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最近,我阅读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黄苇町同志著的《苏共亡党十年祭》这本书。1991年8月24日,是原苏共亡党、失去政权的日子。该书以史为镜,通过对苏共历史悲剧的剖析和反思,提出了苏共崩溃首先是信念崩溃、苏共因失民心而失天下、国家变色从权力变质开始、腐败能亡党亡国等发人深省的观点,作者从一个有着1500万名党员的苏联共产党稀里糊涂地被解散、被亡党的事实,谆谆告诫广大共产党员“不要忘记你是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执政党,现有6000多万党员。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一个人来比喻,我们党好比一个人的身躯,每个党员好比躯体内的细胞,每个细胞都能正常、健康、有序地活动,这个人就能生龙活  相似文献   

2.
苏联的解体,是20世纪重大的历史事件。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充分表明,建设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党也必须不断提高领导建设和谐社会的本领,加强党内和谐,密切党群联系,改善民族关系,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3.
2011年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20周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可谓正当其时.本文主要对<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的选题、方法和重点内容三个方面进行了评析,认为这是一部导向正确的学术力作.也是一部创新之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决策参考价值.该成果的出版,为我们总结经验、居安思危、拒腐防变,提出了一面历史的明镜.  相似文献   

4.
列宁创建的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是苏共保持坚强有力的重要保证。斯大林破坏了党内民主,实行个人专断,严重伤害了党的机体,使民主集中制发生了本质的改变。赫鲁晓夫虽然纠正了斯大林严重破坏民主集中制的错误,却无法改变过分集中的斯大林体制。勃列日涅夫及其继任者固步自封,使民主集中制凝固化。戈尔巴乔夫用西方政党的民主制代替了民主集中制,是苏共亡党的直接原因之一。固守过分集中的民主集中制,或者完全否定、抛弃民主集中制,就是苏共亡党的最惨痛教训。  相似文献   

5.
苏联时期的官僚特权阶层历史演变经过了斯大林时期的官名册制度,再到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最终形成、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壮大并阻碍改革三大阶段。苏联官僚特权阶层既是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根源之一,也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形成的最早利益集团。  相似文献   

6.
苏共亡党是世界政党研究的典型案例,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深重教训.“权力过分集中”的结构是苏共蜕变腐败的“总病根”,等级授职制加速“社会公仆变成了社会主人”,同体监督机关则无法对“拥有无限的权力”的执行机关特别是各类一把手进行监督制衡,进而形成庞大的特权利益阶层和官僚腐败集团,因而,脱离了人民群众的苏共既无力遏制和解决越演越烈的自身腐败问题,更无法经受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而中共是按苏联模式建党、建国、建政的,现行权力结构带有明显的“苏联模式”特征.中共必须把苏共亡党作为执政兴国的重要鉴镜、全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教科书,推进以权力结构为核心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突出执政队伍的质量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相似文献   

7.
王燕 《东岳论丛》2008,29(3):196-198
陈独秀与苏共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欢迎、合作到怀疑、批判的演变过程。在晚年,陈独秀对苏共的党内状况和苏联的政治体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指出苏共党极端缺乏民主、苏联的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等重大问题。他的许多思想观点对我们今天进行党的自身建设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运怀英  牛东林 《理论界》2004,(4):262-263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是一门研究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回顾党的83年的历程,在党刚刚诞生时,党员人数只有50多人,面对的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旧中国。83年后的今天,我们党已经成为在中国执政50多年,拥有6600万党员的大党,是一个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的大党。在这个巨大的变化过程中,我们党的干部教育也经历了思想教育理论的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直至走向今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把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称之为新民主  相似文献   

9.
苏共“超阶段”的问题从根本上说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范畴内的问题而是俄国、苏联在进行国家角色定位中产生的问题。苏共犯“超阶段”错误的原因不是它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解有误和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处理不当,而是在于它对俄国、苏联在国际体系中的角色、尤其是在它与西方关系上定位不当。我们在探究苏共“超阶段”问题时,必须注意挖掘意识形态话语背后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后期,苏联共产党、印度国大党等世界上一些曾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下台.从传统治党方略视角剖析几大政党的兴盛之道,可以发现.注重组织动员、加强组织建设、凸出党员培训、调适政党目标、重视党内派别调节、施用规章治党等传统治党模式,对大党兴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效能作用.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后,便把主要精力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上。这一工作,在民主革命时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几年里,一方面由于党的工作重点还放在革命上,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的经验,所以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上是照抄苏联的方法。但是,随着1955年社会主义改造“高潮”的到来和完成,党的领导人的注意力开始转向经济建设;恰逢其时,苏共二十大揭露了苏联经济工作的种种错误,而我们党也认识到照搬苏联经验的许多弊端,这时毛泽东便将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任  相似文献   

