈利能力与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规模越大、盈利能力越好的公司越倾向于披露环境信息;财务杠杆对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没有显著影响;垄断性行业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高于竞争性行业公司。因此,环境管制应与行业竞争属性相结合,并不断完善环境立法、环境监管制度及环境信息披露指引。  相似文献   

20.
杨世鉴  韩传模 《河北学刊》2012,32(5):144-147
预测性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地减轻上市公司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并帮助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未来价值作出判断。为了保证预测性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需要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管;而预测性信息的前瞻性和不确定性又使得信息披露的监管难度增加。同时,由于制度背景和市场发育程度不同,中外预测性信息披露在方式、内容及态度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借鉴国外监管方式的同时,应建立适应中国预测性信息披露环境的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