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是:(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即社会价值。商品的价格以其价值为中心;(二)按照社会对各种商品的需要量,把社会总劳动时间按比例分配于生产各种商品的各生产部门。第(一)点是对生产同种商品的同一生产部门而言的;第(二)点是对各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而言的。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这两个规律的一些基本认识 馬克思说过:“为了要有适合于各种不同需要量的产品量,就需要有不同的和数量一定的社会综合劳动量。显而易见,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消灭;所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自然法则是根本不能消灭的。可能依不同历史条件而发生改变的,只是这些法则所由以表现的形式。”馬克思在这一段话中表明,人类社会的再生产必须按各种不同产品的需要量分配劳动进行生产,这就是按比例的問題。所以按比例的规律是一个社会再生产的共有规律,是任何一  相似文献   

3.
一社会主义经济只有按比例,才能高速度地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其实,按比例不仅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而且也是一切社会化生产的必然要求。社会分工愈发展,各经济部门之间的联系愈密切。社会生产要能够正常进行,各部门之间就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马克思指出:“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数量的社会总劳动量。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这是不言而喻的。”(《马克思致路·库柯曼》《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68页)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分析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时,把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区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是生产资料的生产,第二部类是消费资料的生产,指出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计划的核心内容是按一定比份分配社会劳动。分配好社会劳动,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基本条件。马克思在《致库格曼》的信中说:“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数量的社会总劳动量。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这是不言而喻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第541页)要做到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一个基本的前提是对社会化大生产中的劳动转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按照劳动转移的客观规律安置就业、分配和调节社会劳动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正如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要求一切经济部门的发展服从社会的统一计划,遵守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种成分之间的比例.与资本主义所固有的比例经常失调、生产发展速度缓慢、停滞和周期性下降的情况相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是计划性、国民经济高速度和按比例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每一个时期里,在国家计划统一的领导下,有计划地去安排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积累;依照党和国家政治经济任务的要求,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间建立新的生产比例,以保证国民经济高速度的发展和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进行.然而,进行生产建设,首先要有人,要有劳动力.因而,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间有计划按比例的分配,就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各种新生产比例、合理分布生  相似文献   

6.
一 以人为本创大业,是一个广泛研究的社会课题。因为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人们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相互联系,构成了社会的总体。从事各行各业劳动的人们,创造着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促进社会的繁荣与进步。所以,任何一个行业、部门或单位,都需要  相似文献   

7.
我国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到1978年,仅仅二十余年的时间,国民经济便出现过两次大的比例失调,出现了“两起两落”的局面。究其原因,除了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某些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外,主要是由于我们工作上的失误所造成的,而工作上的失误又同理论界缺乏对社会劳动的分配与调节理论的研究不无直接关系。研究社会劳动的分配与调节理论,不可能离开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规律或社会分动按比例分配规律(以下简称按比例规  相似文献   

8.
凡要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都必须具备生产的物质要素与人的要素,并使二者按一定的质和量的要求组合起来。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只有在生产要素可以流动,企业又能自主选择的条件下,才有可能按照社会需要不断重新组合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比例,使社会生产朝着供求平衡的方向发展。所以,社会总劳动在各个生产部门的合理分  相似文献   