12.
韩月香 《兰州学刊》2006,1(5):96-99
苏共垮台、苏联解体是社会的大事,也是需人类共同面对的大问题,中国作为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对此表现出特殊的关注与关心,这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如何总结苏共建党的经验教训,却是一个关乎中国未来乃至世界未来的大事情。本文指出,苏共或苏联的主要经验教训就是不重视制度建设问题,致使制度供给不足,制度漏洞很大,苏共的垮台和苏联的解体均源于此。  相似文献   

13.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揭露了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他的个人崇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成为苏共改革斯大林模式的出发点。这次大会也推动了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深入思考,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认识由1956年前的全面肯定转向深入反思。苏共二十大后的一段时间是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弊端揭示得最系统、最完备的时期,这与苏共二十大的背景有关,但毛泽东在反思中又维护了这一模式。由于毛泽东对苏联模式与苏共有不同的看法,这次大会不仅成为中苏分歧的起点,而且在20世纪60年代初,引发了中苏之间的一场大论战。  相似文献   

14.
列宁关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探索和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昌林 《学术论坛》2005,42(8):19-23
列宁晚年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和外交事务入手,深刻揭示了提高党执政能力的一般原则,全面开辟了社会主义国家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正确道路,对社会主义国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后来的苏联脱离实际,致使党的执政能力日益衰退,最后造成亡党亡制的可悲局面。  相似文献   

15.
苏共党内早期的无产阶级活动家、被列宁称之为“党的最可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的尼·布哈林,在列宁逝世后,面对着苏联这样一个经济落后,经济成份复杂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任务,进行了大量而艰苦的理论探索,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这些理论探索,对我国理论界正在探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课题不无借鉴,本文试就布哈林对过渡时期计划经济问题的观点作些评述。  相似文献   

16.
苏共党建主要教训(四十一)问题的全部症结在于:苏共领导集团从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变为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苏共生于斯、盛于斯、衰于斯、败于斯。这就是苏共下台、苏联解体的最根本的原因。从党的建设的角度来说,在党同人民群众关系问题上,苏共垮台地位至少有五个方面的教训。(四十二)第一个教训,是改变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从苏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起,苏共已经声称,它不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而是“苏联人民的先锋队”,成为“全体人民的党”。这里在似是而非中玩弄了一个语法游戏。难道能够说共产党不是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1年第9期发表了沈宝祥教授的佳作《人民抛弃了苏联共产党》。作者以十年前访问苏联的亲身见闻 ,说明苏联人民因有钱买不到东西而对苏共领导很不满 ,以至列宁格勒郊区一个国营农场的1350名职工中 ,原有苏共党员200人 ,已退党130人。事实具体、生动 ,很有说服力。可是文中所讲的1991年6月间俄罗斯总统的选举情况和作者的论断 ,却有不尽符合实际之处。文中这样说 :“当时俄罗斯刚选举了总统。叶利钦当选了。候选人是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两个人。”那个国营农场的职工大多数人都投了叶利钦的票 ,因为…  相似文献   

18.
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根源何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根源在于政治体制问题。苏共过分重视民主的实际内容而忽视了民主的程序和形式。实践证明,没有程序和形式保障的民主发生了异化,背离了其初衷,民众的利益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国家的侵犯。苏共始终作为人民的代理人管理着国家的一切,干部由党的组织部门挑选和层层任命,人民既无权选举他们,也无权监督他们,导致人民与政权长期分离。在没有民众的监督与制约下,苏共无法抵制权力的腐蚀作用,蜕变成为自身谋利益的党,干部特权制和权力私有化现象严重。苏共的执政理念也存在偏差,强国目标始终高于富民,对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忠诚始终强于对民众利益的忠诚。正因为人民无权对国家的发展施加影响,所以他们也不珍惜这样的国家,最后冷漠地注视着苏共失去政权,国家走向解体。  相似文献   

19.
黄韫宏 《兰州学刊》2008,(Z1):46-47
在短短四年之内,苏联激进的政治改革就使苏共彻底丧失了领导苏联的国家权力,走向了亡党亡国的结局,苏联激进的政治改革不仅表现在苏共的指导思想和组织建设上,而且还表现在苏联的政治体制和政党制度上,文章试图通过这一时期苏联政治改革的诸多方面来说明其得失和影响,并得出其是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复辟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苏联解体,是20世纪世界史上的大事.苏联这样一个具有近7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大国,为什么"忽喇喇似大厦倾"?对其解体原因的分析探讨,可谓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苏联解体有多方面原因,但三十多年非历史主义的消损、腐蚀、瓦解,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从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到1990年的苏共二十八大,从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到民主纲领派在二十八大上公然提出没收苏共财产甚至要"审讯苏共",三十多年非历史主义一以贯之.否定历史,歪曲现实,理想信念缺失,国民没有民族自豪感,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统一的处事准则,是非颠倒,黑白混淆,英雄与强盗错位,人心极度涣散,国将不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