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爱也称教育爱,一般是指教师对学生的一种自觉的、纯洁而真挚的、普遍而持久的爱。师爱是教师的一种高尚而积极的情感,它既是教师热爱教育工作的一种具体表现,又是教师对祖国、对民族、对阶级的爱的一种具体表现。师爱较之父母对子女的爱而言,则更为自觉,更为集中地反映了一定社会的要求,蕴含着更深广的社会意义。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和提倡师爱,并把教师热爱学生视为教师的天职。教  相似文献   

2.
关于师爱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师爱是一种特殊的有着深刻社会性、明确目的性、坚定原则性和责任无限性的情感,具有感化、引导、激励和调节的功能;师爱是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需求,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师爱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能培养学生健康的社会情感,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浅谈师爱     
有人说,“没有爱就无所谓教育”,“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去爱学生”。可见,师爱在教育工作中具有何等重要的地位。爱是一种情感,是人们对他人或某一事物所持有的欢迎、赞赏、关心及愿意亲近等的感情。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人际的爱。对学生来说,教师是益友,又不同于“朋友”;是慈母,又有别于“母亲”。师爱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师爱是无私的。师爱来自教师对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品学兼优,不断上进,尽管因为学生努力程度、智商高低、个性差异等等,教师对学生的爱会有程度的不同,但每个老师对学生…  相似文献   

4.
无私的师爱     
爱是一种宽容,爱是一种理解,爱是一种永久的期待,爱是一种关怀,爱更是一种力量,爱的力量可以使人从死亡中重生,爱的力量可以使人从绝望中燃烧希望,爱的力量可以点燃幸福欢乐之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新一代的园丁,是天底下的太阳。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母爱容易为溺爱;师爱不同于友爱,因为友爱需要回报。师爱是严爱、是大爱、是无私的爱、是博爱。我们应该做到:一、关爱学生,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二、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三、爱学生,必须严格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5.
论师爱的艺术与偏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 ,是树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点。然而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却存在着教师对学生的偏爱现象。针对偏爱类型、原因及其不良后果 ,提出了纠正教师偏爱的策略 ,并进一步探讨了师爱的艺术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 ,爱是教育的基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需要爱 ,而爱的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对学生的热爱。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就是建设一个有共同奋斗目标 ,积极向上 ,团结友爱 ,既充满竞争又处处体现合作的高素质的班集体。要培养这样的班集体 ,关键是要把握好正确的师爱。师爱应是无私的。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特殊的情感 ,它不同于亲子之情、兄弟之情、夫妻之情、友人之情 ,它是多种爱的集合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感情投资 ,师爱是无私的爱的奉献 ,教师爱学生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用同样善良、真诚的心去爱自己、爱他人、…  相似文献   

7.
师爱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奠基石。什么是师爱、怎样实施师爱?一些德育工作者对它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尤其在对青年学生教育中,以至于不能正确地对待和科学地实施。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扼要、简明阐述。师爱不等同于母爱,更有别于友爱和情爱,它是教育工作者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真情实感在学生身上的自然流露,它是一种崇高而无私的大爱。青年学生正在思想形成的关键时候,切不可缺失了这一课,因此,师爱应是全面的、深入的、严爱相济的,而不是片面的、肤浅的,更不是宠爱和溺爱。  相似文献   

8.
论道德情感培育的目标指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情感培育不是一种自发的修身养性活动 ,而是一种有明确目标的社会性活动。道德情感培育的目标从个体层面而言是道德的内化和人格的提升 ,从人际互动层面而言是隔阂的消除和理解的实现 ,从社会层面而言是整个社会正义感的凸现 ,三者从微观、中观、宏观不同角度 ,构成一个完整的目标系统  相似文献   

9.
民办院校部分学生存在自卑自弃、适应性差、狭隘独尊、自我封闭、是非不分、诚信缺失等心理问题,他们的成长特别需要师爱的呵护。师爱对于转变学生态度、帮助学生重拾自尊、促进学生挖掘自我教育潜力、实现教育使命、树立学校形象、促进民办院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在如何构建设师爱问题上,教师应正确理解爱心的本质、积极培养对民办教育事业的情感、树立民办教育事业观念、加强自我修养、创新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师爱是带露的鲜花,含着清新的笑,给学生带来真诚;有人说,师爱是温柔的手,携来缕缕温馨,安抚学生受伤的心;、有人说,师爱是一片树林,荡漾着绿色的旋律,为学生献上一片真情;还有人说,师爱是大海——很深很深的海,它有着母爱的无私、温暖有着父爱的宽广、博大,更有着师爱的深沉与凝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美育就是从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角度出发 ,通过审美实践陶冶人们的性情 ,在审美教育中必然有情感的渗透。没有情感的审美教育 ,是不存在的。一、明确情感地位 ,调动情感因素。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以美的事物激发人的情感。“寓教于乐” ,是美育最显著的特点。而情感在“乐”中能够得到最充分的显现 ,所以情感在审美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 )情感是审美的中介因素 ,没有情感 ,就没有审美感受。语文教材是以语文为材料建构而成的。语言 ,就总体作用而言 ,可以分为两类 :认识性语言和情感性语言。审美教育在一般情况下是凭借情感性…  相似文献   

