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刘占兴 《学术交流》2004,(6):158-161
地方学刊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类期刊的基本构成,肩负着普及社科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社科素养的使命。然而,形成品牌的地方学刊却寥若晨星。原因在于:受非学术因素以及社会上急功近利价值取向的影响,助长了某些编辑浮躁的作风,致使学刊栏目粗糙、选题雷同、内容乏新、形式刻板、学术成果在低水平上重复。鉴于此,地方学刊必须立足地域,独辟蹊径,从经济、文化、民族、人才等资源优势上定位,在此基础上,创意策划,通过特色栏目彰显个性,塑造品牌;同时,与社科规划部门、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形成互动关系,使品牌产生规模效应。从而,为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发展战略研讨(笔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学术期刊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缺乏问题意识、交流功能弱化、引领功能淡化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学术发展的规律,无法呼应学术对期刊的要求,承担起学术期刊真正的使命。为了打破这种不和谐的局面,切实有效地发挥学术期刊匡正学风、繁荣学术、培养新人、引导创新、传承文明的作用,由《浙江学刊》杂志社发起、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主办、《浙江学刊》杂志社承办了“21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发展战略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江海学刊》、《江苏社会科学》、《学术界》、《人文杂志》、《文史哲》、《天津社会科学》、《学术月刊》等近30家全国著名学术期刊的主编,以及复旦大学俞吾金教授、吉林大学邓正来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杨国荣教授等知名学者和《光明日报》、《社会科学报》等媒体的领导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学术规范与学术创新”以及“学术期刊发展战略个案研究”三个主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现将与会代表提交的论文以及大会发言编辑整理,以笔谈形式刊发出来。我们希望本次研讨会的成果能够引发更多的学者和编辑同仁对学术期刊发展问题的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学术理论期刊的定位可以简单归结为高雅性、思想性、学术性几个方面.学术理论期刊追求高雅、严肃的办刊风格与特色,坚持高雅曲格,不搞通俗快餐;学术理论期刊倡导开风气之先,标新立异,鼓励理论创新;学术理论期刊强调学术规范,重视学术传承,注重学术积累和思想渊源,要求所论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学术理论期刊的性质、定位决定了其具有以下功能:(1)理论导向功能.(2)学术信息传播功能.(3)文化积累与文化创造功能.(4)决策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4.
《求是学刊》自2006年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建设工程以来,更加注重将品牌意识和学术特色作为期刊的第一追求。2006年《求是学刊》依托黑龙江省的地方经济文化特点、黑龙江大学的学术实力,以及全国各高校、科研坑所优长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史学等研究领域刊发的学术文章共150篇,其中,在17个特色栏目里,策划、组织、刊发16个专题99篇文章,占总发稿量的2/3,体现了《求是学刊》重视整体构思、突出主题意识和特色栏目设置的主动办刊思路。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求是学刊》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光明日报》等重要报刊摘编的文章有29篇38次;刊发社科规划项目成果文章42篇,其中国家级课题项目有17篇,教育部课题项目8篇,省级课题项目14篇,其他课题项目3篇。附件:《求是学刊》2006年第1期至第5期发文反响一览表  相似文献   

5.
培坤同志并转《学刊》编委: 承蒙邀约:理应前来,然时间太晚,诸多不便,加以天雪,行走更加艰难,只好以书致意,谨祝大家新年快乐,同时,为辛苦了一年而取得优异成绩表示祝贺与慰问。《学刊》创刊数年,成绩斐然,为各方所称道。首先,学刊的方向是正确的。近几年来,自由化思潮泛滥,侵蚀了许多报刊,而《唐都学刊》冷静而沉稳、清醒而热情的态度,坚持了《学刊》的特色,不为时俗所染,难能可贵。这一点,是极应充分肯定的。其次,学刊的一系列论文,反映了学校学术水平与教学水平的新高度。学刊的论文,大都是结实之作,明显地反映出执笔者对教学深入研究,对学术问题认真思考的精神风貌。就  相似文献   

6.
阅读<求是学刊>,人们总是特别关注文化哲学;研究文化哲学,人们总要阅读<求是学刊>.在近30年来的中国学术历程中,<求是学刊>已经成为文化哲学研究的最为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文化哲学研究则成为<求是学刊>享誉学术界的最为耀眼的"品牌".  相似文献   

7.
本着了解学科研究发展趋势、提高刊物学术质量、扩大学有专攻的作者队伍群的目的,《浙江学刊》编辑部于1991年8月29日借北戴河“哲学与当代社会发展研讨会”机会,特邀部分读者、作者就《浙江学刊》如何做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的统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强烈的现实感的统一、以及如何赢得广大读者、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支持、扩大刊物在学术界、理论界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座谈,广泛征求意见。应邀参加座谈的有:《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赵剑英,《天津社会科学》主编尹靖、副主编张朝  相似文献   

