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首个跨市域的创新示范区,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示范作用。在绿色经济背景下,覆盖多城市的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目标是自主创新、协同创新、环境创新的综合性提升。以苏南五市为研究对象,辅以其他城市为参考,从自主创新、协同创新、环境创新三个方面,构建跨市域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综合创新效率评价模型,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评价其综合创新效率。结果显示:苏南五市中南京综合创新效率最优;苏州、无锡两市协同创新效率较低;常州、镇江两市投入效率较高;苏南五市的环境创新效率都有较大提升空间。提升协同创新和环境创新,将是促进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综合创新效率趋同的重要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
邵阳和娄底位于湖南中部核心位置,由于没有得到配套的优惠政策,目前经济发展总量处于全省后列,两市存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学研合作的动力不足,科技创新投入总量偏小、科技人才缺乏等问题,使得湘中经济圈成为中部崛起的短板区域;建议加大科技整体投入,通过各种手段提升科技人才队伍的素质,打造娄底和邵阳两市的科技协同创新的基础平台,以重大科技项目为突破口实现湘中高新技术快速的产业化,以科技协同创新带动传统资源消耗性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对于组织内部要素投入与组织创新绩效的关系,已为众多研究所证实。而对于外部协同创新网络与组织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现有的研究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在对相关产业园区进行实证调研的基础上,探讨协同创新网络与组织创新绩效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协同创新网络影响组织创新绩效,其中规模性对组织创新绩效呈"倒U形"影响,而开放性、互动性均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组织间依赖会负向调节网络互动性与组织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组织间依赖程度越强,协同创新网络互动性对创新绩效的积极作用会越弱。  相似文献   

4.
科教园区协同创新具有以下优势:地理集中优势、区域经济优势、创新资源优势、科技政策优势、人才集聚优势等。科教园区协同创新的多元竞合模式包括四种单一模式与四种复合模式。科教园区实现协同创新,必须加强内部紧密合作,实现创新资源共享;促进内部协同竞争,通过创新引领发展;积极开展对外合作,构建多元合作创新平台;创新驱动对外竞争,增强园区社会服务能力;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提高科教园区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创新驱动发展路径探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由于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经济发展和资源能源消耗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中国"人口红利"时代即将终结等原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中国的必然选择。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积极培育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加大教育投入和改革力度,提升全民教育水平,提高劳动力质量和人均劳动生产率;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并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和传统产业升级;发挥政府调控和引导作用,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需求创新角度,对1985~2005年中国、美国和日本的企业研发数据加以研究,发现中美日三国的研发投入长期存在均衡关系;中国增加研发投入对美日两国的研发存在"挤出效应".而后,文章对"挤出效应"的机制及中国的创新优势资源作了详细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中国目前形式下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最佳策略选择是"需求引致创新".  相似文献   

7.
构建区域自主创新绩效测评指标体系,运用DEA规模报酬可变(VRS)的BCC模型,对长株潭区域自主创新绩效进行综合测评,从综合绩效、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个方面将长株潭区域自主创新绩效与武汉东湖、中关村、苏南三个示范区进行了对比,研究了长株潭区域自主创新绩效的动态演化趋势。研究结果发现:四个区域自主创新综合绩效、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之间存在较大差异,2008-2013年间区域自主创新绩效排序为:中关村居首位,苏南、武汉东湖随后,长株潭最低。长株潭区域的纯技术效率在四个示范区中位居第二,规模效率则排名最后。提高长株潭区域自主创新绩效,要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把握好引进创新和自主创新间的关系,立足促进原始创新设计产业发展策略;加强区域科技优势与产业进行积极对接,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努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向高端化迈进。  相似文献   