12.
在新时期条件下,教师观的具体内容包含如下方面:以师爱为核心的积极情感;有强烈的进取心,有追求新知的渴望;保持寻常心理和积极乐观的情绪。此外,教师积极情感的合理表达和自我培养,也是构成新时期教师素质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委婉语的情感色彩是词语情感表达的一种独特方式。情感色彩不是就词语本身而言,而是表现为对适用对象的情感倾向。有的委婉语有明显情感倾向,也有的委婉语无明显情感倾向。委婉语因其特殊的情感表达形式,而显示出与常规语言不同的特性,不但可以增强语言交际能力,还可以增添语言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词与传奇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文学样式,但是温庭筠的词和传奇却表现了相同的肯定个体情感和欲望的反传统倾向,这一文学现象的出现就其外因而言是由于商业文化的发展,就其内因而言是由于文人人性的进一步自觉。同时,因传奇的兴盛早于文人词,所以,传奇和词不仅是生长在同一文化土壤上的两朵奇葩,而且还具有前后相承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5.
建筑遗产具有多重价值.目前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在遗产价值认识和评价中,对情感价值的内涵及其意义认识不足.建筑遗产的情感价值不仅表现在强化认同感、精神象征作用等方面,乡愁也是建筑遗产的一种独特的情感价值.乡愁价值是建筑遗产的一种特殊的衍生价值,它既是一种以场所感为核心的情感价值,又是一种与岁月价值紧密相关的具有复杂情感色调的审美意象.通过探讨乡愁价值,将有利于拓展我们对建筑遗产价值的认识,并更为深刻地理解建筑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教育学就是人学”的命题,认为“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去爱学生”,把整个心 灵献给孩子。在他看来,师爱是具有童心的理智人道之爱,教师应视儿童快乐为自己的最大幸福,仁慈地善待并尽力成全每一 位儿童。反观幼儿园教师师爱的实然状态,我们发现存在以爱之名苛责儿童、以拯救式心理施爱、对儿童选择性施爱以及“廉 价之爱”盛行等诸多问题。苏霍姆林斯基的人学教育思想为回归爱的本真、重塑师爱提供了可能路径:把握好爱的分寸,将“火 热的感情与冷静的理智融为一体”;对弱势儿童施以“保护性教育”,让儿童“永远感到自身的庄严”;营造关爱共生的人际氛围, 打造“留恋和怀念的人道精神圣地”;给每位孩子“特别的爱”,使儿童“一切天赋和才能都最充分地发挥出来”。 关键词:师爱;苏霍姆林斯基;幼儿园教师  相似文献   

17.
欧洲近代的伦理学思想在西方伦理学发展的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批学者系统地提出和完善了以情感为理论基础的伦理学思想体系,高扬情感在道德判断中的作用,逐步实现了以情感为基础的主情论伦理学对主知论伦理学的战胜,实现了道德研究视阈的扩充,对伦理学的发展以及对情感和道德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启迪了后世学者的思路,使道德对人而言不仅仅是外在的而且也是切近的。  相似文献   

18.
爱心的培养是情感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爱的情感是建立在人们相互关心、相互爱慕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一致性和亲近性的一种情感.爱的广泛涵义还应包括人对认识对象和实际活动的肯定态度,表现出爱自然、爱真理、爱生活、爱祖国等等.爱的情感在人际交往中,能起到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和交融的作用.爱的情感也是一种社会性情感,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19.
体育舞蹈是一种通过身体语言来达到与人交际目的的一种表现性运动.体育舞蹈所具有的运动学、生理学、美学等价值,以及它与人体动作的关系都体现了其与人体情感的表达的关系.它对人体情感的表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状态,具有复杂的心理功能,也是人们意识活动的重要动力之一。情感管理是管理者以真挚的情感,增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形成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的一种现代产权企业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