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1世纪》2012,(8):3-28
土地,是民之根本,也是国之根本。对于中国来说,确切来讲,土地是广大农民之根本。所谓根,即关乎生存的话题。近些年,围绕着农村土地问题。诸如强制拆迁、小产权房、基层集体土地寻租等现象颇有愈演愈烈之势。而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进一步加快,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开始加速推进。城市化过程的加速在推动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迁移的同时,带来了城市实体规模的迅速增大和城市空间范围的大幅度扩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而这些矛盾与问题都或多或少与我国现有土地制度存在的根本性体制缺陷问题有紧密关联。土地制度改革迫在眉睫。今年2月15号,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会议强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仍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大胆探索、勇于实践,通过改革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问题。在深化农村土地改革的问题上,会议提出要推进农村集体土她确权登记发证,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制定出台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条例。这意味着农村土地改革正在释放一系列积极信号。这或许表明,中国土地制度的改革已经进入“试水区”。  相似文献   

2.
十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土地公有为基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犹如雨后春笋般地遍布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使我国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革,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在这改革的大潮中,依安县向前乡新合村开创和坚持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集体专业化承包责任制。这一历史性的重大选择,曾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最近通过对新合村的考察,看到了“集体专业化承包责任制”呈现出的巨大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给整个农村经济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迈进带来了希望之光!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土地问题日益成为农村上访事件的主要因素。农村的上访事件给乡村治理带来了一些困难,如何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确保农民的利益以及农村社会稳定,是基层政府应当解决的问题。以川东阳镇发生的上访事件为研究案例,力图找到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及其发生机理,并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建立农民利益表达的渠道;加大对乡镇政府的财政支持;建立合理化的绩效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随后在中国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发展壮大。它给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观念上的制约、法律制度层面的不足、对少数人利益的漠视及村民自治过程中行政制约的缺乏等,当前我国村民自治过程中少数人利益被侵害现象尤为严重。解决好少数人的利益问题,必须从制度建设、村干部守法意识和村民的维权意识以及建立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构建良好大环境;破除陈旧落后观念,增强村干部的守法意识和村民的维权意识及加大对村民自治运作过程中的监督和约束力度,从而逐步减少少数人利益被侵害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21世纪》2012,(8):3-26,28
土地,是民之根本,也是国之根本。对于中国来说,确切来讲,土地是广大农民之根本。所谓根,即关乎生存的话题。近些年,围绕着农村土地问题,诸如强制拆迁、小产权房、基层集体土地寻租等现象颇有愈演愈烈之势。而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进一步加快,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开始加速推进。城市化过程的加速在推动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迁移的同时,带来了城市实体规模的迅速增大和城市空间范围的大幅度扩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而这些矛盾与问题都或多或少与我国现有土地制度存在的根本性体制缺陷问题有紧密关联。土地制度改革迫在眉睫。今年2月15号,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会议强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仍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大胆探索、勇于实践,通过改革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问题。在深化农村土地改革的问题上,会议提出要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制定出台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条例。这意味着农村土地改革正在释放一系列积极信号。这或许表明,中国土地制度的改革已经进入"试水区"。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论述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 ,农民土地被征用带来土地货币化这一现象对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基本观点是 :土地货币化对失地农民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加速了农村地区的贫富分化 ,同时也给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要在土地货币化背景下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对征地机制、失地农民的基本生存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等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 ,包括吸收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所提供的经验 ,结合我国国情来共同致力于土地货币化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论述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土地被征用带来土地货币化这一现象对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基本观点是:土地货币化对失地农民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加速了农村地区的贫富分化,同时也给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要在土地货币化背景下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征地机制、失地农民的基本生存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等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包括吸收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所提供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来共同致力于土地货币化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改革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业改革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及其对策许经勇一、农村微观经济基础的重新构造与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矛盾近十几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无疑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作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发点的农村微观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否定“一大二公”、“...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片褐色的土地,这是境内湖泊串连,它载着一川碧水,也流传着一串串故事…… 这是一群普普通通的人,在他们的生命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创举,但他们却创造了一个平凡而又真实的属于自己的人生。 当人们的眼光在偌大的苏北大地上寻找江苏省金湖县教师进修学校时,这个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大运河以西高宝湖畔的金湖教师进修学校,近五年,展示给人们的是生命的张力。应该说,这里的每一点成绩只不过是中国教育改革大潮中一朵浪花,然而,它却映衬出中国21世纪素质教育的曙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 1932— 1935年间川陕苏区土地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政策措施及经验教训等问题。为了解决川陕地区土地占有不均、地租剥削沉重、人民生活困苦等诸多问题 ,川陕苏维埃政府广泛发动农民群众 ,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 ,废除了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建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这一深刻变化 ,初步改变了当时川陕苏区农村的阶级结构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和根据地建设  相似文献   

