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叶是中国传统出口商品。19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由于洋茶强力竞争,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中国茶叶对外贸易急剧衰落,突出表现为茶叶出口数量、出口价值、占外贸比重的减少,茶叶产业萧条。茶叶贸易衰落导致区域经济衰败、金融税收萎缩、社会生活嬗变。茶叶贸易衰落的严重影响震惊了晚清社会,社会上形成了一股振兴茶业的思潮,并最终转化为振兴茶业的系列行动。受社会性质、时代条件等多方面影响,茶业振兴行动虽解决不了中国茶业衰落的历史命运,却为中国传统茶业向现代茶业转型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兴盛的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鸦片战争后,受国外市场需求强力刺激及茶价高昂影响,中国茶叶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至1888年,中国茶叶对外贸易迎来了全盛时期。茶叶对外贸易兴盛产生了广泛深刻社会影响,主要表现为三大方面:一是茶叶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不容忽视。19世纪60年代前,中国茶叶出口地主要集中在南方的广州、上海、福州,北方茶叶输出地点为恰克图。这些地区的茶叶输出有了很大增长。19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中国茶业虽受到外国茶冲击,但中国茶叶外销总量继续保持增长。随着茶叶出口数量迅速增加,茶叶出口价值维持在高位运行,茶叶出口比重平均占据外贸半壁江山。二是茶叶对外贸易兴盛推动相关产业发展。茶叶对外贸易的兴盛推动了植茶业的迅速发展。外销茶区呈现一派繁荣,新茶区不断涌现,老茶区扩大生产,植茶面积迅速扩大,各类茶均有较大发展,尤以红茶最为典型。茶叶对外贸易的兴盛活跃了资本金融业。茶叶大量出口对茶税征收带来促进作用,同时又活跃了茶区金融,推动了资本流动。茶叶对外贸易兴盛促进了相关行业发展。茶叶从采、制、销均涉及不少行业,它们都得益于茶叶对外贸易的兴盛。三是茶叶对外贸易兴盛促使茶区面貌发生变化。茶叶对外贸易兴盛影响了农村种植结构。适宜植茶的地区废林开荒,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让位于茶叶种植。茶叶对外贸易兴盛增加了就业机会。依茶为生,靠茶生活,因茶获益的人员增多。茶叶对外贸易兴盛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深刻影响。人们对种植粮食、环境保护、经商态度发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3.
近200年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演变之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 0 0年来我国茶叶出口数量和所占国际市场份额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19世纪 30年代以前中国茶叶垄断世界市场 ;30年代以后世界其它产茶国学习了中国的制茶技术并在国际市场上与中国茶竞争 ,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份额逐渐缩小 ,到 194 5年中国茶叶出口衰落到极点 ;194 9年以后中国茶业开始复苏 ,茶叶出口不断增加 ,在 1984年达到 1886年的历史最高水平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中国茶叶出口增长乏力 ,甚至有下降趋势。引起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小规模生产和过高的国内税是影响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和联合国统计司网站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析方法,对中国茶叶出口额波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市场对茶叶进口需求的不断增加是推动2002年以来中国茶叶出口增长的最主要因素,竞争力下降和出口市场不合理是制约中国茶叶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提高茶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和优化市场结构是促进中国茶叶出口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与西方的茶叶贸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8世纪以来,西方消费市场对茶叶的旺盛需求刺激了中国与西方的茶叶贸易,中国茶叶在世界市场上的独占地位使中国对外贸易长期顺差。与此同时,英国等西方国家也在茶叶贸易中赢得了自己的利益。由于19世纪中叶印度、日本、锡兰等国茶叶开始大量出口,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地位不断下降。从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看,中国已不可能继续依赖初级产品出口实现贸易优势,但发展相对优势的茶叶商品出口仍可以使中国取得对外贸易的比较利益。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主要茶叶产区的安徽省,茶叶产量逐年上升,但是其出口状况却不容乐观。为了找到突破瓶颈的方法,从安徽茶叶出口现状出发,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分析了茶叶出口面临的困境,认为阻碍安徽茶叶出口的外部因素是国际市场上的绿色壁垒逐年提高,内部因素是茶叶种植及加工阶段的卫生条件不好,粗放式经营导致茶叶中的不健康物质含量超标。其次,从HACCP视角出发,分析了突破茶叶贸易瓶颈的大方向,并对HACCP体系在安徽省实施的可行性、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探讨,认为突破贸易瓶颈最主要的方式是提升茶产品质量,对内严格监控卫生风险点,对外实时关注贸易壁垒新动向。  相似文献   

7.
市场结构与我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运用市场结构理论分析了不同市场结构下市场主体的不同行为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茶叶国际市场结构以及我国在茶叶国际市场中的地位进行分析,并据此得出我国在茶叶出口市场中应采取的合理行为以及国内茶叶出口企业应进行的行为组织方式变革.  相似文献   

8.
市场结构与我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运用市场结构理论分析了不同市场结构下市场主体的不同行为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茶叶国际市场结构以及我国在茶叶国际市场中的地位进行分析,并据此得出我国在茶叶出口市场中应采取的合理行为以及国内茶叶出口企业应进行的行为组织方式变革.  相似文献   

