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体育仲裁必须有法可依,我国体育仲裁立法虽然有相关规定,但相当薄弱。将来我国制定体育仲裁专门立法,首先应当明确立法宗旨,我国体育仲裁应当以调整体育关系、解决体育纠纷、规范体育仲裁行为作为立法宗旨。  相似文献   

2.
仲裁司法监督制度是为确保仲裁正常发展而设置的最后一道程序保障。我国立法确认的仲裁司法监督制度不仅与现今仲裁立法趋势不符,而且会导致不良后果。文章在借鉴、参考相关立法规定的基础上,通过规制仲裁司法审查的范围,提出完善仲裁司法监督制度的相关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3.
由于不同国家对于重新仲裁制度的认识和定性不同,其立法例通常呈现多样态势。有的国家立法不承认重新仲裁,有的将其定位为提出仲裁裁决异议的后果之一,有的将其定位为提出仲裁裁决异议的方式之一。我国现有立法将其归类为提出仲裁裁决异议的后果之一,且属于异议程序中的重新仲裁。立法例的梳理及我国立法例定位的确定,有助于构建符合我国法制环境的重新仲裁的具体制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体育仲裁的立法原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体育职业化以及各项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种体育纠纷逐渐增多,体育仲裁越来越受到关注,体育仲裁立法已迫在眉睫。而为解决日益膨胀的体育纠纷,节约社会成本,各国纷纷寻求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中国体育仲裁立法首先要解决的是立法原则,体育仲裁立法应当以自愿、公正、效率作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中止诉讼程序和强制执行仲裁协议,是法院保证仲裁协议有效实现和支持仲裁健康发展的重要表现。目前,各国在诉讼程序中止问题上已基本达成共识,有关的立法和实践也渐趋一致,但对法院强制执行仲裁协议的问题则尚存分歧。新的国际立法趋势是承认法院有命令强制执行仲裁协议的权力。我国在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仲裁立法的过程中,无疑应对国际的普遍实践和新的立法趋势作出客观的分析和理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中止诉讼程序和强制执行仲裁协议,是法院保证仲裁协议有效实现和支持仲裁健康发展的重要表现。目前,各国在诉讼程序中止问题上已基本达成共识,有关的立法和实践也渐趋一致,但对法院强制执行仲裁协议的问题则尚存分歧。新的国际立法趋势是承认法院有命令强制执行仲裁协议的权力。我国在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仲裁立法的过程中,无疑应对国际的普遍实践和新的立法趋势作出客观的分析和理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在WTO环境下,中国仲裁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日趋凸现,不能适应WTO客观要求和国际统一化立法趋势,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特殊的立法环境。在WTO环境下,应当完善中国仲裁法律,强化中国仲裁制度的法律国际化特征,加强意思自治和独立仲裁原则,建立临时仲裁制度和执行保全制度,并借鉴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关于仲裁的立法理念。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我国原有仲裁制度有立法分散、范围广泛和仲裁依附于行政机关等弊病;我国仲裁法的出台是立法的一个重大突破,它确立了统一的仲裁制度,界定了范围,又突出了仲裁的民间性和仲裁自愿性的特点;而仲裁要实现其价值目标,则需要社会仲裁法律意识、仲裁机构办案能力、法院支持监督和仲裁理论作指导等条件做保障。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劳动仲裁立法有关时效规定的不足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劳动法律制度,本文对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中的相关概念作了一定分析,并就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起算日、劳动仲裁时效的性质以及仲裁时效与诉讼时效的联系和区别等问题进行了立法探讨,提出了加强与完善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相关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考察了我国仲裁立法的历史进程,较深入地探讨了国内仲裁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仲裁实践的影响。作者认为,我国仲裁立法在仲裁委员会的民间性、仲裁的种类、仲裁员的国籍、仲裁员与指定方的关系、仲裁裁决的理由、仲裁裁决的审查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弊端或不足,因此,尽快就这些问题对我国仲裁法进行适当修改,乃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国内仲裁制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沿海与内地之间:武汉对外开放的非典型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晚清时期,我国内陆城市和沿海城市的影响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传统上属“次要性”和“异质性”的沿海城市由传统向近代转型,随着沿海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和沿海城市体系的逐步形成,沿海社会与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与文化的边缘性地位不复存在,开始以一种新型的甚至主流文化的姿态对内地社会文化发生影响。汉口地处内陆又直通海洋,兼有沿海和内陆双重优势的区位格局,在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中充当着跳板、桥梁和中间人的角色。其早期现代化介于沿海和内陆之间,亦土亦洋,亦中亦西,传统与现代并存,城市与乡村同处,开放与封闭交织。  相似文献   

