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常明明 《学术论坛》2007,5(3):97-100
重农主义学派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学说,它的主要经济思想是视农业为根本,大力发展农业,自其形成以来,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认为,重农主义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主张对解决现代“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云在卫生福利、教育福利、住房福利、文化康乐及其他福利等方面提出过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及政策主张,这些思想及政策主张不仅在当时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今天我们搞好社会福利事业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樊端成 《天府新论》2008,3(2):135-138
为解决农民问题,实现天下"太平",太平天国提出了自己的经济政策主张.由于一些经济政策主张是错误的,直接违背农民的利益,而另一些经济政策主张又未能实施,农民问题依然.但是,太平天国平分土地的主张否定封建地主所有制,有利于农民摆脱封建剥削和资本主义萌芽成长.同时,太平天国主张发展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有利于"跳出"农业解决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4.
试论周恩来的经济建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周恩来的经济建设思想李炳炎(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教授南京210004)周恩来在长期领导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提出了许多关于经济建设的思想和政策主张,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亲手描绘的社会主义现...  相似文献   

5.
社会环境的变化、国家就业制度的改革、经济结构和专业制度的调整、大学生入校前后观念的变化以及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等,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产生重要影响,解决择业中的思想问题,离不开国家、社会、高校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高校主要要从形势教育、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爱岗敬业教育、综合心理素质教育及创业教育入手,解决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就业压力增大,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了解就业思想,把握就业方向,掌握就业动态,改善就业条件,缓解就业压力,解决就业难题,分析就业困难的原因,查找就业矛盾的重心,提高就业质量,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7.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潮中的芝加哥学派和新奥地利学派,对今天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以及经济政策主张的变化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米尔顿·弗里德曼和弗里德里希·A·哈耶克作为两大学派的奠基者、旗手和领袖,在具体的经济理论、政策主张和思想方法方面却有着巨大差异,甚至是"对立的"观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的经济学研究方法论不同.哈耶克依托古典自由市场理念的、自然发展的极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与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人们知识和信息"有限理性"的认识造成的;弗里德曼则推崇实证的经济学方法论,强调经济理论的预测功能而忽略其他方面,这为经济学各种理论模型的构造打开了方便之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大多是在弗里德曼和哈耶克两种方法论方向上发展的.在我们了解和研究当代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各个流派的理论和政策主张时,对其方法论同样应该给予充分关注和了解,给予恰当把握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学生创业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如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关乎社会和谐、民心稳定的大事,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和解决就业,是当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重要手段,这在当前总体就业形势紧张时期具有积极意义。文章主要对当前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政策法规不完善、学校创业教育滞后、家庭观念制约以及创业者自身能力欠缺等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郭海儒 《学术研究》2006,(12):40-45
凯恩斯一直把币值稳定视为关系到资本主义制度兴衰存亡的重大政治问题,其货币思想的中心就是保持币值的相对稳定,并为此提出一系列协调国际经济关系的政策主张。本文深入探究凯恩斯币值稳定思想的起源和他所提出的对外政策主张,分析历史上美国耍弄过的“汇率戏法”及其实质,为我国开始实行有管理的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提供强有力的史实证明和建设性的对策,为国际社会确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处理国际经济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也为我国的和平发展以及营建和谐世界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就业形势难是当前高校面临的普遍问题,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急需完善高校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指导体制,实施多元化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模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实践的结合,加强高校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和职业观,加强高校诚信就业制度建设,建立学生就业诚信档案,完善诚信就业监督机制,整合和创新高校就业辅导思政教育团队多元化资源。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党和政府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难题,我国每年日益增长的大学毕业生由于种种复杂原因面临就业歧视、就业压力大、就业焦虑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困扰着每一个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如何找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尤为重要。对自然失业现象的分析有助于从根源上找到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而我国目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解决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执政的重点。其实,失业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也在不断探索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失业保险法律制度。从西方诸国的立法实践中可发现这样的事实,首先政府是解决失业问题的主要推动力量,其次要注重失业保险法律两个主要功能,即失业救济和就业保障的协调发挥,两者不能偏废。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独立学院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造成独立学院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原因很多,除了大学毕业生人数剧增产生的就业压力外,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结构不科学、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不现实、学校创业教育滞后等,更是造成独立学院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主要原因。为此,解决独立学院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必须将大学生失业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以研究,特别是要采取措施科学调控高等教育规模、合理调整独立学院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深入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从而解决独立学院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充分就业状态及其发展陷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宪忠 《齐鲁学刊》2004,(6):152-155
人力资源配置效率高低的根本标志就是就业或失业程度,国际主流经济学把充分就业定义为消灭了非自愿失业的就业状态。市场供求规律调节和市场经济所特有的人口规律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就是供过于求的劳动力作为失业人口而存在,这是一切市场经济的常态。失业人口流动是市场经济高效率运行的根本原因所在。充分就业作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追求的最优发展状态,归根结底是有利于人的发展的。入世后并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的现代中国,仍然存在传统非效率就业的巨大路径依赖性,因此应尽快走出"充分就业陷阱"。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调查(LFS)是一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为政府及时了解和掌握我国劳动力的就业和失业情况,研究制订劳动就业政策,加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许多发达国家劳动力调查开展的较早,有关抽样设计和调查估计问题的研究都较为成熟.我国劳动力独立调查起步较晚,一些相关问题的研究还没开始.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劳动力调查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对我国劳动力调查方案的设计给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Despite the contraction of many male-dominated occupations, men have made limited progress in entering female-dominated jobs. Using monthly employment histories from the SIPP, we examine whether individual economic conditions—such as a period of unemployment—are associated with men subsequently pursuing female-dominated work. Specifically, we ask whether men are more likely to enter female-dominated jobs after unemployment, compared to men who take a new job directly from employment. We find that unemploym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 odds of men entering female-dominated work among men who make job transitions. By examining changes in occupational prestige as well as wage differences before and after unemployment, we also find that entering a female-dominated job (compared to other job types) may help men mitigate common scarring effects of unemployment such as wage losses and occupational prestige downgrades. Accordingly, this study reveals a critical occupational route that may allow men to remain upwardly mobile after involuntary unemployment.  相似文献   