8.
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主办,<浙江学刊>杂志社承办,浙江传媒学院、温州医学院协办的"21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发展战略"研讨会,于2005年4月24日至25日在杭州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哲学研究>、<学术月刊>、<江海学刊>、<学术界>、<文史哲>、<天津社会科学>、<浙江学刊>等期刊社的3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俞吾金、邓正来、杨国荣三位著名学者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万斌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总编辑秦毅研究员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词.与会代表围绕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学术规范与学术创新、学术期刊发展战略个案研究等专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正>青海民族大学在推进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时机,突出"民族学"特色学科资源优势,大力扶持本校教师立足青藏高原历史文化特色,从文学、语言学、历史学、民俗学、人类学等领域深入发掘,开展研究,形成一批富有特色的研究成果,昆仑学术系列丛书正是这些成果中的亮点呈现,是青海民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科研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承蒙学校的关怀,由笔者所撰写的《图像中隐藏的历史:热贡唐卡  相似文献   

10.
<正>自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以来,《求是学刊》积极进行内涵建设,以"学术品位、学术价值、学术生命"为刊物的终极追求,突出期刊"问题意识",重视期刊的社会影响、学术影响和学术反响。在以内涵发展为中心的基础上,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浪潮的突飞猛进,《求是学刊》又积极探索数字化改革与发展。今年,《求是学刊》把推进数字化建设作为重要工作之一,制定了详细的数字化发展规划与推进时间表,  相似文献   

11.
《求是学刊》2009,36(1)
2008年11月25-26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厦门大学学报>编辑部、黑龙江大学<求是学刊>编辑部与华东师范大学思人文高等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现代性研究:思潮、观念与现实"学术讨论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12.
欧阳康 《求是学刊》2002,29(5):9-11
值此《求是学刊》出刊 1 5 0期之际 ,我作为它的一位忠实读者和朋友 ,也作为高校文科学报的一个兼职编辑 ,在此谈谈对于学术期刊的生命与编辑的使命的看法 ,一是对该刊多年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衷心的祝贺 ,二是对我国学术繁荣表示热切的期盼 ,三是提出一些想法与诸位同仁共勉。学术的生命与价值在于创新。作为学术论文的发表田园或刊载阵地 ,学术期刊的生命也在于创新。学术期刊的基本责任在于刊发最新的学术成果 ,以此反映学术动向。在更高的层次上要求 ,它还应当通过编辑的远见卓识而预测学术走向 ,引导学术发展方向 ,激发学术创新。这…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求是学刊》即将迎来创刊四十周年!抚今追昔,我们在感慨岁月如梭的同时,那些为了繁荣学术励精图治、不懈追求的往事宛在目前。《求是学刊》前身为《黑龙江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始创于1974年;1980年更名为《求是学刊》并在国内公开发行;次年向国外公开发行;1982年又由季刊改为双月刊。至今,已出版40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前沿问题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基本上是在两个大的学术层面上继续展开的:在它的文学批评功能方面,当代文学研究就其宏观的现象、走向与发展进行观察、捕捉与概括,就其微观的作家、作品等进行跟踪、解读与评说,基本上做到了与文学创作的良性互动;而在学科建设方面,当代文学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5.
社科学术期刊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应有的贡献。新时代社科学术期刊肩负的职责和使命是:以"学术性"为本质属性,主动引领学术理论创新;以"自主性"为基本原则,积极推动话语体系构建;以"规范性"为内在要求,坚持倡导优良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16.
已过"而立之年"的<求是学刊>,带着丰硕的成果和骄人的荣誉,迎来了发刊第200期的重要时刻.作为<求是学刊>一直的读者、20多年的作者,特别是曾经8年的编者,我不仅为她日积月累的成果和荣誉而高兴,更为她矢志不渝的精神特质而感动,这就是:对真理不懈的求索和对学术品位不变的坚守.  相似文献   

17.
《求是学刊》2012,(3):161
《求是学刊》创刊于1974年,主要刊发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史学等研究领域的学术文章。发行至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在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中,确立了"唯实、求是、图新"的宗旨,"开放、创新、超越"的理念,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制度为保障,追求学术高品位,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思潮的涌现和传播对社会生活和社会稳定产生一定影响和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引领社会思潮,在于它具有先进性、创造性、适用性和包容性等优势;而它要引领社会思潮,就必须找准引领的着力点,不断拓宽引领途径和渠道,把握好引领方针政策,并把自身建设好;与此同时,还应把握和处理好与社会思潮的关系原则.  相似文献   

19.
马凤芝 《社会工作》2023,(6):1-4+97
党的二十大为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历史要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工作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已成为新发展阶段下中国社会工作的重大任务。但是,社会工作当前还存在理论落后实践、原创知识不足、本土理论体系匮乏等问题。为此,中国社会工作学科建设的方向要体现继承性和民族性,原创性和时代性,系统性和专业性。一方面立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社会公平正义为价值,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一方面不断吸收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有益实践经验,既要立足中国实际,挖掘和发扬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又要对当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实践进行梳理和总结,还要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理论体系,真正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面对时代重任,中国社会工作界需要团结协作,助力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学科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专业力量。  相似文献   

20.
《浙江学刊》2012,(5):2
在今年的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资格的评选中,《浙江学刊》杂志荣获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浙江学刊》是建国以来浙江省创刊最早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