12.
汉英语言性别歧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歧视并不是语言本身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而是特定的文化意识在语言中的反应。东西方社会中都存在着性别歧视倾向,因而语言上也不可避免地出现性别歧视现象。通过论述汉英语言中性别歧视用语的表现形式,分析其产生和持续的社会、文化根源,揭示了汉英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都是社会、文化因素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管理手段,行政合同是行政权扩张和现代公共行政兴起的结果。行政合同在性质上表现为行政性与契约性、公法性与私法性、行政性与民事性的结合,在法律适用上则表现为行政实体法与程序法、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的混合适用与选择适用。解决好行政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既要遵循行政法、民法与合同法的一般原则,全面适用行政实体法与程序法,准确适用行政诉讼法,恰当援用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也要采用类推方法适用法律,进而使行政合同案件得到公平、公正、合理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黑格尔和孔子都是保守主义者,原因有三.第一,黑格尔与孔子都想竭力维护一种政治秩序,而且是通过道德秩序(黑格尔强调的是伦理秩序)的天然正当性而体现出来的政治秩序.第二,他们都生活在传统之中,通过一直存留到现在的"过去"来介人历史,理解现在.第三,他们都推崇有机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在孔子那里是"家",移孝作忠,天下太平,"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在黑格尔那里,家庭关系中并未讲到"孝"有多么重要,尽管他也讲了亲情(以希腊悲剧<安提戈涅>为例)与爱的直接性,但更突出的是"个别的家庭成员对其作为实体的家庭整体之间的关系,这样,个别家庭成员的行动和现实才能以家庭为其目的和内容",然后再把这种家庭的实体性上升为国家.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讨论了普遍性(正题,家庭或家族的道德传统与公众意见)与特殊性(那种对普遗性而言起到破坏性作用的否定性力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如何使特殊性的概念(自由、权利、法、正义、义务等)达到具体的问题,并在最后分析了孔子与黑格尔的政治学说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学校教育不仅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且儒学也是少数民族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与汉族地区的儒学教育不同的是在一些少数民族的儒学教育中,有所谓"蕃学"和"汉学"之分,实行蕃、汉双语文教学,重视本民族语文和汉语文两种语文的学习。我国少数民族的双语文教学不仅源远流长,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兼通双语文的人才,而且始终受到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反垄断法和价格法都对价格垄断行为进行调整,因此对这两部法律进行比较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反垄断法和价格法之间既存在着冲突也存在协调关系。为协调反垄断法和价格法之间的冲突,应该明确两部法律各自的价值取向;在两部法律中规定相衔接的价格违法行为界定标准;在两部法律中规定相衔接的价格违法行为调整方式;利用反垄断法的豁免制度与价格法相关内容进行衔接。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主义是对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期各种文艺思潮的概括,表现主义也是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期的席卷整个欧洲和北美,涉及到文学、美术、音乐等多个领域的一场文艺运动.二者在许多方面有契合之处,主要体现为:一、在精神实质上,二者都以深重的危机感和变革意识为鲜明特征;二、在艺术手法上,二者都主要采用了"表现法".  相似文献   

18.
舍勒和海德格尔都放弃了死亡的经验性观点,认为死亡是自我生命的本质组成部分,不过,舍勒把死亡归属于意识的直观确定性,而海德格尔把其归属于此在的存在。二者都把死亡奠基在不同客观时间的现象学时间,不过在舍勒那里是内在时间意识,在海德格尔是更加复杂的时间性。二者都区分了本真的死亡观和非本真的死亡观,不过,对非本真性死亡观的批判在舍勒那里体现为对现代欧洲人的批评,在海德格尔那里体现为对常人的批评。  相似文献   

19.
“含混”与“不确定性”同为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重要批评术语,都指意义的难以确定性,二者都和语境有关,在方法上都采用关注语言细节的“细读法”。然而,由于它们分别隶属于新批评和后结构主义,二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别。首先,产生含混的语境是饱和的、可穷尽的,而产生不确定性的语境则是非饱和的、不可穷尽的;其次,从含混到不确定性是批评重心从文本向读者的转向。  相似文献   

20.
腐败的发生和治理都可以从人的本性去探究。自律与他律,前者注重调动主观自觉,后者着眼于强化客观制约,它们是中国和西方国家治理腐败的基本模式,分别根植于"人性善"和"人性恶"的人性假设,各自存在相应的缺陷。在分析两种腐败治理模式的人性假设与主要缺陷的基础上,总结我国反腐工作存在的不足,借鉴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的腐败治理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我国腐败治理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