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程思想研究文集》(以下简称《文集》)已经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建国以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二程思想的成果荟萃。 《文集》的出版,展现了中国哲学史界在二程思想研究方面的新起点、新高度。程颢、程颐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是洛学的创始人和宋明理学的奠基者。二程的思想是中华民族思维发展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值得我们认真清理和深入研究的一份文化遗产。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学术界对二程思想缺乏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建国后也很少在报刊上看到专论二程思想的文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术界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随着宋明理学研究的深入,对二程思想的研究也活跃起来。仅几年时间,在全国报刊上,尤其在《中州学刊》的《宋明理学研究》专栏内,就发表了近30篇有关二程思想研究的论文,改变了二程思想研究的落后状态。把二程思想研究的论文汇集成册公开出版,必将进一步推动宋明理学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程颢、程颐是理学的奠基者,他们的哲学思想在整个宋明理学中居重要地位。然而,过去对二程哲学思想的研究一直比较薄弱。从1981年杭州全国宋明理学讨论会以来,这一状况有所改变。《中州学刊》开设了“宋明理学研究”专栏,全国其它的书刊也发表了一些有关这方面的文章,提出了一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二程哲学思想的新见解,宋明理学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爱将近年来关于二程哲学思想研究情况作一综述,以备参考。 一、关于二程的“天理”和“人欲”的思想 天理和人欲是理学中甚为重要的一对范畴。过去也曾有人论及。有人认为二程说的天理就是造物  相似文献   

3.
程颢,程颐(简称二程)是唯心主义理学家,同时又是泛神论者。显然,在二程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和泛神论思想之间存在着特定的联系。本文通过对这种联系的分析,试图说明程朱唯心主义理学何以能容纳泛神论乃至无神论思想的问题。 一 二程的宇宙观是唯心主义的理一元论。理或天理是二程哲学体系的中心范畴,而天、神、帝等范畴则是从属性的。他们对于天、神、帝等传统范畴的解释,显示出与历代哲学家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程颢程颐的思维方式及其对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蔡方鹿北宋理学家程颖(1032—1085)、程颐(1033—1107)的思维方式既是构成其文化思想的内容,反映了二程学术的本质特征,又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及其发展演变产生了客观的影响.一、程颢程颐的思维方式二程...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河南省哲学学会在郑州举行学术讨论会。会议就物质与精神的相互作用问题、宋明理学研究问题和关于伦理学研究问题等,分三个组进行了讨论。 其中,中国哲学史组,就宋明理学研究中的问题,主要是关于程颢、程颐的哲学思想及其评价问题进行了讨论。 首先,大家一致强调了研究宋明理学的重要性。长期以来,在宋明理学的研究工作中,存在着简单化的倾向。理学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居于至高无上地位的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长达七百年的历史中,对当时和后来的政治,思想影响极为深远,以致在今天的中国仍然阴魂不散。因此,我们不能无视它的影响的存在,必须重视开展对宋明理学的研究,并予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同时,宋明理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是河南洛阳人,深入研究二程的哲学思想,就更是河南哲学界和史学界义不容辞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哲学史上,王弼最先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对《周易》经传进行了解释与阐发。北宋时期,史称"二程"的程颐、程颢两位思想家继承并发展了王弼易学本体思想,强化传统儒学的道德范畴在易学本体论中的地位,并批判吸收佛教体用观以解《易》,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理学本体论的理论体系,为宋代理学思潮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卢连章 《中州学刊》2004,(1):125-130
程颢、程颐在建立理学体系时,对佛教的出世主义、轮回报应等思想持批判态度,对禅宗、华严宗的本体论、心性论持吸收融合的态度.从二程兄弟哲学异同的角度看,程颢较多地吸收了禅宗的佛性、真如、本心等本体论、心性论的形式,使他的思想具有心本论倾向.程颐较多地吸收了华严宗的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等本体论、心性论的形式,从而形成了理事二分的理本论.  相似文献   

8.
1949年以来程颢、程颐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9年以来程颢、程颐研究述评蔡方鹿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是北宋著名哲学家、宋明理学的创立者。兄弟二人的思想对中国哲学及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历来引起世人的重视。现将1949年以来海内外二程研究的状况作一述评,以向...  相似文献   

9.
二程(程颢、程颐)从唯心主义理一元论观点出发,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人性理论。特别是关于“性即理”的基本命题,一方面把人性论提到了本体论的高度,另一方面又奠定了伦理哲学的理论基础,天理论、人性论、伦理观融为一体,从而使理学思想体系愈加完备。本文拟对二程的人性论思想作简略的评介。  相似文献   

10.
二程哲学的异同变化及其对陆王心学的影响蔡方鹿过去学术界在对宋明理学创始人程颢、程颐的研究中,一种观点认为,二程哲学没有什么分歧;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二程哲学有同有异,存在着区别,但未注意探讨二程哲学的异同变化,即二程哲学由相同到相异的转化,因此不能说明...  相似文献   

11.
程颢、程颐是理学的奠基者,后人统称为二程。尽管他们兄弟二人都是唯心主义者,但是,程颢的思想有着较多的主观唯心主义倾向,程颐的思想有着较多的客观唯心主义倾向。因为,哲学史上的任何一种学说的形成,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由于受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就同一时期的某些人物、某一种学说、某一种哲学思想应该是有同有异的。  相似文献   

