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次知道社工是通过香港的电视连续剧,那时觉得社工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对它充满了崇敬和向往,期待自己在上海也能有机会从事这样的工作。但是,我大学四年学的是环境工程,毕业后的4年工作经历也都是与行政管理和秘书有关,似乎与社工并无交集。  相似文献   

2.
2008年,山东省立医院在全省率先引入医务社会工作。医务社工正式开展工作后,主动走进各科室,接触患者,寻求开展服务的机会。在肾透析科,肾衰竭患者引起了社工的注意。  相似文献   

3.
我是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一名流浪人员救助服务临床社工.当别人问起我关于“社工是什么”的时候,我总是说,社工是一项助人的工作.但是,如果有新入职的社工追问“社工究竟怎样助人,尤其是遭遇重重困难时怎样能坚持助人”时,我很难说清楚该运用怎样的社工“技巧”.不过,我一直跟进的一个案例,让我对社工助人的方式和意义有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我是内地的一名社工专业学生,一直都十分关注《中国社会工作》督导答疑栏目。这个栏目通过经验丰富的督导解答我们在实务工作中遇到的很多困惑,让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同时,香港督导的解答也使我更加佩服香港社工在实务工作方面的专业性。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实习社工。刚开始接触社会工作时,我觉得社工很伟大,做社工应该会很有成就感。可是现实却不是这样的,现在我做的一些事情很琐碎,有些事情自己也感觉无能为力。在工作中,我有时候也觉得自己的观察力不够。现在我不断地怀疑:自己到底造不适合做社工呢?匿名读者 答:你提到了几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我多年在内地从事社会工作期间曾见到的。我觉得很多充满热忱的年轻社工都会面对这样的挣扎,值得好好谈谈。你说到“刚开始接触社会工作时,觉得社工很伟大”。社工“伟大”这个印象是怎么来的呢?2008年汶川地震后,志愿者及社工不畏路途险阻,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各尽其力帮助灾区人民。我在广州的同事也马上到了灾区开展评估工作,后来我们机构决定调派3名社工进驻灾区某村开展为期3年的工作。这样的工作一定是有意义的。进驻灾区的同事亦斗志高昂,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开展工作,毫无怨言。这工作算“伟大”吧?但我当时就要让同事知道,首先要对自己诚实,要承认自己的限制和需要,不要仅仅抱着一种牺牲奉献、不怕吃苦的精神,让工作蒙上太浓的道德色彩,使自己背上沉重的道义包袱。  相似文献   

6.
在一次督导中,我和社工们就评估工作进行了分享。其中有位社工认为,工作怎么做不重要,关键在于如何在文书上下功夫,写得好了,评委就觉得社工够“专业”。听了这位社工的话后,其他社工也都附和起来,觉得好像还真有些道理。  相似文献   

7.
2002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们社工专业的几名学生到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进行了毕业实习。在星星雨,田惠萍女士对我们的专业背景很感兴趣,并且让我们感觉到社工专业在实际工作中的潜在魅力。实习期结束后,我们打算留在星星雨工作,田惠萍女士则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你们要慎重选择,如果你们留在星星雨,就只能是ABA教师的身份,这里目前并不能给你们提供社会工作者的岗位,  相似文献   

8.
今年年初,我从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护理部调到了医院新成立的社工外联部,开展医务社会工作。从事19年护理工作的我对社工专业一无所知,这对我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我在美国的第一份社会工作领域的实习是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地区的一个社区精神健康中心,为时8个月,共360小时。我的实习任务是做项目评估,因此没有许多时间做一线社工。但实习期间,我有机会跟随同事做观察,因此对机构员工的状态也有了大致了解。  相似文献   

10.
督导答疑     
《中国社会导刊》2014,(6):58-59
如何撰写社会工作文书 社工A问:我在一家专门从事老年社会工作的机构工作了半年,算是—名社工新兵,但论工作经验的话,之前我曾在居委会工作了将近5年。我非常喜欢和老人打交道,所做的各种活动也很受老人欢迎,但每次要写工作材料我就“一个头两个大”,尤其是不善于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术语。我感觉社工写的材料与我在居委会工作时写的材料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11.
我接触社会工作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那一年南京大学第一年开社会工作专业,对于我这种无法接受社会学后现代理论的学生来说,能选择社工方向简直就是天大的福音.之后我到了香港学习社工,在台北实习,又回到内地做社工.现在家乡的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涌现,公益创投和政府承接项目发展得如火如荼,我所期盼的属于社会工作的春天即将来临. 2005年我到了香港,在香港中文大学读社会工作硕士.对于较早到香港学习社工的我们来说,这里的一切都是新奇的.  相似文献   

12.
由于外国身份及语言文化差异,中国留学生毕业后在美国找一份做社工的工作并不是那么容易。在研究生的最后一学期,我开始在求职网上检索。结果我发现,在美国,中英双语社工只在几个有限的大城市才有需求,远不及会说西班牙语的社工需求量大。偶尔遇到几个服务华人社区的机构,还希望你最好既会说普通话又会说粤语。  相似文献   

13.
我从2008年开始参与深圳一线社工及督导助理的督导工作,2012年又在广州市番禺区担任社区中心督导及深圳社工机构的顾问工作.通过多年来的督导和培训工作,我观察到一线社工一般都对社工专业的介入手法有一定的认识和运用能力,尤其是在活动和小组方面运用得比较有信心.但是在个案工作方面,同工的困扰和担心则相对较多,这同时也是一线社工在接受督导期间比较关注并想要多学的领域.现将一些同工常常遇到的问题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4.
阅读了《中国社会工作》今年2月下的《为何坏事也会落在好社工身上》一文后,我相信大部分社工都曾面对伦理困境,但如何能处理好这些问题,却是令社工左右为难。我在从事社会工作6年的时间里,也曾面对不少伦理困境,除了咨询督导的意见外,我认为社工也需要学会及时做出反应,才能化解危机。  相似文献   

15.
我是香港一名很普通的社工,在大学念完社工系本科后,便顺理成章地从事社工职业,曾经做过的服务包括家庭生活教育、家庭服务中心和学校社工,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一直走在别人曾经走过的路上,后来者也走在我曾经走过的路上,没有轰轰烈烈,只有简简单单地从事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16.
初见香港督导Celia时,我刚进入社工岗位两个月,正在极度纠结中,因为我发现在学校学习的那些专业知识一放到实际工作中就不管用了.Celia就像我的救命稻草一样,为我解答了各种困惑。我曾经问过Celia,何为“社工的专业性”?相信大多数刚入职的新社工都曾经为此困惑过。  相似文献   

17.
在这突如其来的雪灾面前,在民众极其需要社工的现实面前。在社工有巨大的显性施展空间的机会面前。我们的相关部门想没有想到社会工作。有没有试着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意识去帮助灾民。有没有社工站出来为堵在车站.困在雪地里的人送去社工特有的服务,让为雪所困的人心里像雪一样明净。从而互助、自助?  相似文献   

18.
工作几年,我越来越发现,社会工作伦理以及社工对它的理解,对于社会工作的实际操作与社工工作理念的生成都有着颇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不知不觉间,我从事社工职业已经4年了。在这段社工职业旅程中,我经历了一个又一个阶段的角色变换。适应这些角色变换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但每一个阶段对角色的适应也是一种收获。  相似文献   

20.
2008年6月,深圳招募社工去一线的消息发布后,短短几天的时间里,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就从全市14家社工机构中征集到了200多名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者。而我和其他3位同事非常幸运,被选中作为第二批社工赶赴甘肃省文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