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来,一些职工纷纷反映企业用“买断工龄”的方式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在职工中引起很大的反响,职工群众对此做法很不理解,也很反感,认为自己有企业工作了几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企业用万多元钱就把自己的工龄买断,与企业脱离了关系,不合情理,无法接受。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企业改制职工下岗分流,“买断工龄”的不断增多。一些职工心存疑虑:解除劳动关系时缴费年限已经达到或超过了15年,买断后是停止缴费坐等退休后享受养老金?还是继续缴费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中,一些企业应变能力差,跟不上市场环境的变化,出现了资不抵债,迫使关闭、破产,转让、拍卖,致使一些员工失去工作,工龄全部买断,与企业脱离劳动关系,也意味着离开了社会保险。新的形势演变,已成为当前的又一个焦点,社会保险该如何处理?一、员工买断工龄,并未买断后顾之忧买断工龄,这是目前关闭、破产企业对员工安置的  相似文献   

4.
咨询台: 我是一名转业军人,被安置在射洪一家国有企业工作,连续工龄已有26年。去年.我与企业签订了停薪留职协议,期限至2007年6月.并约定协议期间公司为我保留职工身份,计算连续工龄,代缴社保费,如涉及到工伤、工亡及民事纠纷等概由我本人自行负责.协议期满即回公司人事部门报到.停薪留职后我在一家民营企业打工。负责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调度。今年1月19日,我给一辆车送了货运单返回时,被一台正在作业的叉车致伤.后经市劳动保障局认定工伤,鉴定为七级伤残。 现在我打算提出与那家民营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并选择由该企业一次性支付工伤保险待遇。但我不知这样做是否于法有据,会不会影响到我与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特来信咨询。  相似文献   

5.
绵阳市游仙区社会保障局李宝生同志来函咨询:集体所有制企业改制后,实行经济裁员、买断工龄,职工另谋职业的,能否享受失业救济金?经济裁员及安置费和失业救济金的界定和区别应当怎样把握?经本刊编辑部与有关职能部门联系答复意见是:你在信中所讲的"企业职工被裁员买断工龄",我们理解是企业在深化改革进程中,实行对被减下来的职工按"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年工资2~3倍"的标准"一次性发给安置费",同时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按这种办法处置的,相关政策规定被减人员就不能再领取失业救济金。如被减职工个人所领的一次性安置费(含各种补偿金)的总额低于当地上年职工年平均工资2倍的,可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补足其差额部  相似文献   

6.
劳动合同制度的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普遍实行,劳动合同签订率逐年上升,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明显提高,劳动合同履行情况良好。集体合同制度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有效性逐步增强。参加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企业劳动关系进一步和谐。职工维权意识显著提高,劳动争议案件得到较好处理。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企业工资分配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正咨询台:我是某国有企业在册的内退员工,于2002年内退回家,社会保险由原国有企业负责缴纳。2005年我到现公司从事销售工作,2013年底公司由于经营不善,进行了破产清算并对员工进行分流解散,对符合条件的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并进行经济补偿。公司认为我属于国企内退职工,已在原国有企业享受社保待遇,在解除劳动关系时,不能按照其他在职职工的方式进行经济补偿。请问,我可以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吗?佘勤  相似文献   

8.
咨询台: 我公司有一名工伤职工.伤残程度为五级。该职工自愿申请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公司在解除劳动关系时.根据企业的规定.给予其2万元的经济补偿费.过后,该职工又向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公司应按工伤五级计发一次性伤残抚恤金和一次性医疗补助费。经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定.根据原省劳动厅的有关文件规定.按15年一次性发给伤残抚恤金和14个月的一次性医疗补助费。同时裁定.在支付抚恤金和医疗补助费时将已支付的解除劳动舍同的经济补偿2万元扣除。但该职工认为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不能扣除。而我们认为该职工只能享受工伤五级待遇.不能二种待遇都享受,请问是否正确?[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咨询台     
企业改制后职工能否获得经济补偿;工伤职工解除劳动关系,一次性医疗和就业补助金如何计算;“老工伤”能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吗?[编按]  相似文献   