9.
中国茶叶出口变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MS模型对中国茶叶出口变动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国际市场的需求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带动作用有所减弱,而中国茶叶出口市场结构的优化和茶叶出口竞争力的提升逐步成为推动茶叶出口的主导因素,中国茶叶的出口要从增加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进一步巩固茶叶产品的独特化优势和优化茶叶出口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10.
选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等3个指标,对中国和印度两国茶叶出口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当前印度的茶叶出口竞争力强于中国。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认为中国茶叶的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树立茶叶品牌,规范茶叶出口竞争市场;开拓绿茶的国际市场潜力,加快红茶品种的发展;强化出口茶叶的质量安全,完善茶叶市场交易流通机制,建立统一的茶叶市场拍卖平台,以提高我国茶叶产业的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采用引力模型研究SPS措施对福建茶叶出口日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日本发起的SPS措施对福建茶叶出口具有消极影响,但长期来看,SPS措施对提升福建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具有积极作用。同时,研究指出,政府、茶叶出口企业、行业以及科研机构等应当建立联动机制,积极应对SPS措施带来的影响,以提升福建茶叶出口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论清代中英茶叶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茶叶贸易以东印度公司为主体 ,存在着发展中的不发展的问题。而至鸦片战后 ,刚步入兴盛期 ,这与茶价、供需及国家政策有关。进入 19世纪 6 0年代 ,由于印度茶的竞争 ,中英茶叶贸易趋于衰落。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市场的绿色需求为宁德茶叶实施绿色营销奠定了基础,当前茶叶市场的特性为宁德茶叶实施绿色营销提供了契机。宁德茶叶绿色营销具备自然地理、茶种资源、人力成本、文化传承、产业规模、技术储备等多方面优势,其劣势则表现在:经济落后、自然人文资源分散、传统市场等方面,以及其它一些问题和困难。宁德茶叶绿色营销,既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扶持和引导,也需要企业的科学运营。  相似文献   

14.
鸦片贸易同茶叶贸易一起共同成为19世纪中国对外贸易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上海对外贸易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鸦片战争后,上海之所以能迅速成为中国新兴的贸易、金融与工业中心,除了因为上海的开埠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外,茶叶和鸦片贸易发挥过巨大作用。从19世纪中期开始,上海不仅是中国最大的茶叶出口港口,而且也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鸦片进口港口。更有意味的是,在鸦片和茶叶消费方面,上海同样领中国风气之先。总之,上海的发展同茶叶和鸦片这两种商品贸易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茶叶是绍兴传统特产,历史悠久,名品辈出。本文以时为序,论述了绍兴茶业发展史上几个阶段:1、汉唐时期绍兴茶业的兴起;2、宋元明时期以日铸茶为代表的绍兴茶的特色和在全国的地位;3、清代和民国时期珠茶的特点、生产加工和内外销情况;4、解放以后绍兴茶的发展情况和近年名茶生产现状。  相似文献   

16.
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数据,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茶叶出口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茶叶进口国或地区GDP增长和中国茶叶产量增加是促进中国茶叶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人民币升值、中国与进口国或地区的空间距离、农药残留标准是制约中国茶叶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可通过优化茶叶出口市场分布,改进生产技术、转变经营理念,提高茶叶产量和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等措施促进中国茶叶出口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中国茶叶贸易时空演变规律,利用2001—2020年国际贸易中心(ITC)数据库中国茶叶贸易数据,基于GIS技术、重心理论、地理集中指数及莫兰指数分析中国茶叶贸易时空演变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茶叶进出口市场集中化水平高,且进口市场集中化水平仍呈上升趋势;(2)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多哥、加纳是中国茶叶主要出口市场;斯里兰卡、印度、越南、肯尼亚是中国茶叶主要进口市场;(3)中国茶叶进出口量重心均向西南方向转移,进口量重心移动范围相对较小,出口额重心向东南方向转移,进口额重心先向西北后向东北方向转移;(4)中国茶叶进出口市场均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关系,其中出口市场集聚趋势增强,进口市场的集聚趋势减弱;(5)自然环境、经济发展、饮茶文化等因素对中国茶叶贸易时空格局有重要影响。鉴于此,提出稳定传统茶叶出口市场、改善茶叶进口市场结构、拉动茶叶新消费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珠茶产地主要集中在以平水为中心的会稽山、四明山和天台山区.珠茶产区成为民国时期浙江四大重点产茶区之一,其茶叶产量占浙江的一半,创办了专门的茶场,采用集中条栽技术.珠茶由洋庄茶栈和土庄茶栈制作,远销欧美和非洲市场.由于茶商掺假着色,国内战争频仍,加上日本、印度、锡兰等国茶叶的竞争,珠茶的外销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绿色壁垒对中国茶叶出口影响巨大.本文在分析中国茶叶出口增速放缓、出口结构不合理的基础上,探究后危机时期绿色壁垒对中国茶叶出口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双面影响,并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三方面提出促进中国茶叶出口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蓝郁 《社区》2012,(29):15-15
为庆祝英女王登基60周年钻禧纪念,英国著名茶商推出以印度阿萨姆茶和中国云南红茶配制的顶级茶叶。这款茶甚为exclusive.铁罐包装精美别致。纵然不曾出产任何茶叶,但英国人将茶喝出一种优雅习俗,从王室到平民百姓.无茶不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