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巴以问题是当今的一个热点。通过介绍二战后初期美英苏对巴勒斯坦地区的争夺,对以色列建国问题的政策及影响,得出结论,即以色列国的建立是美英苏大国争夺的结果,阿犹两民族间的冲突被大国的战略利益所利用,大国应该对巴以冲突负相当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幕尼黑黑九月事件是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巴以冲突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它是巴以矛盾长期激化的结果.也是巴以冲突的特殊表现.黑九月事件引起的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猛烈而残酷的报复行动,以及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更加激烈的恐怖行为,使巴以冲突更加激化.黑九月事件和以色列以暴制暴的行动无助于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促使双方最终走上了政治解决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叙利亚与以色列在1948年巴勒斯坦战争中首次发生正面冲突。1967年“六·五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叙利亚的戈兰高地。1973年“十月战争”中,叙利亚和埃及并肩作战,一度重创以色列军队,夺回部分戈兰高地.可很快便得而复失。此后,叙利亚为收回戈兰高地与以色列进行了长期艰难曲折的谈判,虽然取得一些进展,却未能达成书面协议。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叙、以两国领导人相继表达复谈的愿望,然而双方的立场依然相距甚远。尽管叙、以和谈的道路坎坷而漫长,但却是改善两国关系、缓和地区形势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4.
宁中和 《金陵瞭望》2006,(16):21-23
联合国安理会关于解决以黎冲突问题的1701号决议得到以黎政府的认可,格林尼治时间8月14日5时以黎冲突发生,激烈交火近5周后,以黎双方实硎亭火。以黎冲突过程中,黎巴嫩真主党对以色列至始至终的强硬态度迅速获得黎巴嫩普通民众的支持。有关方面的民意调查表明,随着以色列对黎巴嫩打击烈度不断加大,黎巴嫩普通民众在冲突中伤亡人数的不断增加,真主党在黎巴嫩普通民众中的支持度迅速蹿升,许多原先对真主党立场持观望态度的人转而开始支持真主党。因此,有政治评论家认为真主党正在成为这场以黎冲突中最大的“赢家”。  相似文献   

5.
1970年萨达特就任总统后,基于"六.五"战争后内政外交的困境与埃及民族主义要求的国家利益驱动,开始对纳赛尔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外交政策进行全面调整。特别是果断调整了埃及在阿以冲突中的立场,在阿拉伯国家率先抛弃消灭以色列的战略,戏剧性地走上了与以色列的和解之路。从极端反对以色列突然转变为主动与以色列和解,走上了政治谈判之路,并在1979年签订了和约,实现了和平。从而打破了中东和平的僵局,并引发了中东国际关系的变动。  相似文献   

6.
犹太定居点在冲突中增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一年来的以巴冲突中,以色列的犹太定居点不时遭到巴勒斯坦枪手的报复性袭击,使双方冲突的局面更加混乱。这再次引起了国际社会对被占巴领土内建造的犹太定居点的关注。 据以色列的一个“现在就要和平”组织的调查发现,自2001年2月以来,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区新增犹太定居点34处。人们不禁要问,在以巴暴力冲突愈演愈烈之际,以色列的犹太定居点为何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持续增加了呢?目前,美国《纽约时报》的记者鲁思·弗雷姆森就此披露了幕后新闻。  相似文献   

7.
阿以冲突由来己久。自1947年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协议和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阿以冲突已持续了半个多世纪。本文回顾了阿以冲突的历史由来及阿以冲突的演变过程,把2 0 0 1年12月以来发生的阿以流血冲突定义为第六次中东战争,同时对此次中东战争的特点、走向作了分析与前瞻。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与巴以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质上看 ,巴以冲突是巴勒斯坦和犹太两民族现代化的矛盾。这一矛盾表现在三方面 :民族主义目标的对立 ,即两民族均企图在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民族独立国家 ;悖论的经济现代化 ,以色列的经济现代化建立在否认巴勒斯坦经济现代化的基础之上 ;作为传统力量的宗教与现代化的矛盾 ,进一步加剧了巴以冲突。从长远来看 ,巴勒斯坦问题的最终解决 ,必须以以色列承认巴勒斯坦的现代化权利为前提  相似文献   

9.
以色列是于20世纪中期经人为的作用,在巴勒斯坦这片土地上建立起来的一个国家。50余年来,以巴冲突一直贯串其中,并成为当今国际关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特别是因为宗教、美国的犹太社团以及战略意义,使得美国大力支持以色列,美国对巴以之间的长期冲突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周孝正 《社区》2009,(20):39-39
对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冲突我的第一个观点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不要轻易下自己的结论;第二,我个人的知识和经历告诉我,以色列是个好国家。有一次我在校内网看同学们发的图片。有一张图片引起了我的深思。这张图片的标题叫“英雄”,图片上是一个赤手空拳的巴勒斯坦青年。站在长长一列以色列坦克面前.硬是把这列坦克给拦住了。  相似文献   

