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曾五一 《上海统计》1994,(11):15-18
准确地测算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总需求,是正确地判断宏观经济形势进而有玖地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前提。本文拟在现有的货币流通速度法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改进的设想,并利用有关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一、货币流通速度法这一方法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理论。其基本思路是:总需求的规模主要受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一定的货币供应量形成一定的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要,货币供应量越大总需求的规模也越大。因此,只要用一定时期内的货币量乘上货币流通速度便可以测算出同一时期的社会总需求。  相似文献   

2.
我国信贷规模与货币供应量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使用因果关系检验和非线性协整等经济计量方法分析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这两个与流动性过剩紧密相关的货币政策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果关系检验发现,信贷规模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从货币供应量到信贷规模的单向Granger因单关系,同时又存在即期因果关系(instan-taneous causality)。非线性协整检验结果支持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非线性协整关系,并发现在不同的状态中货币供应量的误差修正效应均比信贷规模大,反映了在由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组成的系统中货币供应量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近年来刚发展的DAG方法对我国的货币供给、投资、GDP和通货膨胀的因果关系进行研究。相比较以前的分析,DAG方法可为宏观经济变量的结构VAR模型新息项的过度识别提供限制,能同时给出经济变量的同期和动态因果关系。实证研究表明:投资和货币供给量是我国GDP增长的同期原因,又是经济增长的短期和长期原因,说明我国货币政策的非中性。货币市场主要受货币政策实施结果影响,而货币供应量和投资对通货膨胀长期都有显著影响,且投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4.
程凌  张金水 《统计研究》2006,23(7):11-17
一、理论综述货币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宏观经济学和货币经济学的核心问题。货币在引发和传导经济波动中的角色是产生意见分歧的焦点之一。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在短期内货币供应对实际经济有重要影响。但是,货币供应在长期内对实际经济的影响如何?到目前为止,经济学家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存在重大分歧。弗里德曼曾提出过一个命题,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即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将导致通货膨胀。目前,对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研究大都从两者之间的计量经济学关系检验着手。例如:一些基于向量…  相似文献   

5.
陈炳才 《统计研究》1989,6(1):15-18
一、货币扩张的根源 在货币主义者看来,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中央银行发行货币过多,因而制止通货膨胀的根本措施是抽紧银根,控制货币发行。近年来,国内有研究主张用货币交易方程式来考察物价变动,并认为一定时期内的通货膨胀水平是由货币供给增长率、经济增长率、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决定的,其意也在于说明货币扩张是通货膨胀的主要根源。 货币扩张真是通货膨胀的根源吗?值得怀疑。通常情况下,货币扩张并不是中央银行的蓄意行为,而是经济体系本身(包括体制)内在冲动所提出要求的结果。因而,尽管通货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利用动态线性模型甄别我国M1增长的结构突变特征,然后综合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光滑样条方法探索结构转变前后时期货币供给波动与流通速度变动的关系.结果发现:货币供给结构转变发生前货币供给波动和流通速度不存在因果关系,后期预期、非预期货币供给波动和流通速度存在协整联系,货币供给波动是流通速度变动的原因,当波动性明显增强时货币流通速度会下降.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非对称效应计量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通货膨胀率、GDP增长速度、货币供应量M2增长速度、经济景气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等相关变量间相关性的分析,发现:通货膨胀率P与GDP增长速度g、货币供应量M2增长速度m、经济景气指数j以及消费者信心指数x等变量间长期存在较为稳定的均衡关系;同时也发现,通货膨胀率P与GDP增长速度g、货币供应量M2增长速度m、经济景气指数j以及消费者信心指数x等变量间也存在较为显著的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8.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影响因素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社环 《统计研究》1999,16(2):38-40
货币流通速度一般是指单位货币在一年内平均使用次数,为了便于定量分析,定义货币流速V=PYM,(常称之为收入货币流速),其中P是物价水平,Y一般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PY是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即GDP),M是货币供应量。本文令V1和V2分别对应于狭义货币M1...  相似文献   

9.
基于货币需求理论的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函数模型的计量检验结果表明,狭义、广义货币流通速度与实际GDP、利率、通胀率、货币化程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货币化是导致货币流通速度长期下降的主要因素。实际GDP对狭义、广义货币流通速度具有负向影响,符合货币是奢侈品的论断。利率、通胀率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甚微。货币流通速度长期下降,既反映了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等正常因素,也反映了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必须进行相应的经济、金融改革,保证经济、金融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5年至2010上半年间,我国货币供给速度(尤其M1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货币供给过快对物价产生冲击,而货币政策的相机性使得通货膨胀率成为货币供给的Granger原因,两者相互影响呈现出发散的“螺旋“关系。基于货币交易方程的实证模型表明,金融危机及之后时期我国经济体存在较高的通胀惯性,并且高速的M1供给显著的抬升了CPI水平,但M2货币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具有负相关关系。因此,在中长期内保持货币供给的平稳性有助于维持物价水平稳定,而短期内则可以通过降低M1供给,刺激M2货币增加,抑制较高的通货膨胀风险。  相似文献   

