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素民 《学术界》2006,(2):208-213
麦克斯.缪勒是宗教学的奠基者。《宗教的起源与发展》一书是缪勒开创宗教学的重要代表著作之一。宗教的产生和发展沿着三条基本线索展开。宗教是领悟无限的主观才能。无限观念是一个过程。比较的研究方法是宗教学研究中最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继两年前张荣明博士的《殷周政治与宗教》出版之后 ,近日又读到他的新著《权力的谎言 :中国传统的政治宗教》(浙江人民出版社 1 999年出版 )。在前书的“后记”中他曾写道 :“我在尝试着作一种努力 ,建立一种可以称之为‘政治宗教学’的东西。”显然 ,新著是他这种努力的重要成果 ,“政治宗教研究”这面旗帜终于被正式举了出来。概括而言 ,该书具有如下特色 :第一 ,资料丰富 ,案例生动。政治宗教现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普遍 ,深深地扎根于大众的心理深处 ,人们并不陌生。比如“真龙天子 ,奉天承运”的神话 ,“天人感应”和“灾异谴告”说 ,…  相似文献   

3.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提出从“资本主义精神”这一角度研究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途径,开启了西方思想界从社会心理、宗教根源等角度研究经济发展的新纪元。新教伦理作为一种精神动力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它与资本主义精神具有天然的“亲和力”。然而这种“亲和力”在支撑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走过一段辉煌的历史阶段之后,两者似乎分道扬镳了。  相似文献   

4.
“区域文化”是研究人类特定文化空间的人文学科 ,它包括民俗民风、宗教信仰、经济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诸多方面内容 ,与现实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何绵山先生继《闽文化概论》一书之后 ,近年又推出他另一部比较系统阐述福建区域文化的新著 :《八闽文化》。这本书被列入“中国区域文化丛书” ,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 ,全书共 32万字 ,配有 5 0多幅精美的彩照。书的扉页有我国著名学者李侃先生所作的《中国区域文化丛书·序》。全书共 9章 33节 ,包括“福建文化源流和特点” ,“五大宗教在福建” ,“福建文学” ,“福…  相似文献   

5.
严格地说,宗教哲学实际上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术界过去一直没弄清楚"宗教哲学"是什么.自缪勒提出"只知其一,一无所知"的宗教学定义后,作为宗教学的一个部分的宗教哲学的发展才逐渐步入正轨.以往的宗教哲学普遍有两个问题:从内容上看,往往是站在某个神学立场上的护教论;从研究方法上看,视野是单一的,以某一宗教为背景,最为典型的就是"基督教的宗教哲学".那么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宗教哲学是如何理解、如何研究宗教哲学的?单纯用他的<宗教哲学>一书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回应.  相似文献   

6.
就创建“信仰学”本身而言,并不是一个新话题。早在“五四”运动时期,当时正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社会精神领域的信仰发生激烈冲突的时期,一批关注社会现实的知识分子集中精力研究信仰,其中吴稚辉发表了长篇论文《一个新信仰的宇宙观及人生观》,倡导建立一门“信仰学”专门研究信仰。吴稚辉说:“现在还不曾立一个信仰学,把宗教附属在他底下。毕竟让宗教一名词代表了一切信仰。反把种种非宗教的信仰,隶属在宗教学。惹得多数学问家而非宗教家的,常说宗教可以不信,宗教学殊有研究之价值。其实彼所谓宗教学,即指信仰学的全部。这又…  相似文献   

7.
刘海霞 《东岳论丛》2006,27(3):196-197
由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涉及哲学、宗教学等许多基础研究问题,又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因而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尤其是在科学哲学领域和宗教学领域,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更是备受关注。自1980年以来,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如何?二十年的研究表现出了哪些特点?在系统查阅二十年来的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本文对科学与宗教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初步梳理。二十年来国内学界有关科学与宗教关系问题的著作主要有:李申主编的《高科技与宗教》、钱时惕所著的《科学与宗教关系及其历史演变》、周建漳等人主编的《科学与宗教的对话:第六届中美哲学宗教学研讨会论…  相似文献   

8.
<正> 一陆云的文论主要见于《与兄平原书》的三十多封信中。陆云论文的核心是“清省”。《文心雕龙·镕裁》篇说:“士龙(云)忍劣,而雅好清省。”清代张溥《陆清河集题辞》①也说:“士龙与兄书,称论文章,颇贵清省。”他自己也说,“云今意视文,乃好清省。”那么,什么是陆云所说的“清省”?“清省”可以分为“清”与“省”两个方面。先看“清”。陆云在信中提到“清”字最  相似文献   

9.
释“幽默”     
《辞海》、《辞源》等辞书把“幽默”解释为“深静”、“寂静无声”。此种解释,乃系承袭《史记注》而来。《史记·屈原列传》:“《怀沙赋》曰:‘眴兮窈窕,孔静幽墨。’”王逸注:“孔,甚也;墨,无声也。”《史记》作者及后代词书编纂者显系将“幽默”一词看作同义连属词。“幽”取“幽静”义;“默”取“默然无声”义;“幽默”合解为“寂静无  相似文献   

10.
<正> 关于谭嗣同哲学思想的评价问题。学术界历有争论。争论主要集中在对谭氏哲学思想中两个最基本的哲学范畴——“仁”和“以太”的含义、关系和地位如何理解,以及宗教思想在《仁学》中所处的地位等问题上。本文就试图通过《仁学》一书中关于“仁”、“以太”宗教思想三个方面的粗浅分析,从中说明谭嗣同哲学思想的基本倾向。一、仁学思想的核心——“仁”的含义在谭嗣同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的主要代表作——《仁学》一书中,他充分地论述了“仁”  相似文献   