9.
通过学习《陈云同志文稿选编》,深感陈云同志的经济思想内容丰富,论述精辟,现仅就计划工作和综合平衡问题谈些体会。 一、只有按经济规律办事,才能实现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 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是一切社会生产必须遵守的普遍规律,所不同的只是它的实现形式。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社会化生产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因而,不仅要求按比例地分配社会劳动,而且要求自觉地调节社会劳动的分配,这种自觉地分配社会劳动,是通过国家制定统一的国民经济计划来实现的。所以,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运动的一种客观必然性,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然而,这是否意味着只要有了优越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第三产业主要指服务业。按其各个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来看,可分成为物质资料生产服务和为非物质资料生产服务两个方面。然而,仅仅从服务性方面去认识第三产业是不够的。第三产业的形成,意昧着原来由私人或企业内部进行的服务性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标志着社会两种生产,即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关于物质资料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对第三产业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里不再赘述。本文主要就第三产业的发展标志着人类自身生产高度社会化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必须依靠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掌握一定科学知识和生产技能的人来建设。因此,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新疆劳动力资源,就成为我们实现到本世纪末经济社会发展宏伟目标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一)劳动再生产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本身,要求有计划地调节人口的增长,使人口生产与物质资料的生产相适应。在“两种生产”按比例发展的情况下,新成长的劳动力人口就能得到及时就业;如出现“两种生产”比例失调的状况,不论是由于人口过快的增长,还是由于物质资料生产的增长过于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或商品计划经济。与之相适应,建立在这种经济形式之上的社会总劳动实现按比例分配的形式也不是一个,而是两个,即直接的计划调节形式和间接的市场调节形式,或计划调节机制与市场调节机制。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这两种调节机制不但同时并存,而且在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的过程中共同起着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实质就是按劳动能力分配。人类社会历史与逻辑演进历程表明:人类历史就是劳动能力的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按劳动能力分配是人类社会的内在分配原则;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就是在存在商品货币条件下实行按劳动能力分配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任何社会化的生产体系,都有一个按照客观上要求的比例在不同使用价值的生产部门之间分配社会劳动,在不同利益集团或个人之间分配社会剩余产品的问题。马克思说:“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4卷第368页)就是说任何社会都要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机制和手段,分配社会资源和剩余产品,协调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抛开物质资料生产的社会形式,即抛开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就只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人和自然之间的这种物质变换的能力就叫生产力,它是生产的自然关系。而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又总是由人们的具体劳动引起、调整和控制,并通过人们的具体劳动实现的。所以,生产力就是劳动生产力,也就是人们通过具体劳动改变自然物使之采取适合人们需要的形态即产品形态的能力。正如马克思所说:“生产力当然始终是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的生产力”①,“在同一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产品”,就意味着“劳动的生产能力更大”。劳动生产力,按其产生的本源和途径,可分为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劳动的技术生产力和劳动的自然生产力。劳动的社会生产力指的是由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即协作所产生的生产力。马克思说:  相似文献   

16.
生态经济价值理论是现代生态经济系统的必然产物以往的经济学认为经济系统是与生态系统无关的,仅就经济系统内部的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现象和过程来研究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把人类劳动过程看成是一种单纯的经济过程,因而认为人类劳动只能投入在经济系统内部,经过人类劳动过滤的也只有经济产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就表现为商品。所以,劳动价值论,就是商品价值论。人们把自然生态  相似文献   

17.
工艺形式与人格化表现 社会分工的一切类型,都包含两个方面:劳动的划分和人力的分配。一方面,分工表现为劳动本身的分化和独立化,例如,物质生产劳动分化为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部门,各部门又分化为许多行业,每个行业又进一步分为若干独立的工序。另一方面,分工又表现为社会成员在各种劳动上的固定分配,例如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人们分为工人、农民等职业群,工人又分为采掘工、机械工、运输工等等,农民也分为粮农、棉农、菜农、以及各种专业户。社会分工的前一个方面是劳动分工,后一个方面是劳动者分工。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陈云同志关于“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经济思想进行了探讨,认为,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比例,是“人及其需要”的比例,按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社会需要的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是以人的社会需要为依据,以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与平衡为条件的,在我国现时的生产力水平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按比例,只能是“紧张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南开大学张再生指出,“两种生产”是指人类自身的生产和物质资料的生产.“两种生产理论”在解释和运用中,存在不少缺陷和不足:①“人类自身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两者间并无必然的联系.它们各自遵循不同规律,而要使两者相适应是难以做到的.②“两种生产理论”脱离一定社会制度、社会生产方式而抽象地谈人口与生产资料的关系,是不科学的.③“两种生产理论”常有明显的“人手论”倾向,易导致人口失控.笔者认为,“两种生产”的关系应这样界定:人口生产总是服从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物质生产总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所以,只有以生产力为中介来平衡两种生产,才能达到两种生产相适应.  相似文献   

20.
社会再生产包括物质资料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两个重要方面,而且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物质资料再生产是人口再生产的基础,是决定人口再生产的,因为没有物质资料的不断生产和增长,人类就不能延续至今和不断发展;但人口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人口再生产会对物质资料再生产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所以,在全国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二十五条规定:“国家执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