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诗歌音乐性和音乐美是一对经常缠绕的诗学话题.在澄清基本概念诗歌、歌诗与歌词的前提下,本文对诗歌的音乐性和音乐美进行必要的区分,并为当下中国诗歌的音乐性创作类型进行归纳,探讨音乐性与中国当代诗歌之间的可能关系.  相似文献   

2.
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在民族音乐创作中,意韵形态架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探讨了民族音乐元素在创作中的具体运用,包括旋律与音调、节奏与节拍和歌词唱腔等。构建意韵形态架构需要对民族音乐的时代背景有深入的了解,把握音乐作品内容意韵的特点,关注音乐作品中的民族意韵,并提升音乐创作者的审美修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创作和表达民族音乐的意韵。  相似文献   

3.
叙事节奏的音乐性是现代小说形式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策略。叙事节奏与音乐节奏同中有异,并不是所有的叙事节奏都具有音乐性。现代小说叙事节奏的音乐性主要体现叙事速度和叙事力度两个层面,通过对小说叙事节奏的调控可以更为有效地提升小说艺术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4.
歌词是文学作品中一种重要的体裁。它借助于具有节奏和音乐美的语言 ,构成具有诗美的意象 ,表现歌词创作主体强烈而凝炼的情致。歌词的语言节奏和声律音韵 ,只有当它们通过艺术意象或意境 ,完美地表现了创作者内存的感情波动起伏 ,这样 ,也才能产生打动他人心弦的魅力。歌词 ,我们把它分为一般歌词和艺术歌词两大类 :一般歌词是直抒胸意 ,词面和词内具有吻合性 ,词和意具有一致性 ;艺术歌词是婉转抒情 ,词面和词内具有离异性 ,词面仅仅是符号 ,意却隐含在其深层 ,它给人以探不尽的兴趣。下面我们主要以李晓红编的《声乐教程》中的艺术歌词为…  相似文献   

5.
李新亮 《兰州学刊》2010,(10):146-149
现代小说与传统小说的重大区别是更加关注小说形式的探索。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手法成为现代小说形式实验的重要手段。音乐作为与文学相邻的艺术形式,这就给小说与音乐的联姻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持。现代小说主要通过借鉴音乐节奏、音乐曲式和音乐旋律来实现小说文本的音乐性,具体地说,音乐节奏体现在小说语言的声音层面,音乐曲式体现在小说的结构安排上,音乐旋律则主要体现在小说的意境营造上。现代小说的音乐性是小说文体形式的一次重要变革,它扭转了长期以来小说作为散文体仅注重文学语言的语义层面而轻视语音层面的创作实践,丰富了小说语言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6.
丁尼生《鹰》诗的音乐性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利华 《云梦学刊》2002,23(2):116-118
英诗和汉诗一样具有极强的音乐性。这种音乐性主要表现在节奏和用韵上。从音乐性这一角度剖析该诗,以探讨其音韵和节奏的表意功能。  相似文献   

7.
梁惠敏  孟修祥 《江汉论坛》2004,(11):112-116
李白在诗歌创作中,注重诗的音乐性.或以诗配乐,和叶宫商金石,诗歌成为可以歌唱的词;或以诗描写音乐,使这些作品映透着中国音乐美感运思和音乐艺术的特质,显现出对中国音乐欣赏和认知中的诗境、情境、画境;或将自我内在的生命节奏、情感的起伏变化转化为诗的韵律与节奏,抑扬顿挫,长短有节,风格多样.李白在文字上做音乐的功夫,体现出诗乐合一的艺术特性.  相似文献   

8.
艺术歌曲主要是诗歌和音乐的有机结合,以著名的诗歌为歌词,侧重表达人的内心世界。当音乐性的语言被人演唱得深情的时候,人们在聆听的欣赏中激发了共鸣的火花,那震撼人心的诗境,曲境与声境,爆发出的就是诗意的共鸣。此文以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艺术处理为例,从歌唱的语言、情感、声音、伴奏等方面,阐述了诗意美在声乐教学和演唱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节奏原是音乐术语,即“音乐的时间形式”。通俗地说,就是指乐曲声音以不同速度、长度和强度运行的现象。节奏不仅包括外在的机械的拍节等,还取决于音乐的创作动机、曲调的情感旋律等内在因素。其实,万物的运动皆有节奏,人类语言也不例外,譬如词语音节的数量,语流的速度、频率、行止、强弱,都可以形成一种自然的节奏,当然它在各种不同的语系中有自己的特殊性。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作品的语言,也必然存在节奏,而且由于作者的有意识操作,它往往显得更加分明。诗歌和文学散文的语言节奏比较容易看得出来。小说叙事话语同样应该具有某种节奏性。作为摹拟性语言操作的物化形式,小说话语更贴近人类日常言语,因此本来就含着自然天成的节奏,即所谓“天籁”,同时它又不可避免地要接受极富节奏感的音乐旋律的影响,节奏鲜明或比较鲜明的诗歌、散文、民间文学等语言的渗透。只不过小说话语的节奏更加自由灵活,更加内在,在表层通常并不显得那么明显突出罢了。  相似文献   

10.
詹燕 《学术论坛》2001,13(5):102-105
诗歌是最富音乐性的语言艺术.诗歌的音乐美是诗歌艺术美的重要内容之一.贺敬之诗歌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韵律与节奏,而这两者又与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有机结合.从贺敬之丰富的艺术创作实践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只有内容充实、感情真挚、声韵自然、节奏谐美的诗篇,才是真正的好诗.  相似文献   

