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现代乡镇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镇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构建现代乡镇制度,这是国家社会化转型的基本要求.依据国家与乡村社会力量的对比和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当地的社会经济基础,各地的乡镇体系构造可以因地制宜地选择"镇政"、"乡派"或"镇政乡派"等不同形式.构建现代乡镇制度,离不开乡镇权力结构的重构和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合作.但是,无论采取何种形式,构建现代乡镇制度关键是重构乡镇权力,使之形成"官民"二元一体的权力结构,最终建立和谐、民主、合作的现代乡镇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2.
农民自由发展与乡镇体制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行的乡镇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强化权力的制度安排,这种体制的最大弊端在于限制和束缚了农民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进行的多轮乡镇机构改革之所以收效甚微,根本原因是没有抓住“促进农民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个关键。2003年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中认为,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绩根本在于中国人民“基于自由的创造”。完全的个人自由和充分的个性发展,不仅是个人幸福所系,而且是国家繁荣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农民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离不开乡镇体制的重构。在托克维尔看来,“在各种自由中最难实现的乡镇自由…  相似文献   

3.
乡镇市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劲松 《文史哲》2004,1(2):161-168
随着乡镇市场经济的发展,乡镇市民社会及其利益代表组织也快速兴起。政府主导型现代化模式在农村的终结、政府因管理失灵而从乡镇市场中淡出以及国家权力退出导致乡镇公共服务真空是其兴起的时代背景。乡镇市民社会的阶层主要有:乡镇私营企业主阶层、乡镇个体工商户阶层、乡镇农民精英阶层、乡镇外来务工人员阶层和外出务工的农民阶层,其利益组织既有体制内的非政府组织,也有体制外的组织,其兴起的特点主要有过渡性、非农性、脆弱性和连接性。乡镇市民社会对于乡镇政治和经济生活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乡镇政府对于乡镇市民社会的治理有四个方面的路径:放权又树威;推动其自治与自律;确认其利益诉求;促进其文化转型。  相似文献   

4.
农村的税费改革使得乡镇财政收入大大减少,同时由于缺少增加乡镇财政收入的其他可替代税源导致乡镇债务包袱日益加重、收支缺口增大,机构运转困难资金的不足使得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乡镇财政的管理混乱。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进行税费改革后乡镇管理模式转变,由过去的国家利用乡镇对农村间接治理模式转型为主要由国家直接治理和乡镇间接管理相结合的模式,要把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能转变到服务和保障上来,并加强对乡镇政府行使权力的管理和监督。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经济转型与国家治理模式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引入"国家治理模式"的概念,试图从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互动中来理解体制转变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中国经济转型所取得的成功缘于国家治理模式的变革,但是其最积极的变化体现在市场发育方面,有关政府、社会方面的改革仍比较滞后.在经济转型新阶段,如何协调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是构建现代国家治理模式的最大挑战,其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国家能力的重构.  相似文献   

6.
最近10年,经济转型呈现出从繁荣到危机的路径演化轨迹.2008-200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给转型国家造成严重冲击.危机的爆发和扩散暴露出转型国家治理模式重构过程中累积的治理危机.后危机时代,转型国家需要对原有治理模式作出深刻变革和调整.其核心任务是重新定位国家角色,培育和增进国家能力;建立社会规制型市场经济体制,改变依附性发展模式,增强本国经济发展的自主性;以综合性的社会政策整合社会秩序与扶持社会发展,为转型深化和经济发展奠定和谐稳固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7.
从现代国家政权建设的视角,通过考察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乡镇体制变迁并总结其经验、吸取教训,可以梳理出近代以来乡镇体制的变迁逻辑与发展规律,以期探索现代乡镇治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与原则、发现未来乡镇治理体制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现行地方行政体制中,乡(镇)作为基层政权其党委、政府、人大、纪检、人武五大班子俱全,存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财政紧张等弊病。针对这种情况,目前一些地方开始推行“乡镇合并”“撤乡并镇”的改革。笔者深感在乡镇建制方面,有许多属于不同层次的(一般的和具体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在当前的改革中加以借鉴,这里择其要者略加阐述。一、乡镇一级行政建制有其历史合理性,不可能根本废除面对现行乡镇机构过于臃肿的弊病,有一种意见以中国古代县以下不设治的事实为依据,主张撤销乡镇一级行政。但这是不切实际的。中国古代的地…  相似文献   

9.
国家与社会关系下乡镇治理研究应考虑的三个层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荣君 《理论界》2008,(11):37-38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治理模式,需要从国家、社会以及国家与社会的衔接三个层面来进行全面的考量,从而实现这三个层面共容共契的合作共治。  相似文献   

