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边缘透视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宋剑华作为新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多元格局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宗教文化对于现代文学的影响这一研究课题,已愈来愈受到众多学者的青睐与重视。譬如佛教对于许地山、废名等人,道教文化对于周作人、林语堂、沈从文等人,基督教文化...  相似文献   

2.
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鸦片,但从世俗的立场吸收宗教人生哲学和思维方式的某些因素,至少对文学创作并非无益。中国现代作家得益于宗教信仰或受宗教影响而使创作风格别具一格的不在少数。废名的小说有文体之美,就是由于他深受禅佛艺术精神的熏陶。 废名会习静打坐、谈禅论道,有人亲见、亲闻、亲历。周作人《怀废名》一文记道:“废名平常颇佩服其同乡熊十力翁,常与谈论儒道异同等事,等到他着手读佛书以后,却与专门学佛的熊翁意见不合,而且多有不满之意。有余君与熊翁同住在二道桥,曾告诉我说,一日废名与熊翁论僧肇,大声争论,忽而静止…  相似文献   

3.
废名、沈从文的小说把人生体验与诗情画意交织在一起,创造了一个温情脉脉的人性世界,从而形成了废名和沈从文诗化小说独特的思想意蕴和艺术特色.论文试从废名、沈从文小说"诗"因素的引入、儿童视角与人性视角入手,论析废名、沈从文对诗化小说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论废名早期小说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废名早期小说的美学特征张可喜废名在现代文学史上被称为“奇才”、“僻才”,现代评论家刘西谓这样评价:“有的是比他通俗的、伟大的、生动的、新颖而且时髦的,然而很少一位像他更是自己的。”①读废名早期小说,觉得其真正的美学价值,在于他的禅道宗教哲学思想与古...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早期小说受到郁达夫自叙传小说的影响。《边城》的产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不是突兀的现象,同样得到《迟桂花》的深刻启迪,沈从文始终关注着郁达夫的创作,并抱着不变的钦服之情。郁达夫和沈从文小说创作的艺术嬗变,也具有着某种相似的面貌。另外,《边城》人物的塑造,也有废名小说《竹林的故事》的影响。但是,《边城》依然是一部超拔之作。  相似文献   

6.
废名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特立独行的作家,最好参禅悟道.废名的小说以其浓厚的禅佛意趣,可以被称之为禅味小说.而在废名的所有作品中,<桥>又是最具禅宗思想的一部.如果论<桥>而不说禅,则不能领会这部小说的真髓.  相似文献   

7.
中国哲学形而上指性相不二、心物不二。儒、禅、道三家于此融通。三家证悟形而上的具体方法不同,但均以“诚”为共同特征。中国哲学本体与方法、形上与形下不二。应正确认识理性与非理性、知识与境界、科学与人文、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重建中国人的和谐心灵与和谐生活。  相似文献   

8.
废名和沈从文同以乡土题材的小说见长,他们的作品往往游离于时代,寂寞而宁静地保持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追求,显示了一种“冷的美”。两位作家都比较重视自然人性。废名对宗法制度农村文化采取静观的认同态度,描写了宗法制农村中平凡的媪男女,从他们身上发现人情美。沈从文对宗法制农村文化的取向比废名更舒展,他将乡村文化和异化了的城市文化对立物加以描写,为一种尚未受到堕落的城市文明侵蚀的极单纯、质朴的氏族社会遗风谱写了一曲曲庄严、雅致、颇有艺术魅力的挽歌式的牧歌。  相似文献   

9.
黄开发 《江淮论坛》2007,8(2):187-192
废名的散文创作可以分为1920、1930和1940年三个时期.不同时期散文文体的变化典型地反映出他人生观、心境以及处理与现实关系的艺术方式的变化.其散文文体的突出特点是涩味,这来自于其构思和基本的表达方式,又与他受禅道的影响关系密切,并直接、鲜明地体现在语言上.废名散文的总体风格大致可以简洁朴讷、委婉曲折来概括.他小品文的文体脱胎于周作人的文章,又有自己的创造,在现代散文史上是可备一格的.  相似文献   

10.
闫秋红 《江汉论坛》2003,11(5):90-93
小说的诗化、散文化历来被视为中国传统诗学思想在新文学史上的延伸,京派一向充当了小说诗化、散文化的代言人.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另一种风格与京派迥然不同的诗化、散文化,那就是以萧红、端木蕻良为代表的东北作家群,他们浸润于本地域的萨满教原始文化之中,与废名、沈从文等人有着不同的文化心理和文化追求,因而他们的诗化、散文化必然具有属于自己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欲废其名的冯文炳终究还是得了一名,而这“废名”却又似乎在外现着他的笔就是在写着那些不可名状之味。废名的小说既蕴涵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又体现着西方文学中一直坚持的客体主写实的要求。他笔下让当代人追逐的称为晦涩的形上的“韵”,无法说清,却又的确别具一“味”。废名作品“韵味”的建构是于心性纯粹的坚守、于自我叙述的陶醉以及对中国传统诗歌意蕴创作的承继。  相似文献   

