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的目的在于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研究提出一个概略性的看法,并且指出它与传统凯恩斯经济学的异同。凯恩斯本人对经济如何运行曾有一个新颖的、著名的观点。他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企业家的行为:他们被“乐观的情绪”所驱动。但是当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成为体系时,上述观点变为一个简单的模型,从而倒回到早期的思维方式中去了。我们坚决主张他的上述观点,这个观点在他的一些重要文章中受到了高度重视,它比正统的凯恩斯模型更有助于理解失业和经济周期问题。一、凯恩斯主义的某些重要观点  相似文献   

2.
日本政府景气刺激政策浅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政府的景气刺激政策以扩张的赤字财政政策为中心 ,是典型的凯恩斯主义思路。以赤字财政政策为中心的政府宏观控制政策 ,其有效性如何 ?政府发挥保持经济稳定的功能 ,其界限在哪里 ?这就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一、凯恩斯主义的界限——日本与欧美的选择政府如何拉动衰退的经济 ?作为 2 0世纪伟大的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基本思路是 :当经济不景气时 ,由市场机制决定的经济活动 ,不一定能保证完全雇用 ,非主动的失业会持续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 ,政府扩大财政赤字 ,增加公共投资 ,创造有效需求 ,从而刺激经济走向景气。这一理论在凯恩斯以后一度成为…  相似文献   

3.
一、后凯恩斯主义形成的方法论基础A.艾希纳撰文论述了近数十年来资产阶级经济思想的形成以及后凯恩斯主义形成的许多潜在过程.正如作者指出,这些过程之所以产生,是因为社会上对新古典主义学派的理论日益不满.尽管有过所谓"凯恩斯革命",而这一新古典主义学说依然是正统经济理论(经济学)的基础.艾希纳的文章对一些关键性的方法论问题作了论述,特别强调后凯恩斯主义学派对于基本经济问题研究的意义.然而,我们认为,关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中新学派形成的原因及其在总的结构中的地位问题,仍有必要加以补充,并对其基本的理论研究作出马克思主义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七十年代,为英国经济决策中“凯恩斯时代”的结束而高兴或惋惜的文章不断增多。许多人认为,大量失业和急剧的通货膨胀的并存已经使凯恩斯的宏观管理理论破产。阻止失业的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已经被抛弃,从而自1929年以来凯恩斯政策所奉行的原则以及自由党受凯恩斯鼓舞所作的“我们能够克服失业”的宣言也同时被抛弃了。  相似文献   

5.
"凯恩斯主义"自本世纪三十年代出笼以来,一直被资产阶级吹捧为什么"凯恩斯革命",当作医治资本主义经济病症的"灵丹妙药".然而实践表明,采用凯恩斯主义不仅不可能避免经济危机,反而激化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使危机严重起来.近年来,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派为了进一步挖掘凯恩斯的武库,提出重新评价凯恩斯,认为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还有一些"新的分析因素"遭到了忽视,企图把凯恩斯主义推进一步.对于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界这一新的倾向,《每月评论》(1977年4月)发表了这篇专论,予以驳斥,指出企图用凯恩斯主义去挽救资本主义危机只能是一种"幻想与错觉",而真正的解决办法是,出现"一个为使用而生产取代为利润而生产的社会".对凯恩斯主义的批判,提到了这种原则高度,反映了美国激进经济学派的激进观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相似文献   

6.
新保守主义是近15年来资本主义适应当代世界的新环境的深刻过程中出现和确立的。就资产阶级的宏观经济理论而言,这个过程表现为重点放在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与上的凯恩斯主义学派与鼓吹自由市场与竞争的“长处”的贷币主义的新自由派之间在70和80年代越来越明显地分道扬镳。今天在经济理论领域里唱着保守派调子的新自由派和货币主义者,主张利用货币和信贷杠杆,作为“医治”凯恩斯主义方法所不能消除的资本主义的痼疾——失业、通货膨胀、危机,加强财政资本、跨国垄断资本在本国和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根据流量与存量同时均衡模型,可以认为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结构性有效需求不足,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导致的有效需求结构的进一步扭曲使危机转变为萧条。日本最近一次经济危机的产生,正是来源于“平成景气”产生的结构性有效需求不足,而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不良债权的大量存在,阻碍了有效需求结构的调整,使危机演化为长期萧条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分析和研究西方雇佣劳动制度和失业问题的过程中创立了自己的失业理论,尤其是阐发了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失业产生的物质基础。西方经济学各个流派如凯恩斯以前的学派、凯恩斯学派、货币学派和发展经济学派也在研究失业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相对完善、自成体系的失业理论。但是,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是西方各学派的失业理论均存在自身的局限性或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1984年日本发生了一场经济政策论爭。凯恩斯经济学派极力主张改变现行的紧缩政策,转而实行膨胀政策,恢复凯恩斯主义在经济政策思想上的主导地位;反凯恩斯经济学派则针锋相对,主张坚持紧缩政策,以民间为主导推动经济发展。为了便于研究这一新的动向,本文拟从经济政策角度,对凯恩斯主义和日本经济的关系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现在谈论西方经济学的危机已经不是时髦话题了。无疑经济学正经历一个发展中的“非常时期”。70年代以来,大量失业和加速度的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两难局面,使新古典学派和凯恩斯主义以及它们的“综合”——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面临深刻的危机。早在60年代,主流经济学就已经受到来自左的(新剑桥学派)和右的(货币主义)的强大攻势,但是,在这场激烈的混战中没有一个派别可以稳操胜券。这种进退维谷的局面使得制度学派迅速复兴  相似文献   

