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2 毫秒
1.
社会主义必定代替资本主义,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近年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情况,特别是近年来东欧局势的剧烈动荡,使一些人对这个历史规律产生了怀疑。为此,笔者想从国际共运的曲折发展中探讨社会主义历史的发展轨迹,以增强为共产主义奋斗的自觉性。一、国际共运的曲折发展国际共运是一场旨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伟大革命,它以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为起点,至今已有144年了。在这144年中,国际共运经历了风风雨雨,饱尝了坎坎坷坷,经历过七次革命高潮和低潮。  相似文献   

2.
朝鲜主体思想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创造性地运用于朝鲜现实而创立的思想理论,是朝鲜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随着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巨变,国际共运步入低谷时期和“无中心”时代,各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正在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国际共运发展道路。本文站在国际共运理论的视野上,对朝鲜主体思想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提出主体思想是国际共运理论的一个部分、一种探索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他的光辉实践和理论创造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在国际共运史以及世界历史上都将永放异彩。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事业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取得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的这一“结合”理论,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得到了发扬光大。因此,坚持和学习毛泽东的这一“结合”思  相似文献   

4.
历史常常惊人地相似,历史之所以会惊人的相似,是因为历史现象背后隐藏着共性。 在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次低潮时期,即从1872年到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与“和平”发展的阶段,革命运动的低潮,不可避免地会使一些“同路人”陷入悲观和动摇,甚至叛变革命,也导致思想上的倒退、混乱,从而导致机会主义、修正主义泛滥成灾。  相似文献   

5.
在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四·一二”事变发生之后,中国现代历史便以大批共产党人与革命群众的鲜血和生命为代价,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政治状况,一方面是社会革命走向深入,另一方面又是社会革命处于暂时的低潮时期。而中国的现代文学创作,也随着社会的巨大变动,很快便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鲁迅先生在后来谈及这一时期同前一时期在文学思潮方面的重大区别时,曾以本时期“革命文学运动”的勃兴来加以扼要概括,并且还进一步指出,中国这次“革命文学的旺盛起来,在表面上和别国不同,并非  相似文献   

6.
论北朝的两次灭佛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佛教史上,“三武灭佛”是很出名的历史事件,其中两次(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是发生在北朝时期。长期以来,许多史学家把这两次灭佛的原因仅仅归结为佛道之争。解放以来,许多新编的史书仍持这种观点,因而也就降低了灭佛斗争的意义和作用。有鉴于此,本文就北朝时期这两次灭佛斗争谈些浅见。 一 佛教自西汉传入中国以来,历经东汉、魏晋,南北朝是其发展时期。佛教教义宣传“生死轮迴”和“因果报应”,这种说教是有利于统治阶级的。面临广大人民的反抗,南北朝时期的统治阶级便可以利用佛教的教义占欺骗、麻醉人民,让广大人民把希望寄托于来世,“从而使他们忍受这种统治,使他们放弃革命行动,  相似文献   

7.
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20大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重大事件。当时的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在这次代表大会工作的总结报告及会议闭幕后作的揭露和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错误的“秘密报告”,对国际共运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这一影响对中国共产党也十分强烈,十分重要,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层由此进行了一次重要的“以苏为鉴”的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党二十八年民主革命的历史上,曾发生过两次大的扭转危机的历史转变:“一次是由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在这两次历史性转变的过程中,毛泽东都起了扭转乾坤的作用.第一次历史性转变,即由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1927年7月,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失败了,共产党员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近六万人减至一万人,革命陷入了危机.扭转这次危机的历史转变由南昌起义,“八、七”会议和秋收起义等拉开了序  相似文献   

9.
试论毛泽东诗词创作的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创作诗词,始于1901年,终于1976年,一生赋诗填词大约118首,现存诗59首,词36首。毛诗词创作史分前期(1901年至1949年9月)和后期(1949年10月至1976年)。在这个分期基础上,再细分为六个更具体的时期:辛亥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17年,十年“文革”时期。毛泽东诗词创作历史的特点是:前期重点攻“词”,后期侧重攻“诗”;诗人政治处境决定其诗词创作兴趣浓淡,其一生政治上的两次探索带来诗词创作上的两次高潮,其一生政治活动上的两次高潮又同时使其诗词创作转入低潮;两次创作高潮在毛泽东诗词创作史上和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地位,没有它们,就没有大诗人毛泽东  相似文献   

10.
国际共运史研究对象辨析臧德志,贾敏仁国际共运史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理论界对其研究对象至今看法不一。有关教材常把国际共运史的研究对象表述为“国际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一般历史进程及其基本规律”。我们认为这种说法不能囊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全貌。国际共运...  相似文献   