10.
川劳社函[2005]234号函我院已收悉。根据《劳动法》第八十五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制止。并责令改正”和《劳动法》第九十—条“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一)克扣或无故拖欠劳动工资的;(二)拒不支付劳动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工资的;  相似文献   

11.
<正>《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进一步规范了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同时对企业内部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实施提出了更高要求。实践中,企业招用劳动者后,对劳动者工资待遇方面的规定和管理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双方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对劳动报酬的支付数额和支付方式等进行的具体约定。二是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劳动者的工资待遇适用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有关劳动规章制度,即工资管理规章制度。实务上,由于企业往往采用通用性的劳动合同示范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实施再就业工程,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南充市顺庆区劳动局参照国务院《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以及省、市《关于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通知》精神,出台了《南充市顺庆区企业分流富余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支付安置补偿费暂行办法》。《暂行办法》规定:①企业分流富余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支付安置补偿费,按当年企业净资产人均占有额分三个档次计算:企业净资产人均占有额高于或等于上年本市人均年工资3倍的,安置补偿费按上年本市  相似文献   

13.
案情简介某大酒店将厨房发包给厨师长(自然人),双方订立承包合同,合同中约定:大酒店每月支付给厨师长包厨费,厨房工作人员技能、数量、工资标准等均由厨师长自行招用确定。职工陈某于2010年2月被厨师长招用为勤杂工。2011年6月,厨师长以职工陈某工作表现差等理由将其辞退。陈某一纸诉状将大酒店告上劳动仲裁庭,要求裁决大酒店:支付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缴纳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各项社会保险费;支付违法终止劳动关系赔偿金。仲裁庭在调查基础上认定如下事实:大酒店将厨房发包给厨师长王某,双方订立承包合同;大酒店不对厨房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一些企业在停产歇业后未及时与劳动解除劳动合同。部分职工又与其他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从而出现了同一个劳动双重劳动关系的现象。这种不规范的劳动用工行为,既增加了用人单位的负担.又违反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对此,应采取以下办法:一是监督与处罚并重。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依法纠正用人单位招用未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劳动;  相似文献   

15.
你局《关于出境定居的归侨、侨眷职工享受一次性离职费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并商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现函复如下:一次性离职费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之前,对归侨、侨眷职工因出境定居终止劳动关系不再享受退休待遇而由企业支付的一次性补助金。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后,对不符合国家规定退休条件的归侨、侨眷职工获准出境定居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终止劳动关系手续时。支付一次性离职费应根据职工参加社会保险统筹情况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以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劳动关系转换较多。为了规避《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社会保险、加班费、安全保护和终止合同的补偿等责任,有的用人单位将原职工的劳动关系改变为劳务派遣关系,将保安、司机、门卫等岗位聘用的人员予以辞退,转为劳务派遣公司的劳务派遣工,将劳动关系转为劳务关系;  相似文献   

17.
近日,在旺苍县劳动保障局的主持协商下;旺苍某企业为其职工奉云一次性支付双倍工资8300元,该县《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首例因不签订劳动合同而赔偿双倍工资的投诉案件得到圆满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18.
《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以来:三台县8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3%以上.县劳动保障局依法受理职工举报投诉148起.向34户用人单位发出整改指令.处理劳动争议案件79件.为职工追回工资等经济损失93.1万元,为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经济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用人单位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的情况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中既有对法律误解误读而产生的认识问题.也有事关发展、事关民生的一些政策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9.
我于2002年应聘到成都高新区某公司工作,劳动合同按公司要求一年一签。今年12月31日我的劳动合同又要到期了,公司已通知我到期后即终止劳动关系,不再续签劳动合同。请问,公司与我终止劳动合同后,是否应按照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支付给我经济补偿?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企业与职工共同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我省劳动关系总体上和谐稳定,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劳动关系日益呈现多元化、复杂化趋势,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因素仍然较多,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行为时有发生,协调劳动关系的任务十分繁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一系列指示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