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北京著名的798艺术区,有一家名为“熊猫慢递”的创意小店。店里的特色业务是可以给未来的某一个人写封信,然后指定信件发出的时间,可以是几个月以后,也可以是几年以后,甚至可以是几十年以后由“熊猫慢递”帮你投递出去。这个新颖的创意一时间受到很多年轻人的青睐。店里每天能收到100封的信件业务,  相似文献   

2.
资讯ABC     
《老友》2011,(7)
中国电影能否向熊猫阿宝学点功夫卷土重来的好莱坞动画大片《功夫熊猫2》中,熊猫阿宝虽然依然长着绿眼睛,却充满了中国人的情感。它吃着面条和包子长大,在绝美的中国山水中嬉戏,他和鸭子养父之间也洋溢着地道的中国式亲情。这一切使得这部  相似文献   

3.
熊猫乳业系浙江省粮油食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控股企业,"熊猫"品牌创始于1956年,乳品公司创办于1996年。现有浙江熊猫乳品有限公司、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上海熊猫食品原料有限公司、海南熊猫乳品有限公司、宁夏熊猫乳品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4.
慕欣霖 《国际公关》2023,(18):106-108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为我国的对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熊猫外交”对中美、中日关系的缓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熊猫外交”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改善了国家形象,也带动了租借国旅游业的发展,但也存在着文化内涵易被曲解、宣传内容略显单一、商业色彩较为浓重等问题,应对这些不足,我们要主动消除理解偏差,善于挖掘“熊猫文化”,积极讲述文化故事,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湖南三辰集团的蓝猫动画和四川熊猫动画的产业化发展要素进行对比研究,使蓝猫动画和熊猫动画在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和缺点不足变得更为清晰,以期为蓝猫动画和熊猫动画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湖南三辰集团的蓝猫动画和四川熊猫动画的产业化发展要素进行对比研究,使蓝猫动画和熊猫动画在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和缺点不足变得更为清晰,以期为蓝猫动画和熊猫动画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杨国栋 《社区》2014,(18):4-4
小学生写生,兰博基尼、法拉利开进校园当“道具”,近日,这·幕就发生在成都某学校小学部校园内。原来,这是该校跟成都某俱乐部一起合办的公益活动一一百名学子画熊猫。100名小学生集体创作极速熊猫主题画,提倡孩子们从小爱科学、爱艺术、爱熊猫。据称,作品将在儿童节前后展出,以募集熊猫保护基金。(人民网5月20日)  相似文献   

8.
王迅 《新天地》2016,(4):54-55
熊猫,在古代文书中可能被称作执夷、杜洞尕、竹熊、白罴、花熊、华熊、花头熊、银狗、峨曲等.熊猫栖息地所在的四川及秦岭一带的居民,则在古代称熊猫为食铁兽,可能是因为古代熊猫缺乏盐分供给,偶尔会跑到居民的铁锅里寻找盐分残渣,被人误以为在吃铁.  相似文献   

9.
继2006年钱币界最轰动新闻——全套“熊猫”金币换一辆宝马后,2007年收藏界的一件大事当属“中国熊猫金币发行25周年”金银纪念币的发行了。熊猫“全家福”热火新年币市“中国熊猫金币发行25周年”金银纪念币全套共50枚,其中金币25枚,银币25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背面图案分别为1982年至2007年已发行的25个版  相似文献   

10.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扬子江畔,紫金山麓,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孕育着中国民族电子工业的骄傲——高科技的“熊猫”电子。 六十年弹指一挥间,几多风雨,几  相似文献   

