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学生“村官”工程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现实中又存在着诸多不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职能定位的不足。大学生“村官”工程中的政府职能定位,既有动力因素,又有阻力因素。这一工作的路径选择应当是:明确合理地划分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在大学生“村官”工程中的职能,创新政府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模式,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机制。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本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基层锻炼,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完善“村官”制度和建立更加完善的农村人才培养机制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本、教育和经济增长分析,就重庆市合川区大学生“村官”对农村经济建设的问题提出建议,希望对大学生“村官”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村官工作绩效影响因素与改进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村官工作具有综合、琐碎、繁杂、服务面广、服务群体多等特点,持续提高大学生村官工作绩效须狠抓制度建设,从完善招考机制、健全岗前培训机制、优化和完善工作机制、完善绩效考评和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流动机制、实施离任村官帮扶计划等关键环节着手。只有进一步推进体制革新,促进各部门发挥优势,形成合力,才能持续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绩效,为破解“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进而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的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涵和任务目标,大学生“村官”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力军.有关部门应当将新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内容,大学生“村官”要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确立好自身定位和工作角色.  相似文献   

5.
在调研基础上,分析当前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的现状,寻找在村官退出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结合本省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建立保障机制和优化创业环境来激发村官队伍活力,逐步建立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管理机制,为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完善和进一步的实施推广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大学生“村官"培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特别是建设一支具有“下得去”、“于得好”、“留得住”的“村官”队伍,既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大学生“村官”工作绩效的根本要求。对大学生“村官”培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村官”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大学生“村官’’培养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村官”计划正在进行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一部分大学生仅仅是把“村官”工作当作职业生涯的跳板。这些“村官”能否为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力量,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对此,高校思政工作者以及各级“村官”管理部门应该努力从思想角度出发,澄清他们的价值观,以提高“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村官”创业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大学生"村官"机制的运行,国家和各地方都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开拓出了引导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新思路——推进大学生村官创业。分析了大学生"村官"创业整体模式优势和需改进之处,以此促进大学生"村官"在科学、合理选择创业模式,实现自我价值,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生产经营和带动农民致富的自主创业过程中,完善大学生"村官"长效工作机制的退出环节,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我国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9.
选聘高等学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对于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推进新形势下农村的改革发展,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重大意义。针对“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实际和现实存在的问题,完善“大学生村官”能够“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是推进这项工作的关键。要在坚持现有政策措施的基础上,重点从新农村建设和高素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培养的角度,完善重心在基层的人才培养、人才流动和创业机制,形成有利于“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路之一。随着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进一步推进,实践工作中的诸多问题日益暴露,例如大学生村官的高流失率现象。大学生村官计划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更需要高校教育的鼎力相助。高校作为大学生村官“预”培养的重要阵地,承担着新时期人才培养新任务的挑战。在大学...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优化了村级干部队伍结构,提高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促进了所在村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推进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开辟了选拔培养干部的新途径;储备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所需要的管理人才。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保证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村官”任职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湖北省内大学生"村官"任职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的现实意义以及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大学生"村官"应首先从自身入手,积极转变观念,提升才干,同时当地政府应为大学生"村官"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并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任用、管理和选拔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中,当原则和标准确定之后,程序往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以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当前村官选聘工作各个环节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处理好学生、学校、选拔机构以及用人单位4方面的关系,以及如何建立便捷、高效、科学的选拔工作程序提出了注重调研、依托高校、扩大宣传、统筹安排、优化质量、加强反馈等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指出当前选聘大学生到村担任大学生"村官"模式取得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下乡服务农村的新模式——担任农村社工。并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指出后者效果更好,也更符合农民的需求。进而提出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要实现从"村官"到社工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女大学生村官介入农村"三留守"问题有着独特的优势,例如性别优势、知识储备优势、年龄优势等,但同时也受传统性别偏见、基层艰苦复杂的工作环境以及自身的心理、生理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女大学生村官介入农村"三留守"问题应注意"扬长避短",拓宽介入途径,并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以及角色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6.
高等农林院校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农业方面的理论和实用技能,大学生村官政策是基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实施的,旨在促进三农事业的发展,农林院校与大学生村官二者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点。在分析了农林院校开展大学生"准村官"培养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以人才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实践锻炼和就业指导等方面为重点的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7.
选拔大学生到村和社区工作对促进新农村建设、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洪湖市大学生村官工作状况的调查,分析了大学生村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大学生村官计划政策落实过程中凸显的问题,并结合在校大学生对村官计划的认知状况,对探求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对策与建议:建立科学的村官管理制度、政策宣传教育工作前移至学校、加大对大学生村官和村干部的培训力度、落实和提高大学生村官待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