12.
废名的诗与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废名的诗与禅有难解的因缘,不从禅理、禅趣、禅思来解读他的诗,是难以深入其堂奥的。废名小说创作的质与量远在他的诗歌创作成就之上,然而渗透在他小说中的却是诗的精魂。他“写小说却象蒸溜诗意,一清如水”。废名曾自道写小说是“分明地受了中国诗词的影响,我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探究诗人的废名,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作为文学家全人的废名,更深一步透视废名的诗化小说,也可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寻得某些启示。上篇:精神的“逍遥游”废名的诗歌主要创作于三十年代。在新诗史上,他被认为是一位具有现代主义诗风的诗人。废名的诗不象三十年代现代派诗人,表现的多是雨巷中寻梦的寂寞惆怅与彳亍于街头的凄惋迷惘,他不焦不躁,内心宁  相似文献   

13.
高俊林 《中州学刊》2006,(2):213-215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极具个性色彩的作家,废名对中国古典文化传统一向情有独钟,尤为偏嗜六朝文学。谢灵运、陶渊明、庾信等六朝人的诗文作品与大行于其时的佛道思想,不仅为他提供了重要的写作资源,也使他的作品富有六朝风致,即在充满了恬淡的田园风味的同时,也濡染上了深厚的隐逸色调。这构成了中国现代抒情诗化小说的滥觞,对当代文学创作依然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是位风格独特的乡土文学作家,在创作上往往有别于同时期的乡土作家,这与他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湘西,地域风情和充满原始神秘野性的苗族文化对他个性气质的的浸染分不开。沈从文同时期的乡土作家们,绝大多数侨寓于乡土之外,其作品主要着眼于对二、三十年代农村...  相似文献   

15.
佛教中的禅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庞大的子系统,对沈从文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集中体现在沈从文的“湘西系列”艺术世界中。无论是渗透在作品中的悲悯的情怀、生命无常的感悟、回归自然的愿望,还是在创作心理的把握中,都体现出一种禅学风范。  相似文献   

16.
废名:传统中的现代[美]史书美著岳耀钦译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1926年左右开始以废名作笔名。他的成长环境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废名出生在河北省黄梅县,是一个有着众多庙宇及佛教文化遗产的地方。他是一个中国古典文学如六朝文、唐诗的热情...  相似文献   

17.
如果对中国几千年的汉语言文化特征作一个概括的话,那就是它的实用性。在汉语言文化中,我们之所以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哲学与宗教,都是因为这“实用”二字,由“实用”而“世俗”。儒家文化试图通过“爱人”来实现社会大同,看重道德、伦理、秩序,道家文化看似是对个体的尊重而实质上仍是试图通过个体之自爱而达到“爱人”之目的,从而实现社会之大同,它们不过是殊途同归,其实用性显而易见。佛文化最初进入中国是因为其中的禅那神通之术与中国道教中的神仙艺术之间的某种契合,在此基础上才进一步与儒、道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中国式…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的启蒙叙事及其所引导的现代化改革引发了新一轮乡村社会危机。在新的危机的刺激下,废名和沈从文开始探寻重新理解"乡土中国"的新范式,重塑"乡土中国"形象,重构中国文化主体。两位作家遥相呼应,不但完成了一种文化民族主义的建构,而且也为中国贡献了一种独特的现代性表达。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与道家文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现代文学虽是在西方文化和文学的直接影响和推动下产生并得到发展的,但和中国传统文化仍有着斩不断的血肉联系。本文从文化和审美的视角,探讨了沈从文和道家文化在自然人性观、人格理想、文艺美学观等方面的联系,以此透视沈从文创作世界闪亮迷人的一角。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与佛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教之于沈从文,既有情感慰藉的需要,也有理性疏解人生的需要。他有选择地借鉴,吸收了作为哲学的佛教,并在共同的人性论基础上建构了生命哲学,提出了哲学命题与范畴。佛教还使他以无可言说的温爱看待万物,并在终极意义上把握人生,因而其创作富有爱的色调和禅的意蕴。沈从文思想与创作中的某些得失,与佛教的影响不无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