10.
村落视野中的乡镇政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农村出现了严重的伦理性危机,其原因是构成中国农民安身立命基础的本体性价值出现了危机。中国农民的传统本体性价值是以孝文化为核心的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和养儿防老。新中国成立以来,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型以及代际价值冲突,导致农民传统本体性价值发生变迁。农村出现的严重的伦理性危机,对乡镇政权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而经过机构改革之后的乡镇政权能否应对和解决此危机?这些问题都构成了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理解乡镇机构生长的逻辑,必须将其置入国家、社会与官僚机器三维视野予以考察.它是国家权力的"集装器",又有乡村社会赋予的社会权力,还具有拓展自主利益的官僚权力,依靠强制性或规劝性技术实现权力的弥散.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农民的分散性,对乡镇机构权力规训的软弱正在侵蚀其正常生存机制.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乡镇政权组织系统的职能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2年以来,中国重建的乡镇政权组织系统在横向分化和纵向分化上都得到较大的发展,这是中国基层政治民主得以生长、发展的基础。但这种分化过程是不彻底的,主要表现为权力多中心、条块分割、非制度化和权责关系不明。这些不彻底的职能分化因素,既不利于增强乡镇政权、特别是乡镇政府的政治合法性,也不利于乡镇基层政治民主实践的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13.
结构功能分析中的乡镇体制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镇体制改革的关键就是要突破现行乡镇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破解乡镇政府职、权、责不统一的“半官僚制”。在这一过程中必须立足于当前农村社会服务、国家行政管理和社会控制等功能要求以及农村社会的基本情势来进行制度创新和结构性调整。本文在这种功能决定结构设置,结构设置要适应现实环境的思路中提出了“重镇改市、乡(镇)派村治”改革模式,并对此作了系统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作为长期在国家级贫困县图书馆工作的人员,我们对贫困地区乡镇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面临的困难深有感触,就此谈一点个人看法。 一、发展乡镇图书馆的重要意义 乡镇图书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农村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广大农牧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尤其是贫困地区的乡镇图书馆。肩负的使命更加具有深远意义:只有真正把贫困地区乡镇图书馆建设好,才能使其成为基层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经济发展的推力以及文化生活的阵地。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对乡镇工业的调控必须要有新的思路。本文结合浙江实际,通过对改革开放十多年来乡镇工业发展的回顾与评价,提出乡镇工业市场导向与政府调控结合的目标模式。 一、乡镇工业发展中计划与市场作用评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市场取向改革,实际上也是探索计划与市场实现有机结合的过程,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都直接影响着乡镇工业的发展。 (一)计划对乡镇工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乡镇党政领导的执行力,事关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山西省乡镇领导在转型跨越发展中,能把握大局,执行政策时处置恰当,使山西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良好局面。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乡镇政府在人、财方面的匮乏,以及缺乏有效的制度建设,影响了执行力的发挥。提高乡镇党政领导执行力,需要从转变职能,规范行为,加强政策宣传和作风建设,理顺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关系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7.
乡镇与乡村社会关系中的紧张因素及其矫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后,乡镇与乡村社会间逐渐形成了一种乡镇有限主导的互动关系,该关系形态从总体上讲有助于乡村社会的现代化发展。然而在当下乡镇与乡村社会的互动关系中也存在着一些紧张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乡镇权力过度扩张与公共治理能力下降并行的悖论,不利于乡镇与乡村社会良性互动的展开,进而制约和阻碍乡村社会现代化转型的顺利实现,故而有必要对之加以矫治。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以来中国乡镇体制的变革与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乡镇体制改革是政治学与公共行政学界持续多年的热点话题,乡镇体制应该如何改革,乃至乡镇一级政府是否应该继续存在的问题,当今学者的看法大相径庭。既有的研究大多局限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本文从大历史的视野,运用政治学的国家政权建设理论,全面考察了晚清以来我国乡镇体制的变革历程,揭示乡镇行政管理体制与地方社会发展之内在关系,通过对乡村治理和地方政府建设的本土资源的深度发掘,从历史和逻辑的整合中思考了如何推进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化过渡和转型的关键时期,与社会形态和文明形态的演进和更迭相伴随、相激荡的,是当代中国的文化转型与价值重构。从哲学的视角来看,文化全球化与文化现代性构成了当代中国文化转型与价值重构的基本语境,化解文化冲突、延绵文化传统、促进文化共识、实现文化自觉是当代中国文化转型与价值重构的内在要求,古今融合、中外互补、存异求同、综合创新是当代中国文化转型与价值重构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0.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管理转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一个事关国家整体效益可持续发展的中远期重大战略,也是管理转型的基本依据。管理转型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变量,是基于这种转变引致经济效益来源及其决定因素发生重大变化而提出的管理新要求,其内容主要有基于所有权结构制度安排的管理者遴选机制变革、管理模式创新、组织主体与动力重构、转型的阶段推进等。从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要求出发,管理转型要在状态、结构、过程上保证协调与配套作用发挥,需从思想层面上确立转型管理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