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同经异译佛经是研究汉译佛经语言的重要语料.考察<法华经>三部同经异译佛经中的佛经人名可以发现,译者主要采用了意译的方式,<添品法华经>与<法华经>所译佛经人名完全相同,而它们与<正法华经>所译佛经人名有一定的区别:<正法华经>中的一些意译在<法华经>中被音译所取代;<正法华经>与<法华经>、<添品法华经>在意译时语词使用有些不同,但大部分都具有同义或近义关系.  相似文献   

2.
唯识宗立八识学说,以阿赖耶识为第八根本识.<金刚三昧经>、<密严经>等经典中出现了"九识"这个名词.真谛的唯识古学系统认为九识是"阿摩罗识",为阿赖耶识之上的真常净识.玄奘一系的唯识今学认为,"九识(阿摩罗识)"是阿赖耶识的别名,阿摩罗识在两种情况下可以指称阿赖耶识:其一,因地的第八阿赖耶识自性清净而有染污,阿摩罗识则专指阿赖耶识之清净性、自体分;其二,庵摩罗识是阿赖耶识的"果上之名",指阿赖耶识通过唯识五位之修证、断尽烦恼所知二障成佛之后的究竟清净心体.永明延寿在<宗镜录>、<心赋注>等著作之中,对唯识古学与唯识今学的"九识"思想都有引用,但总体上倾向唯识今学.  相似文献   

3.
天台智的巨著《法华玄义》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诠释《法华经》之旨意的精妙,更体现在其围绕着法华妙理,而开展出中国佛教得以成立的完整佛学体系。同时,各种佛教理论亦得到了归纳、整理、总结和发扬。故此,学人欲了解中国佛教乃至整个佛教的教理和教义,《法华玄义》不失为一部集大成的著作,足以从中一窥中国佛教的精髓。  相似文献   

4.
《广雅疏证》中有相当可观的同义词辨析语料,其中识同语料占绝大部分。借助这些语料,我们探讨了王氏辨析同义词在识同和辨异两方面的具体方法。在识同方面主要运用了文句归纳识同法、借古注识同法、用俗语识同法等。在辨异方面主要运用了语义界定辨异法、对文散文辨异法、别言合言辨异法等。  相似文献   

5.
运用审美分析的方法,探讨中古山水诗与佛教思想的关联,得出结论:陶渊明<饮酒>其五之"心远"与罗什注<维摩诘经>有关,"忘言"则与著名的"维摩之默"相类.谢灵运在<维摩诘经>"离我我所"思想的启迪下,将传统"以我观物"的山水观照方式发展成为"以物观物".极大地丰富了古代山水诗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6.
俄藏敦煌写卷ф.102《维摩经疏》残卷1-56行内容与隋代慧远《维摩义记》卷第一颇多相同;56行题有"维摩经疏第一";57-317行内容系疏释罗什本《维摩诘经》之《佛道品第八》至《嘱累品第十四》,与S.2732《维摩经义记·卷第四》各品内容几乎全同,只是小有简略,当与P.2273、日本大谷二乐庄旧藏同为一系。ф.102分别汇抄二种有关《维摩诘经》的注疏以成编,不论是前部抄录慧远《维摩义记》卷第一,还是第二部分抄录S.2732佚名《维摩经义记》所疏释各品内容,皆系精心摘录裁剪且有所增补,并非一字不漏的照录,其文字简明流畅,极便于研习和讲授,呈现了敦煌佛教日常用经的抄本特色,是《维摩诘经》义疏学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7.
张仲清先生的<越绝书校注>,是关于越地古文献整理的一项重要成果.该书在史地类词语注释、吸收前人校注成果等方面表现出不少特色,但是在常用词语注释、个别文句理解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
敦煌隋代法华主题洞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高窟第419和420窟完成于仁寿以后,是在隋代佛教发展到巅峰的背景下营造的,以一种非禅修气氛的姿态出现,419窟凸显诸佛的教化,420窟象征诸佛的教化。本文将420窟顶经变细节重新仔细比对,发现这原是两铺经变,是法华经变和涅槃经变的巧妙组合,反映当时法华与涅槃思想并重,而且有以法华融摄涅槃的情形。而其中的普门品变相非常详细,开后世“观音经变”的先河。也将前辈学者所认读的“见宝塔品变相”加以重新斟酌,提出这应该是在表现《普门品》的一部分;说明了早期以二佛并坐为主题的禅观图像,到了隋代并未出现在法华经变,这是很值得注意的事。另外,419窟平顶绘弥勒说法图、菩萨授记图、思惟菩萨图与正龛主佛间的联系,人字披本生故事画的存在意义等等,以及两窟共同表现维摩经变的原因等问题,也都加以探索,认为出此双窟反映当时的义学结构。其实,像419、420窟这样的图像结构,很可能远承自鸠摩罗什所谓般若与法华双美的路径,《维摩诘经》在这样的氛围之下,也参与了这一段佛教历史的心灵工程。“开三显一”、“开近显远”两者是佛说《法华经》之宗趣,419、420窟其实是双美齐彰,展现法华化世的强烈魅力。  相似文献   

9.
综合运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语源学等学科知识和方法对《別赋》部分语词和文句作出训释与疏证,订正了前人在语词训释与文意理解两方面的错误或不足.  相似文献   

10.
明代全刻本<韩非子>由于其篇幅之全值得研究者重视.但是,由于有些版本已经较难见到,所以现在的<韩非子>校注者往往都没有认真地利用它们去进行校勘,以致产生了不少错误的认识.如陈奇猷将"赵用贤本"与"管韩合刻本"视为两种版本,说"管韩合刻本""出于赵本".陈启天、陈奇猷将周孔教本与黄策本当作两种版本.同时,他们所附录的序跋题识,也存在着很多错误.如陈启天<增订韩非子校释>与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的附录,将赵用贤<<韩非子)书序>之"余以为彼其尽绌圣贤之旨"误为"余以为彼其尽纳圣贤之旨",将王世贞<合刻<管子><韩非子>序>之"读之使人不胜乙"误为"读之使人不胜也"、"读之使人不能胜也".为了避免以讹传讹.我们有必要将第一手资料公之于世.本文详细考述明代<韩非子>之全刻本(赵用贤本、周孔教本、吴勉学本、凌瀛初本、沈景麟本、赵如源本、葛鼎本等),附录了其中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序文,以及卢文弨、顾广圻、王渭等校雠名家的题识,以供学者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