11.
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几乎毫无例外地采用凯恩斯主义政策应对危机.事实上,战后日本实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分别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长期萧条期以及本次金融危机时期.实践证明,凯恩斯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刺激经济复苏,但与新自由主义一样有利有弊.最新经济数据表明,受强劲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刺激, 日本经济已经触底,但在后金融危机时期, 日本将面临严峻的疗伤任务.  相似文献   

12.
1980年时,人们毫不清楚凯恩斯经济学在90年代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当时凯恩斯思想似乎永远地离开了宏观经济学界,成为一去不复返的历史。著名思想家罗伯特·卢卡斯甚至著书立说,认为“40岁以下的经济学家几乎没有人将自己或自己的著作与凯恩斯主义联系在一起。在研究中,人们不再严肃地对待凯恩斯的理论”,从而宣告了“凯恩斯经济学的死亡”。从今天的观点来看,这一仆告明显宣布得过早。凯恩斯理论不再引起人们的指责和嘲笑,许多40岁以下的经济学家将自己称为凯恩斯主义者。如果说1980  相似文献   

13.
从微观基础研究到宏观基础研究:后瓦尔拉斯主义的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宏微观经济学经历了三次融合.在微观基础研究中,新古典主义把预期形成机制理论作为连接宏微观经济学之间的桥梁,而新凯恩斯主义则通过工资-价格粘性的原因解释和不完全市场结构的分析来构建宏观理论的微观基础.他们关于代表性主体、理性、均衡以及协调问题的观点都是不合理的,因此必须研究微观经济学的宏观基础.早在宏微观经济学分立之初,凯恩斯对这一问题就有所关注,西蒙开创性地提出了以"有限理性"为基础的"满意决策理论",新凯恩斯主义则从制度上来研究宏观基础,其协调失灵学派还提出了协调失灵理论.对宏观基础进行系统研究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后瓦尔拉斯主义,其学者指出,具有有限理性的微观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经济系统方程具有多重均衡解,从而引起经济周期性波动,但宏观制度的协调功能会使经济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4.
宏观经济波动:重大论争的回顾与评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要回顾自凯恩斯以来 ,各主要宏观经济学派老凯恩斯主义者、货币主义者、新古典宏观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学派关于宏观经济波动原因的重大论争 ,并给出笔者的评论。论争的焦点集中于 :短期中价格与工资是否灵变 ,从而宏观市场是否能够连续均衡 ,货币是否中性 ,菲利普斯曲线所表达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替换关系是否存在等等。其中 ,宏观理论的微观基础至关重要 ,当代的宏观理论进展主要反映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实质,马克思认为是生产的无限扩大和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国民购买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也就是供给与需求的巨大矛盾。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不断爆发,由此产生了解释这种经济现象的多种经济周期理论,包括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金融创新实践。本文探讨了金融危机的本质,指出其根本的解决之道是形成有效需求;同时还介绍了西方国家的一些有益的尝试,以及中国实践的新经验。  相似文献   

16.
美国货币政策的演变轨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货币政策演变可分为三个时期 :战后至 80年代初是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时期 ,主要采取“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 ;80年代是新自由主义货币政策时期 ,主要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 ;90年代是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货币政策的“折中”时期 ,主要是采用灵活微调的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7.
劳动市场理论阐述的是劳动市场的供求行为、供求均衡等问题。目前许多国家正面临失业及工资膨胀的严重困扰,这一理论及其发展日益引起人们的注目。本文就劳动市场失衡的原因,介绍了传统凯恩斯主义及契约论者的看法;结合劳动供给的特殊性,阐述了劳动市场调节的有关政策,包括劳动需求的调节政策和劳动供给的调节政策。这些对于我国劳动市场调节政策的选择与制定也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货币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起到积极地指导、控制和调节的作用,因而资本主义国家十分重视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运用。本文试对战后日本政府的货币政策做一初步探讨。一、日本政府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和体系日本政府制定货币政策方面的理论依据是西方流行的新老凯恩斯主义和新兴的货币主义。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通过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9.
凯恩斯主义基本上形成于五十——六十年代.它的发展是与汉森、萨缪尔逊、希克斯等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凯恩斯主义的形成是以凯恩斯确定国民收入水平理论的解释为根据的.它也详细地研究了凯恩斯理论中有效需求动态、消费函数和投资问题、乘数的概念等方面.凯恩斯主义的正统思想成为制定反危机政策和增长政策的基础,这些政策旨在通过有效需求的调节影响经济行情.但是,凯恩斯主义有严重的方法论和理论上的缺陷.它的方法论忽视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内部矛盾并简化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依赖关系.它的反危机  相似文献   

20.
战后美国财政政策演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财政政策演变可分为三个时期 :战后至 70年代末是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时期 ,主要实行补偿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 70年代末至 90年代初是新自由主义财政政策时期 ,主要实施了减税和削减财政赤字等政策。 90年代是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财政政策的“折中”时期 ,主要是采用刺激经济增长和削减财政赤字的政策。内生性超均衡预算的财政政策最终使美国经济在 90年代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