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那么如何提高作文批改的效果昵?是不是老师作精批细改后再发还给学生,效果就很好呢?我做过几届学生作文试验:当我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进行精批细改的作文发给学生时,发现有不少作文成绩好的同学认为老师太挑剔而产生不愉快或反感的情缘作文能力差的同学对老师批改后的作文更是不屑一顾。这让我很是苦恼与无奈。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而“改”包括别人改和自己改,而自改的过程既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积极思维的过程,也是将新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提高过程。就新课程的作文训练,何不培养学生自己改作文的能力,提高作文水平呢?  相似文献   

2.
辛亮 《科学咨询》2013,(4):57-58
传统的作文教学法很强调精批细改。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作文精批细改的弊端日趋显露。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评述到:"学校领导迷信精批细改,家长也迷信,实在有损于学生的是:学生的主动性阻碍了,这是最大的损害,......打破精批细改很不容易......于是老师只好永远做这劳而少功甚至劳而无功的事了。老师辛苦了。学生吃亏了。"吕叔湘先生同样指出过精批细  相似文献   

3.
笔者认为,学生作文不一定要全批全改,也没必要精批细改,那样的改对学生是一种包办代替.有时候,老师煞费苦心字斟句酌修改,一篇作文改下来,红字多,黑字少,读起来似乎是一篇像样的作文了,而学生的作文却面目全非,老师由改作文变成了做作文.  相似文献   

4.
关于作文教学,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是的,文不改不精,玉不琢不美,好文章有一半功夫在于修改,那么,该如何把这修改的功夫教给学生呢?本人  相似文献   

5.
何世霞 《科学咨询》2009,(10):43-44
关于作文教学,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是的,文不改不精,玉不琢不美,好文章有一半功夫在于修改,那么,该如何把这修改的功夫教给学生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李为明 《科学咨询》2007,(12):37-37
新的时代,社会对写作能力的要求在提高,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学作文的份量要加重,但是作文批改却是一大难事。近年来,我对作文批改实行“一评”、“二改”、“三激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于学生的作文,目前有好多学校仍以老师批改为主,实际上,老师一味改学生的作文,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并不利。本文结合新课标及教学实践,从培养学生的改文能力、学生改文的好处等方面阐述学生作文自改和互改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作文批改与评价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根据学生作文的实际,运用灵活多样的作文批改及评价方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习作效果,促进他们不断提高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作文批改这一环节。因为它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让作文批改成为与学生交流的重要阵地。我认为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要切实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只有改革教师“一统天下”的作文批改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培养学生的评议能力。让学生自己改文、伙伴合作改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孩子把作文批改看成是自己分内的事,让孩子们在作文批改中动脑、动手,提高作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只有经过精心批改的作文,才算是真正的好作文。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即“学生写,老师批”,学生作文一写了事。批改则以教师观点的好恶,教师对作文主题、作文要求的理解,作为评判学生作文优劣的标准,这带有极大的主观性与偏向性。与教师的思维或观点相符的就是优秀作文,反之,则可能成为差等作文,这种批改方式仍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一语定乾坤,学生封闭了自己的思想,极大地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对其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我认为学生作文要从教师批改过渡到指导学生批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鼓励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其中表达能力是较为重要的一环,而很多学生都是被动地修改作文。传统的作文教学向来是“学生作文教师改”,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看见作文就感觉“难受”,学生基本上是“奉命作文”,作完交给教师就了事。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去写作文,看见作文学生缺乏积极性,忽视自己在学习上的主体性。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把批改这一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整个作文活动中,树立批改意识,培养写作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修改中找到习作的乐趣,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倡导正确的写作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命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改批改方式为赏识鼓励,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通过作文教学使学生作文水平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生作文批改是小学作文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自己习作效果和教师获得作文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只有经过精心批改的作文,才算是真正的好作文。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即“学生写,老师批”,学生作文一写了事。批改则以教师观点的好恶,教师对作文主题、作文要求的理解,作为评判学生作文优劣的标准,这带有极大的主观性与偏向性。与教师的思维或观点相符的就是优秀作文,反之、则可能成为差等作文,这种批改方式仍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一语定乾坤,学生封闭了自己的思想,极大地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对其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我认为学生作文要从教师批改过渡到指导  相似文献   

16.
"言为心声,缘情而发",这是令人向往的、美好的作文境界,但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最薄弱的环节之一。作文往往让学生惧怕,老师为难。咎其原因,有作文的神秘感在作祟,也有教师的教学方法问题、组织方式问题、学生能动作用的发挥问题等。该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际,浅析关于作文教学的几点迷茫与对策,分别是:"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凭借阅读教学揭开"怎么写"的迷雾;"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借素材的日积月累解决"写什么"的彷徨;凭借自改能力的培养,走出"精批细改"的尴尬处境,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作文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传统的作文教学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的困惑传统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命题学生写,教师批改学生看,教师讲评学生听。在整个作文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居高临下的支配地位,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服从地位。老师更是困苦不堪,一般情况下,一位语文老师上两个班的语文课,每个班45到55位学生,如果批改每一本作文用的时间是5分钟(包括改错和批语等),批改完一次作文得用约10-12小时,改完一次老师累得半死,而作文到了学生手中,学生则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评语,就把作文收进书桌抽屉,效果不佳,真可谓“出力不讨好”。每个学期要完成8篇作文,16次作业,近40篇的课文教学,平时的单元测验6-8次,还有月考、期考,可谓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18.
学生作文批改是小学作文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自己习作效果和教师获得作文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把握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针对  相似文献   

19.
车玉碧 《科学咨询》2009,(13):83-83
对于学生的作文,目前有好多学校仍以老师批改为.主,实际上,老师一味改学生的作文,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并不利.本文结合新课标及教学实践,从培养学生的改文能力、学生改丈的好处等方面阐述学生作文自改和互改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中等职业学校作文教学要注重作文的命题形式和内容,作文教学的命题要“宽”;重视素材的“积累”和“表达”,作文教学的指导要“精”;提高学生写作的热情和能力,作文教学的批改和讲评要“活”, 使学生作文水平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