17.
杨怀印  史册 《学术探索》2014,(5):152-156
美国社区就业是得到国际普遍认可的大学生择业模式,其特点就是立法、政府(教育、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与学校、社区的合作促进就业的制度设计。其中鼓励在校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就业预备模式的实质,就是规避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毕业即失业"现象,使得教育和劳动就业部门、学校、社区和学生群体形成共同自由择业的合力。与美国不同,我国现行劳动预备制度排除了高校毕业生,特点是通过劳动技能培训、发证,促使初、高中毕业生走进劳动力市场。但自2004年高校扩招后,"毕业即失业"或毕业后滞后待业现象越来越呈现规模化。如何走出高校毕业生的择业困局,美国的社区就业模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新农村就业是解决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与大学生发挥才能的重要平台,而新农村就业模式则成为影响此项工程的重要因素。针对河北省大学生新农村就业模式存在诸如政府主导运行模式与财政困难、就业岗位单一与就业方式局限等问题,提出了构建综合模式,发挥市场主体功能的具体思路。并就就业平台多样化、就业形式多样化等市场主体作用体现给予详细的论述。另外,从政府主导作用、大学生新农村教育等方面予以思考。  相似文献   

19.
将内部人协议引起的失业呆滞引入NK-DSGE模型,分析失业呆滞对我国失业及其持续性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失业呆滞不仅影响了外生冲击下失业的动态反应及其持续性,并且对宏观经济及劳动力市场造成了永久性伤害.进一步分析失业呆滞显著存在背景下不同货币政策机制的效应,结果显示:失业呆滞几乎不能影响最优货币政策机制对失业的稳定作用;而在Evans规则下,失业呆滞显著影响了货币政策对外生冲击下失业动态的影响,失业问题在短期中难以有效缓解,但相比基准货币政策机制,Evans规则仍实现了社会福利的相对改进.因此,通过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打破行政性用人体制,促进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进而消除失业呆滞的制度性诱因,将有利于发挥Evans规则对劳动力市场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Past unemployment may have a pervasive psychological impact that occurs across nations. We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unemployment events across working life and subsequent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cross 14 European countries. Additionally, we consider the influence of between-country differences in labour market institutions and conditions on the cross-country well-being effects of unemployment. Data detailing life-long employment trajectories and contemporary life conditions are drawn from the Survey of Health, Ageing and Retirement in Europe. The well-being impact of unemployment is modeled using linear, multi-level specifications. Each six-month spell of past unemployment is found to predict reduced quality of life and life satisfaction after the age of 50, having adjusted for a broad range of individual and country-specific covariates. In contrast, the impact of past unemployment on depression is explained by individual demographic factors. We identify the first comparative long-term evidence that unemployment welfare scarring may be a broad, international phenomen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