11.
基于含实体与虚拟经济对货币供给影响机制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探析中国货币供给是内生的抑或是外生的,并重点研究了货币需求冲击和投机性冲击对整个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货币需求冲击和投机性冲击对货币供给波动有较大影响,进而对通货膨胀产生显著作用,因此加强公众预期的引导和管理,从而减弱货币需求冲击和投机性冲击的效应,对于中国防范和遏制通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而土地供给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又是当前非常现实的问题,特别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该问题的现实意义更为突出。利用AD-AS模型和面板VAR模型,研究土地供给对通货膨胀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从脉冲响应函数看,在受到土地供给冲击时,通货膨胀在同期没有发生变化,在第一年受到正的影响,但在第二年之后主要受到负的影响,并且累积响应为负;从方差分解看,土地供给对通货膨胀波动的解释程度较小。政府可以通过对土地供给的调控,使中国宏观经济处于"高增长,低膨胀"的平稳状态。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未观测经济规模估算方法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未观测经济的规模估算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研究领域,中国在运用国外的方法估算时,往往受到基础数据、核算体系和经济运行体制等诸多方面的限制,所以必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估算方法。货币作为流通于经济体制之外的血液,是研究未观测经济的一种很好的工具。分析中国的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研究中国的货币需求模式、尝试模拟出被未观测经济活动所吸收的货币量,再估计出货币流通速度,两者相乘就可以大致估测其规模,以期为估测未观测经济规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货币和产出缺口能给通货膨胀提供有用的信息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启志 《统计研究》2011,28(3):15-22
 ]论文目的是确定货币、产出缺口和国际商品价格指数与我国通货膨胀之间是否有长期的关系,能否给我国通货膨胀预测提供除通货膨胀自身所具有的以外的信息。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基于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进行通货膨胀与相关经济变量的长期关系检验,并进行预报实验,将预测结果与仅包括通货膨胀自身滞后因子的自回归模型的预测结果比较。实证结果显示:货币供给m2、m1、m0都与通货膨胀有显著的长期关系,但是只有m0含有通货膨胀自身没含有的信息,能给通货膨胀提供额外的信息;产出缺口、国际农产品价格指数分别与通货膨胀有长期的关系,含有通货膨胀自身没含有的信息,能给通货膨胀预测提供额外的信息。最后还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晋华 《统计研究》1996,13(2):31-34
Starting from increase rate of money supply and rising rate of retail price of commodit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rease of money supply and retail price fluctuation of commodity during the two time period of serious inflation since the commencement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policy.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货币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实际作用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的方法,综合传统的货币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对货币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从建国以来的资料入手,考察了中国货币供应和经济增长波动的相互关系,利用模型对货币供应冲击对经济产生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广义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作用递减的结论,并运用指标分析了目前中国经济货币化程度与金融效率。  相似文献   

17.
周光友 《统计研究》2007,24(3):68-73
 摘  要:本文选取我国1990—2004年电子货币的样本数据,以及电子货币与货币乘数相关的变量,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电子货币与货币乘数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具有放大效应,增强了货币乘数的内生性,加大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难度,从而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揭示货币供应量结构变化的断点检定具有价格预警的作用,运用1999年12月至2012年4月中国流通中的货币、狭义货币、广义货币数据进行结构变化的内生断点检验,分析货币供应量的结构变化对价格产生影响的机理。在此基础上,结合CPI价格指数验证断点检定的价格预警功效。结果显示:各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序列是分段平稳的,在99%、97.5%、95%置信水平上检出的7个内生断点均具有优良的价格预警效果。因此,基于货币供应量结构变化的断点检定以及预警价格的波动,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赵昕东  汤丹 《统计研究》2012,29(7):31-36
 核心通货膨胀是观测到的通货膨胀中长期的、持续的成分。核心通货膨胀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使用CPI分项目价格指数建立动态因子指数(DFI)模型估计了2001年1月至2011年4月中国的核心通货膨胀。结果显示,我们估计的核心通货膨胀反映了通货膨胀的趋势,能够很好地反映货币供给的变化,对未来5-19个月的CPI亦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及物价水平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祥兰  雷茜 《统计研究》2011,28(3):43-50
 本文采用协整、向量误差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对中国货币供应、物价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物价水平在长期中对经济增长的负影响明显,在短期内,也存在负面影响,但影响方向不明显;短期内物价水平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相互影响,互相促进。货币供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促进效应,长期内货币非中性。此外,向量误差模型也表明经济增长、货币供应和物价水平都受到自身滞后期的影响,经济发展具有长期且趋于稳定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