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各项重大改革措施相继出台,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处于大调整大提高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逐步确立。市场经济如同一辆车子,它也有两个轮子,一个是竞争机制,另一个是社会保障机制,它们相辅相成地促进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稳定。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随着这一变革过程的不断深化,旧的社会矛盾不断解决,新的社会矛盾不断产  相似文献   

2.
<正>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历经10年,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正面临着新的历史性选择.因此,进一步明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与任务,探索实现目标、完成任务的途径,对于深化农村改革意义重大. (一) 通过改革,建立一个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运行要求的新的经济体制,促进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繁荣农村经济——这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或目的性.具体地  相似文献   

3.
如何认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关系?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大理论问题,而且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提出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当前我国深化和完善改革的关键问题。这一问题的正确解决,无疑将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试从理论上谈点个人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4.
(一)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有可能出现两种不同类型的通货膨胀:一种是财政性通货膨胀,这是大家熟知的;一种是结构性通货膨胀,这是在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它们都是经济计划脱离经济运动客观要求而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在货币流通领域的反映。通货膨胀是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了客观需要量而产生的经济现象。因此,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我们的经济运动,总的说来,是向前发展的。但并不都是良性循环,而是反复出现了不良循环。国民经济的发展,在良性循环与不良循环交替中曲折前进。出现不良经济循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则是我们违背了马克思所揭示的社会再生产的普遍规律。为了摆脱不良经济循环的困境,使国民经济步入良性经济循环的轨道,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深刻领会和正确运用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在这里,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经济发展史表明,通货膨胀是一种世界性现象,世界各国历史上都程度不同地出现过通货膨胀。但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通货膨胀发生机制与资本主义国家是根本不同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是需求不足、供给过剩,通货膨胀是周期性自发调整和政府干预的结果。与资本主义经济表现为需求约束型经济相反,社会主义经济是一种资源约束型经济,需求膨胀和供给短缺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因此,社会主义国家解决通货膨胀问题不能简单套用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是当代科学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30多年来,由于苏联东、南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对经济体制改革理论认识上的差别,导致了改革的指导原则和措施的不同。目前的实践根本不可能从传统经济学说中找到现成答案,迫切要求创建一门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这已是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这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提出这一重大的改革任务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这就是曾经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国有企业在步入市场经济轨道后,相当一部分企业反映迟钝,经营失灵,显现出历史包袱沉重,产品竞争乏力,管理水平下降,产权不清而导致缺少负责精神等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国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有些经济理论界的同行主张搞赤字财政,实行通货膨胀政策,来刺激我国经济的发展。其主要的理由有三:一是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是“经济起飞”的启辉器,可以把大量的闲置资源调动和利用起来;二是实行通货膨胀政策,用财政向银行透支和借款的办法,为发展基础产业筹集资金,提高没有附加收入和贡献较大的工作人员的工资;三是通货膨胀是伴随着价格体系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而产生的,如遏制通货膨胀就会阻碍改革价格体系和调整经济结构。列此,本文试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综观社会主义各国经济改革的实践,人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价格改革是改革中的重要一环。不改革价格体系,其它结构性改革就很难奏效。然而,价格有强烈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内容,相对价格的每一重大变化,必然会影响居民收入的分配,并常常伴随有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大幅度增长。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反过来又会对增加工资带来极大的压力。如此循环往复,会使隐蔽性通货膨胀转化为公开性通货膨胀。所以,价格改革对于经济改革既是必不可少的,实行起来又是难度较大的。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公有制究竟通过什么样的具体形式,才能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十年经济改革始终没能解决而又关系改革成败的一个重大问题。我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彻底地坚持生产力标准,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实际出发,重建新型公有制——社会所有制。  相似文献   

12.
<正> “八五”期间以至今后十年,我国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将面临着极其繁重的任务,改革有待于全面深化。但是,当前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必须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改革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中历史地位的共识,自觉地把改革与社会主义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的世界政治格局,确立社会主义改革的大战略观点。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党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进行深刻反思,在市场取向的改革进程中逐步探索、深化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重要理论成果。只有在这样的层面上来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才能更深刻地揭示其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十年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人民的生活由温饱型向小康水平过渡。近几年来,物价上涨,令人瞩目,物价问题成为经济界讨论的一个热点。我作为一个经济工作者,对我国当前通货膨胀及其所产生的效应谈点个人浅薄认识。一、通货膨胀的根源——供求总量矛盾所致在我国当前经济条件下,改革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尤其是价格改革时期,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是难以避免的。但这不等于我们对通货膨胀不加分析、评价和控制。什么是通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经历了一个从主要是对旧体制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克服、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到通过制度创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并推动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一转换是由中国改革的背景的变化和改革目标的更新决定的.通过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不断地被我们所认识.  相似文献   

16.
本文要探讨的隐蔽的通货膨胀,是相对于公开的通货膨胀而言的。公开的通货膨胀是指货币发行过多引起的物价持续上涨,如果超量的货币发行没有在正式的物价指数中反映出来,则为隐蔽的通货膨胀。隐蔽的通货膨胀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的特有现象,也是研究社会主义经济中通货膨胀的一个难点,在当前的价格改革中,如果说公开的通货膨胀是险滩,那么隐蔽的通货膨胀则是暗礁。因此,根治通货膨胀,推进价格改革,决不可忽视隐蔽的通货膨胀的存在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价格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的关键,不经过价格改革这惊险的一跃,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体制就不能真正形成.但是,价格改革不是在任何条件、任何时机下都能够全面出台的,价格改革的顺利进行也不可能建立在续通贺膨胀的基础上.我们不赞成所渭"通货膨胀于改革和发展无害"的观点.只有有效的控制通货膨胀,才能为价格改革和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突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它正确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为经济体制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改革再起航,我们又一次燃烧着激情,憧憬着梦想,但还应保有清醒的理性和高度的警觉。面对全社会对过去改革的反思和争论,重新审视"为什么还要改革"并非"多余"的话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唯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意义,必须毫不动摇。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与基础性工程在于破解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否统一这个最大难题,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否统一取决于在对社会主义进行重新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的根本性改造,建立起一种新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体制模式,在此意义上来讲,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就是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目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深入破解改革理论创新、改革规划设计与改革目标细化、改革内容攻坚、利益调整与补偿、改革动力积累等难题。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找准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其他体制改革关系,构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力与约束机制,加强和改善对经济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着力凝聚和蓄积改革的正能量,积累推进改革的社会力量,增强改革的公信力等几个着力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改革的实质就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改革中的街谈巷议,社会思潮的激荡,心灵的震颤,所发生的各种思想问题也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与利益关系的变动即利益再分配有关。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改革的深化将引起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更为深刻的调整,”“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不同的社会利益和矛盾,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一个重大问题。”如果说在产品经济和“大锅饭”体制下,人们的利益要求还能被抑制在心理的深层,“空对空”尚可应付得了的话,那么,改革的深化和商品经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