11.
民歌的音乐形态主要指民歌的曲调在旋律、节奏、调式、结构、体裁、风格等方面的形式或表现。海南黎族民歌的曲调俗称"唱调"或"歌调",主要以衬词、内容、流行地域、曲调长度等来命名。由于族源、人口迁徙和社会发展等原因,黎族民歌的音乐形态既有与大陆中原音乐相一致的形式或表现,又呈现出自己独特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2.
西晋故事体歌诗与后代说唱文学之关系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怀荣 《文史哲》2005,(2):58-65
我国表演艺术的发展,在汉代就已产生了以音乐伴唱演述故事的相和曲、横吹曲和杂曲歌,同时还出现了以讲说和唱诵故事为主的俗赋,以及将歌、乐、舞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表演故事的歌舞艺术雏形。西晋时期出现的一批故事体歌诗,正是汉代表演艺术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这些歌诗或歌咏正史中史实,或敷衍民间故事,或为前代表现历史题材的歌诗的改写,均为历史题材,具有一定的情节,并与音乐或歌舞密切相关。其所歌咏的历史故事和人物,成为后来说唱文学的常见题材;其集故事性与表演性为一体的特点,也被后者所继承。因此,西晋故事体歌诗不仅对说唱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说唱文学的重要源头。对它在文学史上的意义,有必要进行重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黄自艺术歌曲是其音乐创作中最具影响的部分。选材涵盖古今诗词,在对词曲关系的处理上字斟句酌,努力实现音乐的音调、节奏与诗词的声调、韵律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完美结合。他进一步把中西方音乐语汇与写作技法巧妙融合。创作风格以五声音阶为基础,融进西方作曲技法,歌曲既有民族传统风格韵味,又有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在演唱上应注意掌握层次段落,准确把握感情,恰当运用音色,合理安排节奏,注重咬字处理以及调式转换。  相似文献   

14.
歌曲的旋律与歌词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旋律的创作既受音乐自身规律的制约,又同时受歌词内容的制约;旋律的建立和发展,总是要抓住歌词最基本的内涵,形象地与之结合,使之从单纯的文学变为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综合艺术。  相似文献   

15.
二人台的唱腔音乐主要来源于内蒙古西部农村“社火“中的民歌,地方小调、爬山调以及蒙古族民歌,同时也吸收了晋西北、陕北的某些音调,它遵循着民歌旋律形态的一般规律,同时又由于它与内蒙古西部方言相结合而产生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6.
自贡有千年盐都之称,其采盐、制盐历史悠久,自贡也因盐而享誉海内外,自贡因盐设市、因盐立市、因盐兴市,自贡盐工们在自贡这块土地上生产劳作过程中而产生的“盐工号子”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明显的地域文化特点,它不同于我国其他地方的劳动号子,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点,且号子的音乐结构类型多样。根据分工的不同,“盐工号子”具体的分类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其内容幽默朴实,语言诙谐风趣,旋律健康清新,是发自劳动者内心的歌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研究自贡“盐工号子”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点,对了解千年盐都的文化历史、民俗民风,唤醒自贡人民的历史自豪感,传承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和地域音乐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经典声乐作品《古老的歌》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作品的词曲风格与演唱技艺的深度融合是其成为传世之作的基础,《古老的歌》词曲优美、厚重深沉,是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沃土中孕育出的艺术瑰宝,具有巴渝峡江风情和"川江号子"的源流。一首经典的歌曲,是作词者、作曲者和演唱者三维打造的结果,文化元素、情感体验、演唱技巧共同挖掘出声乐作品的艺术深度。廖昌永教授抒情恣意的演唱,展现了《古老的歌》的震撼魅力,成为近年来蜚声中外声乐殿堂的不可多得的佳作。  相似文献   

18.
曹莉芳 《云梦学刊》2005,26(4):98-100
一首作品所含的丰富信息主要是通过旋律、节奏来体现,要达到高层次的艺术境界还要靠演奏者的音乐审美以及乐感表达能力来体现。中国钢琴作品的旋律、节奏和乐感有其深刻的民族特性,在演奏中把握了民族的表现手法,定能使作品展示出深刻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流行音乐中的“中国风”具有广泛的大众认知度。“中国风”歌曲的歌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它总是借助各种修辞手法来传情达意,可以利用其来教授修辞手法,其中的很多妙语警句伴着曲中的主旋律,易记、易用,是写作中积累好句的一条重要途径;“中国风”歌词不仅能让留学生领略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源远流长的历史,还能带领他们学习中国博大精深的古诗词,培养他们阅读古典诗文的能力;另外,“中国风”歌曲还可以作为一种独特的刺激形式,使留学生在欣赏音乐旋律的同时,毫无压力地提高听力技能。  相似文献   

20.
周亮 《兰州学刊》2009,(5):165-167
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四川汶川地震,在这一特殊时期,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为灾区人民的心灵送去安慰,传递温情,并且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使得四川人民在困难时期,音乐为其增添信心、增加力量,极大的体现了社会功能性。文章首先探究了音乐的社会功能性特征,其次介绍了四川汶川抗震救灾歌曲创作状况,进行分析其社会意义,最后提出运用音乐治疗恢复地震灾区人民的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