11.
“和”是孔子乐论的核心理念,是中庸哲学在音乐思想中的体现,它奠定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基调,影响悠长深远。“和”的音乐思想生长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土壤,也给这片丰饶的土地带来久远的和谐风韵。  相似文献   

12.
返贫问题及有效控制返贫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自1979年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仅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高速增长,而且有效地缓解了农村的贫困状况,河南省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00万人,陡降到1985年的1375万人,贫困人口净减少45%。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占全省乡村人口的38%,下降到1985年的20%。由于这一时期尚无大规模的政府扶贫工程,所以其脱贫成效可以认为主要是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而带来的农村经济高速增长的结果。自1986年始,继国家扶贫领导小组正式成立之后,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相应的扶…  相似文献   

13.
公元前4世纪雅典土地所有制状况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前 4世纪 (迄前 3 3 8年 )雅典的土地所有制与公元前 5世纪相比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土地占有未出现猛烈集中 ,更未形成大地产制 ,城邦土地所有制仍然是比较稳定的中小土地所有制。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首先 ,阿提卡的自然条件不利于大地产的形成 ;其次 ,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存在的可供兼并的土地并不多 ;再次 ,从法律上严格限制土地兼并 ;最后 ,伯罗奔尼撒战争给雅典人带来了严重灾难 ,使雅典公民的财力较战前大大削弱 ,从而削弱了他们兼并土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河南新郑,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大潮中,正在发生著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河南省县域经济的校使者。有人说新郑迅速发展的最大优势是人的思想观念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契机。这话如实地道出了新郑人的精神风貌,道出了新郑迅速发展的根本所在。造就新郑人睿智和聪明的不仅有浓厚积淀的黄帝故里文化的因缘,同时更与当今新郑良好的文化氛围息息相关。侯玉轩,这位已过不惑之年的文化局长,任职8年来,凭著自己的真才实干,围绕“欠’字做文章,积极配合经济发展中心,为新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  相似文献   

15.
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法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化,土地承包经营权必将实现由债权性质向物权性质的转化。这一转化日益暴露出我国过去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单纯依靠债权法保护的不足,迫切要求建立起以物权法保护为主体,以债权法保护为补充,二者相互结合的民法保护的统一体系,以切实维护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6.
发展我国农村市场经济的有效途径刘跃奎,力文从8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给农村经济带来空前的繁荣,也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良...  相似文献   

17.
三峡区域是一片神秘的土地。她既承载了丰厚的历史积淀,也充满了勃勃的现代生机。不仅因其雄壮、秀美的自然景色,悠久、厚重的文化底蕴,以及川鄂咽喉的战略地位而闻名遐迩,更因三峡工程的兴建而举世瞩目。随着上世纪末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的兴建,三峡区域逐  相似文献   

18.
戴璐 《金陵瞭望》2011,(35):74-74
百里秦淮,蜿蜒曲折,如一条彩练,横系在石城腰间。这是一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七百万南京人共同书写着属于这片土地的传奇。时光荏苒,厚重的岁月翻过一页又一页,那些过往的画面被永久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挥之不去。回望2005年,那一列蓝色的列车驶进了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生活,在夏末秋初,卷带来清凉的风。  相似文献   

19.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了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和一支新型的劳动大军。如若只是顾及经济建设而忽略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这不仅仅会拖慢地方经济建设的步伐,更会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已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尽管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但是在农村实行的最基本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中,土地到底由谁来承包的问题还是一个不很明确的问题。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所存在的许多问题中(如产权关系不清、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农地使用权流转困难、规模经营难以实现、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土地问题可以说是一个最基本的也是最棘手的问题,也是下一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而制约当前农村土地问题解决的一个障碍就是承包人员的身份问题,谁首先拥有资格来承包或经营土地?这个问题不解决,产生在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