8.
粮食安全与种业创新耦合—协同关系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我国2001—2020年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分析粮食安全与种业创新耦合及协同关系现状,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检验种业创新对粮食安全的空间溢出效应并对比区域差异。研究发现,粮食安全与种业创新耦合协调度和复合系统协同度呈现明显增长趋势,但耦合协调度普遍高于复合系统协同度;粮食安全与种业创新两个系统之间联系紧密,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创新环境、创新产出和创新绩效对粮食安全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创新投入水平在三大区域的间接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9.
区域知识创新实际上是知识在某一特定区域内部转化和提升的过程。区域是否具有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其资源占有量的大小,而且取决于其是否具备有利于知识创新的机制与环境。任何区域要想形成和保持竞争优势,必须打造有利于区域知识主体学习和创新的环境,实现区域知识创新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服务创新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从不确定性的大小和不确定性的来源两个维度把服务创新的不确定性划分为:市场的不确定性;竞争模仿的不确定性;内部整合的不确定性;产品的不确定性。从内部资源,外部资源和信息沟通网络整合的角度探讨了降低上述四种不确定性的机制,并对资源整合策略提出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创新能力不足是产业集群风险形成的重要原因。我国产业集群缺乏创新能力的原因主要是创新和合作意识淡薄、自主创新投入不足、缺乏良好的创新环境、创新人才高度缺乏、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等。从创新的角度规避产业集群风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政府应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励集群内企业的创新动力;鼓励群内企业自主创新,打造内部核心竞争力;创新产业集群网络结构,构造开放性集群网络结构;集群内企业实行链条式的群体决策模式,加强区域创新网络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本文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面板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实证研究企业家精神对研发投入和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家精神对区域创新绩效(专利申请量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同时对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研发投入在企业家精神和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来源研发投入的中介作用呈现差异性,企业和其他来源的研发投入在企业家精神与专利申请量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之间都发挥中介作用,政府研发投入的中介作用仅在企业家精神和专利申请数量之间存在,国外来源的研发投入的中介作用不存在.研究结论对于提升企业家精神水平和区域创新绩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创新驱动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创新资源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推动作用,一直是经济学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运用2005—2014年河南省创新资源投入和创新产出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借助知识函数,利用GMM估计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人力资本、财政科技投入、固定资本存量等创新资源投入对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影响显著。因此,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积极引进创新型人才,提高创新资源的使用效率,是加强创新型河南建设,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西北五省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区域。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下大力加强西北五省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对其在“一带一路”中的战略支点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国内外科技创新差异性分析理论为基础,运用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灰色关联方法对西北五省的科技创新绩效进行研究发现:西北五省间科技创新的差异性较大。陕西省科技创新总量指标远高于其他四省,但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联度不是很高;新疆科技创新的相对指标和部分关联度数据很优异;甘肃和青海在技术市场成交额和科技投入方面的关联度比较高。基于这些差异,西北五省在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资源的同时,应学习和借鉴东中部科技创新经验,发挥自身优势,尽快建立区域科技创新协同体系,发挥其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核心区和战略支点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背景下,选择适宜的创新模式,与数字化转型有效协同,是发展中经济体参与国际分工并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基于2005—2018年中国16类制造业投入产出、进出口贸易等数据,实证检验了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以及数字化投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自主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模仿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数字化投入显著抑制了自主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积极影响,即在自主创新领域表现出“数字化创新悖论”;同时,数字化投入也抑制了模仿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消极影响,但作用并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计算机、电子和光学设备数字化投入以及电信数字化投入的调节效应与全样本的回归结果基本一致,IT和其他信息服务数字化投入反而会强化模仿创新的消极影响。因此,数字经济时代,在不断提高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要格外注重增强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的契合度,快速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广西北部湾城市群内部协同程度不高。表现为城市区域整合度不高、区域内部集聚程度不高、城市区域竞争力不高。其原因在于政府间存在高额交易费用,从而导致南北钦防四市对区域“公共池塘资源”进行低序或无序竞争、南北钦防四市政府间正式交流水平不高。提高广西北部湾城市群内部协同程度的总体思路:区域行政体制创新,建立复合型区域行政体制。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区域一体化的科技创新具有显著协同特征,“政产学研”协同是我国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思路。基于三螺旋理论,构建“协同投入—合作建设—联合效益”理论模型,通过熵值法构建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对2016—2021年广东省21城市进行综合测度。采用系统聚类法划分四种类型子区域——科技协同创新领头区域、高水平区域、中等水平区域和较低水平区域,考察区域内部联系度、差异及成因。结果表明:广东省内区域创新协同网络初步形成,经济水平和成果转化是关键因素;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水平逐年提升、内部差距缩小,但整体联系度较低、边缘子区域较多,目前已形成“两领先—多中间—多落后”格局。在此基础上,必须优先发展区域经济、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发挥领头区域效应,为推动我国整体科技创新实力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经济与科技是现代社会的两大杠杆,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内生联系。本文通过分析科技创新对长株潭经济增长的微观传导机制与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科技创新机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科技创新是区域经济高速增长的内生驱动器,加快构建长株潭一体经济快速增长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加大科技投入、扶持企业自主创新、发挥产业集群的协同优势、增强聚集效应、创造科技创新扩散机制是长株潭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作为大学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路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促进了创新要素之间的汇聚与融合。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而产生创新聚集,进而获得创新优势的创新集群业已成为了世界各发达国家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主要存在方式。创新集群之中所存在的产业链、价值链和知识链耦合效应,强化了大学的创新主体地位,使其为集群内的其他主体提供了知识密集型的服务并建构起了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为范式的技术—经济合作网络。从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与地区创新集群的发展趋势而言,我国未来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应该重点发挥大学的知识核心作用,培育大学内部的创新创业文化,强化大学与产业部门之间的交互式合作机制,最终形成区域性的创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0.
科技协同创新需在政府引导之外发挥金融机构作用。本文通过引入金融机构并整合创新主体博弈的两个阶段分析,构建并演绎金融投资机构介入下的双主体两阶段演化博弈模型,通过灵敏度分析验证收益增加系数、政府支持概率及金融机构投资概率、维护合作决心等变量调整对协同创新主体决策行为和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机构投资概率增加,会促使创新主体选择协同创新、维护合作,并对创新主体的策略选择起到约束作用。(2)金融机构介入的多主体维护合作的决心不仅促成协同创新过程的成功性,也能提升企业以及学研机构在初始达成合作的概率,即第二阶段影响第一阶段策略选择。(3)协同创新收益、有金融机构投资时的收益增加系数增加,企业及学研机构决策最终会选择协同创新并维护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