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介绍了我国型焦工艺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空间,主要对型焦成型工艺、成型机理及影响型焦质量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料种类、原料粒度、热解温度和粘结剂性质是影响型焦质量的主要因素;型焦成型工艺主要有冷压、热压、生物质型焦等;型焦成形过程中,液相胶质体的数量和质量是关键,随着温度升高,胶质体不断分解、缩聚和固化形成半焦,温度进一步升高,缩聚反应进一步发展,半焦体积收缩,最终变成具有一定块度和强度的银灰色并具有金属光泽的焦炭。  相似文献   

2.
借助自制的两级固定床热解装置、气相色谱分析仪以及扫描电镜(SEM)等设备,在热解温度700 ℃、催化裂解温度700~900 ℃的条件下,以特种焦、白云石、高铝质多孔熟料为催化剂研究了生物质焦油裂解催化剂的微观结构与催化特性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工作以锯末为生物质原料,以过热水蒸汽为气化剂。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微观结构与其催化特性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从微观结构看,特种焦的特征是: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孔径分布广;白云石则具有不规则裂隙以及不规则鳞片状晶体表面的特征;而高铝质多孔熟料具有裂隙相对规则、晶粒表面相对平滑的特征。实验数据表明:三者在生物质焦油转化率、产气率、产气成分、气体热值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生物质是一种再生的能源资源,通过热解液化技术可将生物质(木屑、秸杆、稻壳及甘蔗渣等)有机废弃物液化为生物质油。本文介绍了自行设计的以旋转锥反应器为核心的闪速热解系统及反应器的工作原理,并对热载体在反应器内的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系统可确定热载体在旋转锥不同锥角、不同旋转角频率ω下,足以影响生物质油产率的重要参数一一固体滞留期t,为反应器的设计提供了极为方便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低变质煤的热解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低变质煤的储量十分丰富,对其充分有效的利用可以极大的缓减当前资源紧缺的现状,同时也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而对低变质煤进行热解处理是比较常用的方式。微波热解技术是一种节能高效、加热速率高、反应速率快的新型煤炭转化技术,在煤、油页岩及生物质等综合利用领域有着广泛的前景。在对我国低变质煤资源性质、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煤的低温热解技术及微波热解技术的研究发展现状和利用情况,研究了低变质煤的热解特性。  相似文献   

5.
科技论文的质量和数量是科技产出的重要指标。本文以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2001—2007年期间被收录的有关生物质能研究方面的论文。文章通过对生物质发电、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质热解、生物质气化、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6个方面论文的发表年代、期刊、研究机构、研究主题的分布定量分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在高效转化利用生物质能方面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对低温热解处理前后的兖州和大同煤制得的焦炭进行了各项指标的研究。经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因含氧官能团的部分脱除,故对所得焦炭的性质产生影响。通过对兖州焦炭250℃低温热解处理和焦孔结构参数的测定,得出其分形维数较原煤焦值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7.
考察温度、颗粒度等热解条件对废轮胎热解行为的影响。采用程序升温热天平仪考察温度、颗粒度对废轮胎热失重的影响;采用管式反应器考察温度、颗粒度对热解产品(包括热解气、热解油和粗炭黑)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温度是影响废轮胎热解产品收率的关键因素,400~550°C时热解失重速率最快,超过550°C接近完全热解;若废轮胎热解以得到热解油为目的,温度控制在400~500°C时,热解油产率最高。颗粒大小也是影响产品收率的重要因素,在400~550°C,随着颗粒度的增加废轮胎热解更加完全,粒径为0.3 mm和5.0 mm的废轮胎颗粒热解活化能分别为73.1 kJ/m o l和55.8 kJ/m o l;颗粒度对产品收率的影响也很大,而当颗粒度超过5 mm时对热解产品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利用 WZR-1A 型精密微电脑量热计系统地测量了食用花生油的恒容燃烧热。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基准物质,放入氧弹中充入高压纯氧,将测试样品在氧弹中完全燃烧,并记录燃烧前后时间与量热计温度变化数据,运用仪器所带的数据处理软件计算出仪器热容量,然后再准确称取一定量的食用花生油,装入已准确测定热值的燃烧胶囊中后,将测试数据用自编的计算机处理程序对测试数据处理,从而得到食用花生油的燃烧热值。此法准确、简便、实用,可用于日常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9.
林木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十分重要和有效的现代生物质能源利用方式,在我国的发展时机已经日趋成熟。我国丰富的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和大量的宜林荒山荒地为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基础。基于2005年对我国部分省区林木生物质资源调查和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对各类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的潜力进行初步估计;并从森林多功能性、林业可持续经营和产业发展的阶段等方面对我国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的可利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利用WZR-1A型精密微电脑量热计系统地测量了蜂蜜的恒容燃烧热。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基准物质,放入氧弹中充入高压纯氧,将测试样品在氧弹中完全燃烧,并记录燃烧前后时间与量热计温度变化数据,运用仪器所带的数据处理软件计算出仪器热容量,然后再准确称取一定量的蜂蜜,装入已准确测定热值的燃烧胶囊中后,将测试数据用自编的计算机处理程序对测试数据处理,从而得到蜂蜜的燃烧热值。此法准确、简便、实用,可用于日常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1.
利用乙二胺合钴([Co(en)3]2+)能络合NO和活化氧分子的特性,同时进行NO的氧化和吸收,从而将烟气中难溶于水的NO氧化为易溶于水的NO2,并转化为硝酸根和亚硝酸根。对乙二胺合钴溶液脱除NO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索,并研究了氧气、pH、不同脱硫剂对NO脱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烟气中的氧气有利于NO的脱除;当气相中存在氧气时,溶液的最佳pH是12.86;添加氧化钙和氢氧化钙的溶液具有较高的NO脱除率;氧化钙的最佳加入量是1.8 g/L。  相似文献   

