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比较分析天津与巴黎两个同样以河流为空间发展轴线的特大型城市的城市空间形态。巴黎以塞纳河为中心,提倡的是放射式发展,建筑形态统一,中心老城区严格控制建筑高度和城市界面,高层建筑规划于外围的新城区。天津沿海河发展,空间格局和建筑形态多元化,建筑高度和城市界面控制开始较晚。天津在保障自身快速发展需求的同时又保持其独具的特色,避免千篇一律的国际化建筑的影响,营造城市魅力,需要不断地借鉴巴黎等城市规划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厘清城市土地不同的权属状况对城市空间成长及城市建筑的可能性所具有的钳制,增进当代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以及建筑设计的自觉性与科学性。研究方法:历史分析比较和具体案例相结合,既从城市格局及建筑型制的形成与发展对地权依赖的历史逻辑展开,又具体剖析了若干中外典型城市。研究结果:城市土地权属的不同性质或社会状态,对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和建筑形制的选择等有重大影响,前者决定、制约后者。研究结论: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以及建筑创作中,应当努力追求城市空间格局形成、城市建筑型制探索与城市地权属性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相似文献   

3.
基于色彩动力学、视觉动态性理论对城市空间色彩的调和规划设计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发现,色彩调和在城市空间序列的组织与空间节奏控制上有着重要作用。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色彩理论研究和城市色彩规划与实践工作对比可以看出,我国在相关领域存在不足,针对目前城市建筑与环境色彩仅从人的静态视点去研究而非人在空间中连续运动过程中的体验这一盲区进行探讨研究,可对我国城市空间色彩调和方式的研究提供可借鉴的发展模式,从而推动城市空间色彩规划模式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信息革命正以难以置信的深度及广度影响着整个世界,城市与建筑空间的变革也势在必行。本文由评析曼威·科司特关于信息化社会的空间理论——流动空间而起,谈谈对进程中的信息化社会中城市与建筑空间变迁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建筑美与城市环境空间有着紧密的相关性。而当代建筑在城市空间中的不合理布局对周围空间造成破坏,给人以压抑感,与城市景观环境不协调。应从城市整体空间布局、景观环境设计及城市历史地域文脉的延续等方面强化建筑美学在城市环境空间中的应用,以营造和谐美观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6.
在简要综述大城市发展公共交通对策研究、城市道路外部性及城市交通产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列斐伏尔关于空间生产、空间冲突的理论,福柯关于全景敞视建筑体现权力关系的观点,以及科斯的产权理论,能够为研究城市公共交通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基于交通便利性权利和空间便利性权利分析,得出轨道交通枢纽车站高强度开发法则和城市副中心形成法则.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空间资源进行配置,必然要对不同交通方式出行群体的交通便利性权利和空间便利性权利进行制度性安排,并使这种权利关系通过城市道路和建筑设计在城市建筑空间中得以实现,而出行结构是城市空间权利制度安排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阐述中国阴阳哲学的内涵及其对建筑空间影响的基础上 ,通过对单体建筑、组群关系及城市系统三个层面模糊空间形态的分析 ,指出阴阳哲学思维下的模糊空间是一种亦内亦外、包容共存的空间形态 ,具有调和互济以满足多层面人性生活的特质 ,其在现代建筑理论和设计方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黑川纪章提出的“中间领域”和“城市与建筑的共生”理论,对位于长沙芙蓉北站东侧的一幢高层综合楼外部空间进行设计,以形成一片街道与建筑室内商业空间过渡良好、舒适的城市多义区域。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类社会已经从工业时代转变为现代化时代,大量在过去用于生产的老旧厂房建筑因失去生产功能而被闲置,对其进行合理的更新改造和再利用设计,能够再次激发其空间活力,发挥社会功能。在对老旧工业设施建筑保护和利用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比较成功的闲置工业设施改造为文化空间案例的分析,提出将闲置产业设施改造为文化空间,为闲置的工业设施注入活力,分析闲置工业设施发展趋势和空间价值,建立建筑和城市之间的社会联系。  相似文献   