12.
新儒学(宋明理学)以谁作为“奠基人”?有的说二程,有的说周敦颐,有的说张载,也有的笼统说北宋五子,等等。笔者认为,如果将新儒学的基本特征,即以伦理思想为主导并使之提高为本体当作衡量的尺度,那么,程颢和程颐兄弟作为新儒学的“奠基人”,当之无愧。二程“以易胜佛”所形成的理学思想,乃是儒学实现由宋明以前的旧的形态突变为新儒学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随着德性伦理学在当代西方的复兴,德性伦理学的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也日渐增多,但对儒学德性理论的探讨则明显不及.以宋明理学的开创性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洛学中的伦理思想为例,其"新儒学"、"理学"与德性伦理是存在着相通契合之处的.与西方相关理论如亚里士多德、康德的品格追求、道德楷模、道德根基等学说进行的比较说明,二程洛学以至儒学在德性伦理学的研究中,有其固有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14.
理学对宋代社会及妇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学是在封建土地私有制高度发展、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适应宋代中央集权政治思想统治的需要而产生的,亦即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特定的学术思想。理学是一个学派的总称,是以儒家思想为主,糅合了佛、道唯心主义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家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在《宋史·道学传》中称道学。北宋初期的周敦颐是理学的奠基人,但对理学发展起突出作用的是程颢和程颐,即"二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理学体系直接师承于二程学说,故后人称理学为程朱理学。正因为理学成于朱熹,所以又称程朱理学为朱学。传统观点认为,理学在…  相似文献   

15.
张载为宋明理学奠基人之一,与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等重要学者齐名,号称“北宋五子”。他所创立的“关学”与王安石创立的“新学”、二程创立的“洛学”鼎立,称为北宋三大学派。70年代后期,学术界逐渐重视了对张载及其思想的研究。友人喻博文积十余年之研究成果,历尽艰辛,多方搜求善本,摄取当世最新研究成果,做成《正蒙注译》(兰州大学出版社),填补了一项历史文献研究的空白,为中国文化史、宋明理学、张载及其学术思想的研究开拓了新路。提供了资料方便。通读全书,受益非浅,有以下三方面突出优点或特点。略抒个  相似文献   

16.
程颢、程颐兄弟的哲学思想是否存在着差异和差异何在的问题,在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中,至今还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二程哲学思想是不同的,程颢是主观唯心主义,程颐是客观唯心主义。另一种认为二程哲学思想是一致的,不必细分。我们认为二程哲学思想是有差异的,但并不是主客观唯心主义的不同。本文仅就二程理气说的异同谈一点看法。 一 “理”是二程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从哲学意义上说,二程所谓“理”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呢? 程颢说:“天者,理也:神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遗书》卷十一)程颢所谓“天”,非指物质的自然界,而是“自然而然”之意。“天者,理也”,就是说,自然而然便是理。“理”又称为“道”或“天道”。程颢说:“其理则谓之道。”(《遗书》卷一)“言天之自然者谓之天道。”(同上)  相似文献   

17.
程颢、程颐(简称二程)是宋明时期唯心主义理学的奠基者。宋明理学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在长达七百余年的历史中,它成为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紧箍咒。对于这种极为反动的意识形态,理所当然地应该予以深刻批判。但是,宋明理学为什么能够存在这样长久,影响如此深远?我认为,统治者的全力支持,固然是不可忽视的,更重要的是它有着比以往的统治思想更为丰富,更为精巧,并有某些合理的因素。因此,我们对它不能简单地予以全盘否定,而应以马列主义的观点作科学地分析。  相似文献   

18.
“洛学”是指程颢、程颐兄弟所创立的学派,因为程氏兄弟是河南洛阳人,所以传统习惯称他们创立的学派为“洛学”。 程颢、程颐是中国十一世纪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宋代理学由周敦颐为开山祖,经过张载的重要中间环节,由程颢、程颐完成了理学的思想体系,朱熹则集其大成。宋元以后的传统看法,把周、程、张、朱作为理学的“宗主”,并将濂、洛、关、闽之学并称。因此,我们在分析研究“洛学”的思想渊源及其形成的历史过程时,则必须把它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及整个思想发展的思潮中加以考察,同时要着重说明“洛学”形成的具体情况。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点粗浅的探索,以求教于诸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9.
程颢颇为自得地声称:“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外书》卷十二)天理并不是程颢或程颐的独创,但他们的确赋予这个概念以自己特有的含义:天者至高无上之谓也,天理就是支配整个世界的最高的法轨、原则。这样的理是怎样被二程泡制出来的?它的形成在二程的头脑中经历了什么样的思辨过程?弄清这些问题,无论对于揭示理学唯心主义的实质还是对于总结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洛阳是程颢、程颐的故乡,是他们长期居住和从事学术活动的地方。伊洛之滨,旧社会号称“理学名区”,是宋明理学的重要发源地,有关二程的史迹本来是很多的。然而,因为洛阳自古就是战略要地,历史上战争频繁、屡遭兵燹,许多史迹早已荡然无存,加上十年浩劫的破坏,所以现存的有关史迹为数是很有限的。八○年冬至八一年春,我们先后到洛阳市和洛阳地区二程曾经居住、讲学的地方和他们的葬地调查访问,初步了解到一些材料,现整理如下,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