11.
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时期 ,由于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国际共运暂时处于低潮以及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社会生活的新变化、腐败现象的存在和蔓延、现实中的贫富悬殊、社会治安的恶化等等 ,给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解决这些困难 ,需要各级党组织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并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的爱国主义史学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生在60年前的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次最严重的民族危机.而战前和战后,恰恰都是国内阶级斗争比较激烈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及其所代表的阶级能捐弃前嫌,休战言和,齐集于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大旗之下,共赴国难,这无论如何都是爱国主义思想的伟大胜利.作为一个爱国主义思潮汹涌澎湃的历史时期、抗战时期的中国史学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姑以“爱国主义史学”名之.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同志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思想和理论。2006年5月12-14日,由山东省国际政治与国际共运学会和菏泽学院共同主办的“构建和谐世界与中国和平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菏泽学院召开。与会学者以“构建和谐世界与中国和平发展”为主题,围绕着建立和谐世界的时代背景、内涵、目标、价值与原则、历史意义、途径以及中国和平发展的内涵、目标、原则、意义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为推动学术界进一步关注和深入研究“建设和谐世界”这一重大课题,本刊从提交会议的论文中选择以下6篇发表,这些论文从不同的角度深刻阐述了“建设和谐世界”这一战略思想,反映了中国学者对当代国际政治和国际共运重大理论问题的新思考和新见解。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同志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思想和理论。2006年5月12-14日,由山东省国际政治与国际共运学会和菏泽学院共同主办的“构建和谐世界与中国和平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菏泽学院召开。与会学者以“构建和谐世界与中国和平发展”为主题,围绕着建立和谐世界的时代背景、内涵、目标、价值与原则、历史意义、途径以及中国和平发展的内涵、目标、原则、意义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为推动学术界进一步关注和深入研究“建设和谐世界”这一重大课题,本刊从提交会议的论文中选择以下6篇发表,这些论文从不同的角度深刻阐述了“建设和谐世界”这一战略思想,反映了中国学者对当代国际政治和国际共运重大理论问题的新思考和新见解。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同志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思想和理论。2006年5月12-14日,由山东省国际政治与国际共运学会和菏泽学院共同主办的“构建和谐世界与中国和平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菏泽学院召开。与会学者以“构建和谐世界与中国和平发展”为主题,围绕着建立和谐世界的时代背景、内涵、目标、价值与原则、历史意义、途径以及中国和平发展的内涵、目标、原则、意义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为推动学术界进一步关注和深入研究“建设和谐世界”这一重大课题,本刊从提交会议的论文中选择以下6篇发表,这些论文从不同的角度深刻阐述了“建设和谐世界”这一战略思想,反映了中国学者对当代国际政治和国际共运重大理论问题的新思考和新见解。  相似文献   

16.
困境与对策:对建设和谐世界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锦涛同志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思想和理论。2006年5月12-14日,由山东省国际政治与国际共运学会和菏泽学院共同主办的“构建和谐世界与中国和平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菏泽学院召开。与会学者以“构建和谐世界与中国和平发展”为主题,围绕着建立和谐世界的时代背景、内涵、目标、价值与原则、历史意义、途径以及中国和平发展的内涵、目标、原则、意义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为推动学术界进一步关注和深入研究“建设和谐世界”这一重大课题,本刊从提交会议的论文中选择以下6篇发表,这些论文从不同的角度深刻阐述了“建设和谐世界”这一战略思想,反映了中国学者对当代国际政治和国际共运重大理论问题的新思考和新见解。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思想和理论。2006年5月12-14日,由山东省国际政治与国际共运学会和菏泽学院共同主办的“构建和谐世界与中国和平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菏泽学院召开。与会学者以“构建和谐世界与中国和平发展”为主题,围绕着建立和谐世界的时代背景、内涵、目标、价值与原则、历史意义、途径以及中国和平发展的内涵、目标、原则、意义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为推动学术界进一步关注和深入研究“建设和谐世界”这一重大课题,本刊从提交会议的论文中选择以下6篇发表,这些论文从不同的角度深刻阐述了“建设和谐世界”这一战略思想,反映了中国学者对当代国际政治和国际共运重大理论问题的新思考和新见解。  相似文献   

18.
简论建设和谐世界的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思想和理论。2006年5月12-14日,由山东省国际政治与国际共运学会和菏泽学院共同主办的“构建和谐世界与中国和平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菏泽学院召开。与会学者以“构建和谐世界与中国和平发展”为主题,围绕着建立和谐世界的时代背景、内涵、目标、价值与原则、历史意义、途径以及中国和平发展的内涵、目标、原则、意义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为推动学术界进一步关注和深入研究“建设和谐世界”这一重大课题,本刊从提交会议的论文中选择以下6篇发表,这些论文从不同的角度深刻阐述了“建设和谐世界”这一战略思想,反映了中国学者对当代国际政治和国际共运重大理论问题的新思考和新见解。  相似文献   

19.
(一) 一九七九年七月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通过了七个重要法律,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口号:“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法律平等”的原则,最早载入法律文献的是一七八九年法国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但它并不是最早  相似文献   

20.
社会控制:一张一弛,两度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当代”,就中国(大陆)而言指的是自一九四九年至今这段时期。 在这四十四年中,中国出现了两次大的社会转型,两次社会结构的整体性变革,两次涉及政治、经济、思想各方面的历史嬗变,进而形成了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