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有丰富的理论成果与实践方面的经验教训,尤其是探索工业化道路的理论与实践,这不仅对前苏联甚至是对整个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思考.因此,在我们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今天,从总结经验教训的角度再来认识这一历史问题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前苏联社会主义运动失败和国家解体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在相当程度上与斯大林确立的苏联工业化道路的模式有关.文章主要分析了前苏联工业化道路选择的过程及其争论,这一道路的弊端,以及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改造落后的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独立后面临的共同任务.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大国来说,无疑这是一个更加困难的任务.当时,我们面临有两种工业化模式可供选择,一种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另一种是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民主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坚定地走上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然而,中国的国情又与苏联有很大差别.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不断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经验的基础上,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如何正确评价40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人们关心的问题.这凭主观想象和个人臆断当然不行,而且,就是比较中国工业发展的过去和现在,也还不够.这里,我们把发展中国家中三个走上不同工业化道路的大国,即中国和印度、巴西的工业化情况,作一番比较研究,也许能够取得相得益彰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落后的工业基础和紧张的国际环境。当时的中国国情不容许中国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走过的先发展轻工业、然后发展重工业的道路搞工业化,而只能仿照苏联采取与西方国家相反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搞工业化。这条工业化道路的实施,其成就非常突出,但弊端也很多。总体来看,前者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不仅是我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实践家。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从“学习苏联”到“以苏为戒”,总结我国建国初期建设国民经济过程中的得与失,在不断的对中国工业化道路进行艰辛探索的过程中,最终创造出一条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工业化道路。这一伟大理论成果具有长远的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开拓了我国建设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思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5.
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对工业化道路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评判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道路进行了制度和路径的选择,即确定了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发展作用和历史局限性是今天我们转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由于种种原因,旧中国没有实现工业化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的道路。从新民主主义工业化走上社会主义工业化,即借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奠定了新一国工业化的基础。从八十年代起,我国逐渐改变传统封闭的工业化战略体制,开始走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开放型的工业化道路。从土洋结合到重视高科技产业,把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发展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则是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斯大林模式评价,是一个涉及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历史课题。过去人们虽然看到这一模式的严重弊端,但认为它是当时苏联的必然选择,对苏联建成社会主义有不可抹煞的功绩。其实,这些看法有违历史事实,是从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下的某些错误论点出发的。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是列宁逝世后苏联社会主义道路发生的悲剧性转折,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回归和强化;这一模式没有也不可能在当时的苏联建成真正的社会主义,正是它的误导作用成为20世纪社会主义实践发生重大挫折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工业化思想是从近代以来探索中国工业化的曲折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其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复杂的历史性变化。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科学认识了工业化与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之间的辩证关系,预设了未来工业化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提出通过革命完成工业化政治前提的建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随着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推进,毛泽东工业化思想实现了由理论设想向大规模现实实践的转变,并对苏联工业化经验进行了全方位学习,这标志着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全面推进。随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问题的暴露,毛泽东工业化思想实现了由“全盘学苏”转向“以苏为鉴”,明确提出了中国的工业化问题,塑造了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历史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突破苏联模式,结合中国国情对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道路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本文重点阐述了毛泽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形成的国际、国内及毛泽东个人原因,它对于进一步研究毛泽东工业化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历史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西方传统工业化道路、苏联工业化模式以及毛泽东、邓小平时期工业化道路做出比较,总结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中国传统工业化的局限性。面对人类文明形态的转型和由此形成的世界普遍交往日益加深形势,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制定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为内在机制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战略,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两种改革观的原则分歧与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将戈尔巴乔夫改革与中国及当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进行对照,以未剧变国家为何没有步剧变国家后尘作为重要的参照系,比较这两种改革观之间的根本区别,系统分析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是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执行了一条错误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彻底背离马列主义、放弃社会主义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所处的“潮位”,是各国工人阶级政党适应形势、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当前世界社会主义已走出低谷,正在走向高潮。主要依据是: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已成功地回答和解决了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原苏东地区的社会主义力量正在复兴和崛起;发达国家共产党已稳住阵脚并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因素在增长。  相似文献   

13.
有关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阶段论 ,虽然马克思主义早已提出 ,但是 ,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并结合中国现实社会发展 ,由邓小平作出的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 ,发展了社会主义学说的阶段论 ,更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确立了现实道路 ,因而在这一阶段的中国文艺生产具备了向多元化与产业化方向发展的全部可能。  相似文献   

14.
一般监督制度源起于苏联,是苏联检察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并被视为社会主义国家检察制度的标志。苏联没有采用西方"三权分立"的宪政体制,但同样需要解决国家权力的制衡问题,为了有效制约行政权,检察机关的一般监督制度应运而生;"议行合一"体制下,苏维埃将监督法律实施的权力授权给检察机关专门行使,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则主要由一般监督制度承担;苏联高度重视法制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苏联法制的实现不仅需要有完善的立法,而且还需要法制得到统一和正确实施,一般监督制度的主要作用就在于保障苏联行政法制得到实现。在当前探索检察权对行政权进行监督制约的背景下,有必要系统研究苏联的一般法律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5.
土地革命时期的苏维埃法律,是我国社会主义法萌芽的最初形态,是社会主义法制思想的滥觞。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制定的土地法是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法律的典型。井冈山土地法制定的背后,充满着传统与现代、自由主义与激进主义等各种法文化的交织与碰撞。透过《井冈山土地法》生成的历史性考察,可以观察到包括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共产国际的激进主义,以及忽隐忽现的民粹主义等法哲学思想的印迹。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为我国确定了中国式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方向和目标 ,邓小平从体制创新上为实现这个目标拓宽了道路 ,江泽民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对我国新世纪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准确定位。三代领导人对中国式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探索 ,是一个不断开拓、创新、继承、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国家资本主义和政府主导的"赶超式"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重要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对我国工业化建设产生的影响有利于科学地认识和评价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建设;采用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践证明是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的工业化策略。政府主导的"赶超式"工业化战略为中国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使我国工业化建设有了新起点。  相似文献   

18.
衣俊卿《人道主义批判理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述评》探讨"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斯大林主义"的"人道主义"的深层批判.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认定,斯大林的"国家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斯大林化时代的斯大林主义的实践后果损害了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客观上造成了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三大改造”的失误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大改造"在社会主义与现代化两个层面的把握上有着一定的历史的欠缺,轻"主体"而重"两翼"的实践使人们在长期的现代化进程中迈入了重社会主义而轻现代化的误区,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会主义现化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
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问题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它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主要特征的基础上 ,指出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并从创建龙头企业、建设市场体系、推进科技进步、完善运行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必须抓好的关键环节 ,为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