10.
在以现代性讨论为大背景、以尊重空间的乌托邦和反乌托邦理念的历史文脉基础上,电影与建筑理论的关联在逐渐丰富.把对20世纪都市空间变迁的讨论移植到电影化的空间里进行,进而凭借其中的经验和在历史线路上行进的建筑理论呈现的认知之间进行比较和斡旋,应该是重要的理论方式.本文以开放的历史主义研究、实践经验的空间理论建构两个角度展开论述,力求证明都市空间与电影研究这一途径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国绝大多数特大城市已进入都市区发展阶段,但大都市区化相关理论研究却存在明显的滞后现状,对1990年代以来中国大都市区规划研究作系统梳理,重点分析了大都市区概念、都市区化特点及其典型特征、空间结构及优化策略、演进机理及机制等问题.现阶段一方面国内大都市区空间结构理论匮乏,以分析与总结国外案例为主,同时,尽管空间优化策略中的多中心空间策略得到普遍认可,但学术基础较差;另一方面,国内学者基本认可轨道交通有利于都市区空间重构,但是量化分析方法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出台大都市区界定的行业标准或规范,探索中国语境下的大都市区空间规划类型与编制内容,探索大都市区空间规划对轨道线网规划的指导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爱德华·苏贾的空间理论不仅提出了自己的“第三空间”理论和“作为他者化的第三化”批评策略,而且还结合空间女权主义批判、后殖民批判以及都市研究批判来验证自身理论的有效性。苏贾的理论始终强调融历史性、空间性、社会性三者为一体的“三元辩证”思维和跨学科的研究视野,表现出极大的开放性,对当代西方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都很有启示。  相似文献   

13.
空间原本就与人、权利与资本紧密联系在一起。城市空间格局的公平是现代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城市公共空间公平的研究就逐渐引起了各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以系统论观点和学科交叉为研究思路,尝试着从城市公平与人格属性的一致性、城市空间公平与政治公平的关联性、城市空间公平与市场调控的平衡性,以及城市空间公平与空间规划的对应性等四个维度来解析城市公平的基本内涵,并以新加坡为例,以期能为我国城市空间公平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
卡斯特的空间理论包括早期的城市空间理论和后期的流动空间理论.在城市空间理论中,空间被视为社会的物质性表达,城市作为一个空间片断,在发达资本主义阶段,它由劳动力再生产的集体消费过程所建构.在流动空间理论中,空间被视为是共享时间之社会实践的物质支撑,在网络社会不断崛起之时,流动空间对地方空间的支配成为当代社会的主导性空间逻辑.从城市空间向流动空间转换意味着:分析视野从一元城市转向多元城市,研究方法从结构主义转向结构化,叙述逻辑从资本转向权力,理论立场则由马克思主义的激进左派转向后现代主义的保守右派.  相似文献   

15.
穆斯林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后,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等都与城市生活方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穆斯林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后,他们的职业类别、经济收入、工作情况、居住情况等经济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迅速适应谋生方式、收入等方面的变化,这是他们适应并融入城市生活的基础。了解穆斯林流动人口城市经济生活现状,引导和帮助其解决融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探索和改进针对穆斯林流动人口的管理方式,对城市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市空间恒常处于变化之中,这种变化涉及到城市的宏观、中观及微观各个层次,它动态地反映出城市居民的社会物质生活与精神等方面的特质。城市空间外在地表现为物质形态的空间生产,内在地体现着城市结构的特征与逻辑,它以多种方式展现着人们对于美好城市的向往。因此,城市空间是由事实城市、想象城市、认知城市三个方面的原型共同构成。作为认识框架,这个综合原型可以应用于对城市空间发展历史进行研究的相对完整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城乡对立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步消失,城乡融合才是城乡关系发展的最终目标,提出了在未来社会消除城乡对立和差别的"城乡融合"思想,并通过阐释"城乡融合"的必然趋势,实现"城乡融合"的条件与途径从而形成了系统的城乡融合理论,是我国进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小城镇作为城市和新农村建设的结合部,是联结城乡发展的纽带和中间体,是我国进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切入点,发展小城镇对促进我国城乡融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融合理论为指导,探寻小城镇促进城乡融合的路径,可以更好地发挥小城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从城市规划角度,运用系统理论和城市空间理论分析了和谐城市规划的三要素市民、市容和市区的科学性及其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实施构想,用来解决目前城市规划管理中的整体性不强、协调性不足以及针对性不够的问题,使城市规划管理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城市拾荒者在城市化进程中为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减少城市污染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其所劳与所得极度不平衡。城市拾荒者被政府所回避与轻蔑,被社会所歧视,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在心理和物质上均被边缘化,成为城市贫困人口新的组成部分。城市拾荒者存在严重的期望失落感与自卑感,这些心理因素导致很多冲突的产生。因此,政府应该与社会、城市拾荒者共同努力,完善社会公平评价机制,营造良好评价城市拾荒者的社会氛围,培养其良好的社会心理,使城市拾荒者更多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添加更多和谐的音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