11.
自1948年建国以来,以色列几乎一直处在与周边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战争或冲突之中;为了应对旷日持久且异常严峻的生存挑战,追求国家和国民绝对安全成为以色列国一直奉行的国家战略。具体来说,这种独特安全意识的形成有三大原因:以色列所处的特殊地缘政治格局、历届政府信奉的"国家安全例外论"以及全体国民所共有的危机意识。正是在此三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国家安全在以色列被赋予了极高的政治意义,乃至成为最高的国家利益与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2.
以色列建国与希伯来语复兴、大屠杀一样,在民族构建进程中占据着制高点之位。对于以色列人来说,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是一场保家卫国的生死存亡之战;而对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来说,这场战争无异于“大灾难”。作为战争的亲历者,第一位以色列本土作家伊兹哈尔面对大批流离失所的阿拉伯难民,不免遭受良知拷问。在其发人深省的中篇小说《黑泽废墟》中,他描写了以色列士兵对阿拉伯村民的驱逐,以及叙述人在驱逐阿拉伯人的过程中产生的内在冲突,且在巴勒斯坦难民的苦境与历史上犹太人的流亡经历之间建构关联,对塑造以色列人的集体记忆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英国阿拉伯语文专家D·麦克道瓦尔的这本著作,专门研究在阿拉伯和以色列的冲突发展、寻求全面政治解决中东问题途径的背景之下与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历史、现状和前景有关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叙利亚与以色列在1948年巴勒斯坦战争中首次发生正面冲突。1967年"六·五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叙利亚的戈兰高地。1973年"十月战争"中,叙利亚和埃及并肩作战,一度重创以色列军队,夺回部分戈兰高地,可很快便得而复失。此后,叙利亚为收回戈兰高地与以色列进行了长期艰难曲折的谈判,虽然取得一些进展,却未能达成书面协议。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叙、以两国领导人相继表达复谈的愿望,然而双方的立场依然相距甚远。尽管叙、以和谈的道路坎坷而漫长,但却是改善两国关系、缓和地区形势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5.
自从以色列军队去年12月对巴勒斯坦发动新一轮大规模的军事打击以来,巴以冲突骤然升级,以色列“软禁”和“围困”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达四个月之久。经多方努力,阿拉法特终于重获自由。国际社会期盼巴以能尽早停止冲突,重新回到谈判桌上。从“软禁”到“围困”为报复巴勒斯坦激进分子去年12月1日和2日制造的针对以色列目标的严重爆炸和枪击事件,以色列出动飞机坦克,对巴勒斯坦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打击,并且把目标首次指向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的总统官邸和总统座机。阿拉法特从此失去行动自由。在军事打…  相似文献   

16.
希特勒纳粹德国在二战中残酷迫害犹太人的悲惨事件,使纳粹之后的西德(联邦德国)与幸存犹太人的代表以色列围绕着“索赔与赎罪”演绎了一段特殊的两国关系。西德在《卢森堡条约》的框架下对以色列边进行物质赔偿边进行秘密武器交易,而后西德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与以色列建交。西德奉行的道义外交尽管在某些情况下与国家利益发生了矛盾和冲突,但从客观上讲,它有利于战后德国反省纳粹暴行、恢复民族经济和尊严的,是值得肯定和同情的。  相似文献   

17.
在回答冲突国之间的贸易为何不降反升的问题上,现有解释都主要建立在现实主义关于相对收益的假定之上,认为国家决策者出于安全考虑,会倾向于限制与冲突国之间的贸易。一国之所以与冲突国进行贸易,要么是由于后者造成的安全威胁较小,要么是由于国内企业或国际经济自由化的压力迫使决策者放弃了对贸易的限制。然而这些解释都忽视了与冲突国的贸易并不必然会损害国家的安全利益,国家决策者同样会倾向于将经济接触作为处理与冲突国之间关系的手段,进而冲突阴影下的贸易增长同样可能是国家决策者主动推动的结果。文章通过对布什政府时期(1989-1993年)中美关系的考察,对这一假设进行了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18.
作为当代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中东和平进程已经历了20年(1978—1998)的历程。20年来,阿以(巴以)进行了多次接触和谈判,并在埃以、约以、巴以等双边关系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但是,东耶路撒冷地位、被占领土及边界、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建立巴勒斯坦国以及双方极右势力的恐怖活动等六个问题仍然是继续推进和平进程的主要障碍。然而,解决阿以冲突的有利因素也同时存在,中东实现和平,必须是以下三个要素的结合:在国际社会的推动下,阿拉伯及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坦诚谈判并达成全面信任,最终促成这个问题的公正解决  相似文献   

19.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美国著名政治思想家、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 P ·亨廷顿的代表作品。1993年,亨廷顿在美国《外交》季刊发表了文章《文明的冲突》,该文章引起了广泛的争论。鉴于对于文章的争论,作者在本书中对针对该文章提出的问题提供了详尽的解答。  相似文献   

20.
鹰爪鸽派话拉宾杨树林1993年9月13日是世人瞩目的一天。这一天,在华盛顿白宫南草坪,以色列现任总理伊扎克·拉宾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对相互仇视4O多年的宿敌,首次握手言和,双方代表正式签署和平协议。这为最终解决阿以冲突、实现中东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