11.
随着《功夫熊猫》动画的热播,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中国文化元素在动画中的应用,本文试着对影片《花木兰》和《功夫熊猫》进行分析,从而探讨美国动画中的中国元素,让国内动画创作者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2.
洗鸡蛋     
《新少年》2012,(Z2):53
夏天"挂锄",大白羊就进城给熊猫老板当保姆。爱干净的大白羊把熊猫的家收拾得干干净净,熊猫很高兴。这天早晨,大白羊买回来一篮子鲜鸡蛋。熊猫见它把鸡蛋放在冰箱里,就问大白羊":这些鸡蛋怎么没洗就放进去了?"正忙着烧饭的大白羊回答说":保存鸡蛋不需要洗的。""洗了才干净嘛!"熊猫不高兴地说",你没看有的鸡蛋皮上还有灰尘吗?"大白羊一边忙活一边回答":鲜鸡蛋洗了是容易变坏的。"  相似文献   

13.
《新少年》2007,(5)
山里来了一个偷猎者,他知道山里除了飞禽走兽还有五个珍贵的福娃。他这次是专门冲着价格昂贵的熊猫晶晶来的——因为熊猫皮毛非常值钱。  相似文献   

14.
电影作为一种源于生活的艺术创造,反映着历史变迁和文明发展。《末代皇帝》、《喜福会》、《功夫熊猫》三部以中国为背景的代表作,蕴含着西方在不同时期的中国观。对这种现象进行梳理并分析造成对中国有不同解读的深层原因,才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的文化生态背景下,各国动画片都有意识的构建民族想象共同体,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相互排斥,相互交流和相互渗透。马克·奥斯本执导的《功夫熊猫》系列片,因其表达的直观性和动画的形象性,文化传播与构建中拥有先天的优势。但导演马克·奥斯本对文化认同构建的实现取决于该动画作品能否对被传播者提供共性的认知。动画片《功夫熊猫》系列从商业角度是利用东方文化的外衣来包装宣扬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故事,但导演马克·奥斯本在故事深层未停留在简单的中国元素挪用与单纯的符号化处理,从深层艺术意象审视,影片展现出中国文化与艺术意蕴;从文化认同方面归纳分析它,"身份认同"与"符号认同"得到了成功地演进与传递。  相似文献   

16.
轻松一刻     
董行  付敏 《社区》2011,(6):50-51
存包 一天,熊猫打算去超市,遇到刚从超市里出来的袋鼠。 袋鼠一脸的不悦。 熊猫问道:“怎么了?气成这样?” 袋鼠怒气冲冲地说:“保安不许我进,非让我先存包!”  相似文献   

17.
诗意的栖居熊猫站在一棵悬空的桃花树上.像直升飞机一样,盘旋在城郊的工地上.熊猫大概是由于悲伤.兼而也因为被烟尘折磨.变成了一股邪恶和苦难的脸庞.完全不同于传统赋予它的概念.这幅画悬挂在宋庄的前哨画廊  相似文献   

18.
2007年。一个名为“熊猫烧香”的病毒,在让众多网民叫苦不迭同时,也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网络创作热潮。在由唐诗、宋词、流行歌曲、电影对白、原创漫画等改编的“作品”中,你到处可以发现这个可爱而可恶的熊猫形象:双手合十举着三根香,两眼微闭,一脸虔诚。  相似文献   

19.
好莱坞先后两部《功夫熊猫》的上映引发了中国观众的热议,其中主人公阿宝的文化身份问题更是争议的焦点。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影片中蕴含的中国元素,然后分别从颠覆"熊猫"的符号、"个人主义"的"美国梦"、"命中注定"的"速成超人"、遭遇和解决身份危机、"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模式以及惊险而幽默的好莱坞式风格等方面阐释了片中所折射出的美国文化价值观,旨在说明阿宝实质上是一只披着中国外衣的美国熊猫。  相似文献   

20.
苏斋 《山西老年》2011,(1):22-22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中国外交的友好使者。日本的历史文献记载,武则天在公元685年曾经送给平武天皇两只白熊和70张毛皮作为国礼。著名大熊猫研究专家胡锦矗考证后认为,这两只白熊就是熊猫。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熊猫外交。1941年,宋美龄为了感谢美国帮助中国灾民,也曾送给美国一对大熊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