11.
加强实践教学,是增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简称《概论》课)实效性和时代感不可或缺的环节。必须根据本课程的教学要求,结合国内外的新形势和大学生的新特点,寻找搞好实践教学的最佳途径。具体地说:强固实践教学地位,这是增强《概论》课实效性的前提条件;创设全方位、宽领域的实践教学新模式,这是增强《概论》课实效性的重要环节;完善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这是增强《概论》课实效性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道”是老子书中的核心观念,但《老子》既论“道”,也论“一”,两者关系微妙难解。通过分析,笔者认为,《老子》一书经历两阶段的发展,早先依循古老精气论的路线,以“一”为最高根源,然后才走出具有自己特质的路,以“道”为首出者。  相似文献   

13.
四川人民出版社于 1999年推出的《宗教与文明》一书 ,系由四川大学教授潘显一、冉昌光主编的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同时十分重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对现代宗教学理论深入探索的佳作。此著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宗教与文明的基本范畴和基本概念 ,并由此提出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的宗教与文明的思想体系和理论体系。二、宗教对人、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宗教与人性发展、政治统治、经济进步、社会稳定、文化结构的关系 ,都非常密切 ,对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来说又是各不相同的 ,对此进行实事求是的历史总结 ,进行高屋建瓴的理论探索 …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文化战略的曙光——评《和合学概论》一书黄德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张立文先生,积多年的研究成果,并以董仲舒“三年不窥园”的攻关精神,潜心竭思,撰著成《和合学概论》一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这...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是马克思1844年2月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一篇重要文章。该文是马克思在世界观上实现两个转变的重要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发展史上一块崭新的里程碑。它科学评价和总结了德国宗教批判运动的优秀成果,深刻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及其社会作用,把宗教批判同共产主义革命联系起来,第一次全面阐发了马克思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理论。《导言》作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奠基之作,它的基本思想至今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 针对19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德国的思想理论状况,马克思在《导言》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就  相似文献   

16.
《宗教学通论》是宗教学研究领域里一部具有创新意义的学术著作,它在理论建构上有以下特色: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宗教构成的四大基本要素及其内在结构的学说;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广阔的视野和浓厚的中国特色;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发展;理论信息量特别巨大。这部著作不仅对中国宗教学研究具有开创意义,而且是对以往宗教研究的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17.
笔者近期在参加《藏族原始宗教资料丛编》一书的编辑工作中,翻阅了《格萨尔王传》许多分部本,发现这部流传于广大藏区的英雄史诗中,保留着不少藏族原始宗教的遗存。前已在《〈格萨尔〉中的藏族原始宗教》一文中诈了概括的介绍。因涉及面过宽,难免有简略之憾。目前由于参与撰写《藏族原始宗教》一书.又重翻了一次《格萨尔王传》的十多个分部本,对一些原始宗教遗存,又有新的发现,其中,烟茶是一种古老的祭扫仪式,通常被称为“恨桑”。“娱桑”一词中的“桑”,是藏语的音译。在藏语中,它的含义是“烟”或“烟火”;而“偎”,应是汉…  相似文献   

18.
美国学者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对于“石器一青铜器一铁器三分期”提出尖锐的批评,认为“三分期理论”必须修正,并提出与此不同的、更进一步的分期法。半个世纪以后,考古学家柴尔德和布雷伍德阐述了“农业革命”的观点。学术界公认:“农业革命是文明之母。”但在“新石器”与“农业革命”两个不同的重大事件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相关性。“石器时代”学说暴露了严重缺陷。必须认识到:史前几乎所有的文明要素如弓箭的发明、农耕和家畜饲养业的出现、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转化、陶器的发明、定居生活等等,都是在“木石复合工具时期”奠定的。该文作者提出:“木一石器时代”至少可以分为五个时期:(1)混合木一石器时期。相当于摩尔根《古代社会》的初级蒙昧社会;(2)简单的木一石结合时期——绳索捆绑或胶结的木石长矛、木石投枪等,相当于摩尔根《古代社会》的中级蒙昧社会;(3)木石复合工具时期——即弓矢阶段,相当于摩尔根《古代社会》的高级蒙昧社会;(4)复杂的木石工具时期,相当于摩尔根《古代社会》的初级半开化社会以及“早期智人”阶段;(5)综合的木石工具时期,相当于摩尔根《古代社会》的中高级半开化社会以及“后期智人”阶段。由此,必须加强“木石复合工具时期”的研究。该文进一步讨论了“五模式论”和“莫维斯论’’的缺陷,并且指出石犁与大石铲(香)都是祭祀用器。  相似文献   

19.
《江汉论坛》2006,(5):144
卿希泰,道教学家,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1928年5月出生于四川三台县。195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法律系,当年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1954年毕业。先后任四川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副教授,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宗教学研究》主编,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全国宗教学学科规划组(学科评审组)副组长,全国首届高等学校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著有《中国道教史》、《中国道教思想史纲》、《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无神论史话》、《刍荛集》、《道教文化新…  相似文献   

20.
单字“欇”与迭字“欇欇”应有别;“欇”与“(聶木)”形略异而实为一字。“欇”字单用,指虎櫐,即紫藤。详见《尔雅·释木》及清郝懿行《义疏》。这里不必细说。又,《尔雅·释木》说:“枫,欇欇?薄端滴摹吩蛟?“枫,木也。厚叶,弱枝,善摇。一名(聶木)。”二书说法有些不同:一,前者为迭字,后者为单字;二,前者意符在左,后者在下。”清钮树玉说:《说文系传》作“一名欇”,《韵会》重一欇字,盖本《尔雅·释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