12.
果树在其生命过程中,需要碳、氢、氧、氮、磷、钾等,16种元素。其中,碳、氢、氧、氮、磷、钾需要量最大,称为大量元素,其它需要量较少,称为微量元素。碳、氢、氧主要来自空气和水。氮、磷、钾等主要来自肥料。果树所需的各种元  相似文献   

13.
造纸污泥催化热解特性及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综合分析仪对造纸污泥在氮气气氛下进行热解和催化热解,研究了造纸污泥的热解、催化热解特性及其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污泥在氮气气氛下热解的最大失重速率为815.3℃时的一7.89%/mln,同时氮气气氛下的热解在这个温度段只有一个明显失重峰.催化剂对污泥热解的影响主要在中高温度段,催化剂对污泥热解活化能影响的大小排序如下:Mn02〉A1203〉MgO〉Fe203〉CuO〉CaO.  相似文献   

14.
对湖南引种的邓恩桉、多枝桉、赤桉、巨桉、广叶桉、樟脑桉、小果灰桉等7种桉树进行了化学成分与热值的测定.结果表明:其化学性质与国内引种的桉树相比略有差异,纤维素含量较低,在41%~45%之间,木素含量较高,在24%~30%之间,多戊糖含量较高,在20%~29%之间,有机抽提物、冷水抽提物、热水抽提物含量较低,1%N aOH抽提物含量较高;其热值分析结果与煤、石油其它燃料相比,热值较小,灰分少,没有硫磺等污染物.  相似文献   

15.
借助热重分析仪,对褐煤进行了热解失重规律研究,并讨论了实验条件对褐煤热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褐煤热解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升温速率对褐煤热解有一定的影响,其它因素对褐煤热解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林木生物质能源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和利用潜力。目前我国林木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资源分类及资源量的估计方法也有待统一和完善。基于对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的概念界定及其主要来源,对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进行分类,并采用自下而上的估计方法,结合我国最新的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分析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各组成部分的资源量和可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无机含氧酸是一类很重要的无机化合物,一般用通式HnRo_m表示。其中R为正价元素。含氧酸分子常以正价元素为中心,而氢和氧则以OH~-、O~(2-)或H~+的形式结合在该正价元素的周围,故也可将其通式表示为: RO_m(OH)_m其中R:常称中心成酸元素或中心原子 m:非羟基氧原于数 n:羟基数 不同的无机含氧酸,其酸强度有很大的差别,但它们的差别在各同类物质中又都有一定  相似文献   

18.
林木生物质能源区域发展潜力的评价是林木生物质能源合理、有效开发和利用的基础及前提,影响着其未来的发展规模、发展战略以及发展可持续性.基于2013年中国31个省区相关数据,引用PSR理论模型构建林木生物质能源区域发展潜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法和TOPSIS法对各省市的林木生物质能源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将各省市林木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潜力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4个等级,指明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产业发展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固体生物质燃料是一种高效的清洁能源,可以替代化石燃料,缓解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困境。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固体生物质燃料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炼和总结,找出阻碍固体生物质燃料产业链各子系统发展的核心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可为制订推进固体生物质燃料产业发展的政策方案提供事实依据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0.
生物质固化成型技术具有提高生物质体积密度、能量密度的优势。为了更好地了解生物质成型过程的机理、节约成本,并且获得高品质的生物质成型燃料,综述了国内外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生物质成型过程及成型设备的研究进展,并且总结了生物质固化成型仿真技术发展的不足及趋势。针对国内外学者对成型时的静水压应力、等效应变、载荷位移关系、温度场,以及对成型设备和成型模具参数的改进与优化等进行的有限元分析研究,总结了各因素之间的影响规律,展望了成型仿真的发展趋势,为生物质固化成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