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必然性和必要性利益是人们通过社会关系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需要。利益群体是人们在某种共同利益基础上所建立的社会共同体。利益群体是比阶级宽泛得多的概念,我国现阶段存在着众多的利益群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利益群体”的论题,只是从宏观的角度进行研究,主要包含三方面意义: 第一,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和实现党的总任务的需要出发,确立一种新的“利益群体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不是着眼于阶级、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而是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关于阶级、阶层、集团的研究,实质是对社会利益群体的研究。文章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职业地位、知识地位、社会保障和子女发展机会等六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存在的20个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并从理论上探讨了社会利益群体形成的原因,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容和形式,对社会发展的功能机制,它们的运动规律及其协调途径等问题。作者指出,改革的实践,给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观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面对实际,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是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利益多元”在中国必然导致“多党制”的观点,很难令人赞同。虽然迄今为止的任何社会都由于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利益群体,从而构成一个多样化的利益体系。但是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由于生产关系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其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不同,从而不同的利益体系运行方式也不会一样,所以,政治调节方式也必然不同。超阶级的政党制度是不存在的。社会主义利益体系,由于各利益主体之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所以,导致的不是多党制,而是坚持共产党领导地位的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4.
利益集团显性化引发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益集团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的产生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利益集团与一般利益群体不一样,它有明确的政治参与和政策游说行为,是一种意见表达的主体,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但是,利益集团的出现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运行也存在着某些现实的或潜在的消极影响。对待利益集团问题的基本思路,首先是保证其体制内倾向,避免其成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对立面;其次是政府要保持超越性和公正性,避免陷入利益集团纷争;最后要充分考虑时间和空间因素,引导利益集团发展。  相似文献   

5.
温淑春 《社会工作》2009,(10):61-64
现代社区作为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不同经济社会组织的聚集地,居民与社区的关系变得十分紧密,而作为社区中人们归属感和凝聚力体现的社区文化建设便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对社区文化的特点、作用及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对发展社区文化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区作为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不同经济社会组织的聚集地,居民与社区的关系变得十分紧密,而作为社区中人们归属感和凝聚力体现的社区文化建设便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对社区文化的特点、作用及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对发展社区文化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吴鹏  武三中 《探求》2005,(5):28-3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的状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农民工群体的出现就是最突出的例证。作为一个数量庞大而又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的利益要求及其对我国政治发展的影响,已经成为我们研究社会转型期中国政治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广州市农民工群体的调查并对相关调查材料进行分析,对广州市农民工群体的社会属性和政治生存状况进行了研究,对改善农民工政治生存环境的出路进行了初步的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8.
利益共享的政治学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政治学的角度来解析利益共享,其内涵如下:社会共同利益的创造者是利益共享的主体,利益共享主体往往以群体的形式表现出来;社会共同利益是利益共事的客体,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不能作为社会公众的共享对象;市场、政府和社会是利益共享的实施者,其中政府是主要实施者,制度和政策是其主要的实施手段;公正是利益共享的核心价值,公正地享有利益并不等于平均享有,而是建立在合理差异基础上的享有;协商是利益共享的实现方式,不同社会利益群体在平等对话和协商的基础上争取各自利益的最大化,最终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民主是利益共享的制度保障,民主制度使各个社会利益主体获得了平等参与利益博弈的权利和手段,为不同社会利益群体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制度保障.以上方面的综合作用是实现利益共享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当代政治发展中利益群体的双重效应及其制度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制转轨时期 ,随着社会利益格局的重新分化、组合 ,利益群体逐渐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参与主体 ,对政治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刻。一方面 ,其成长、成熟及其对政治过程的参与促进了政治发展的民主化进程和实现程度 ;另一方面 ,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些非正常现象和行为也有可能诱发转型时期社会政治的不稳定 ,造成社会对国家政权合法性认同的流失 ,阻碍政治的一体化进程 ,成为政治发展的障碍。因此 ,在政治发展中应积极构建健全的利益表达制度、利益群体的整合协调机制和利益制衡原则 ,并辅之以行政和道德的手段 ,以促进利益群体在政治的民主化、现代化进程中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尹征宇 《探求》2000,(4):54-56
群体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之一,它以强调群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个体利益服从群体利益为主要特征,同时也并不完全否定正当的个人利益。从历史上看,群体精神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培养了国民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对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政治安定,也起了积极作用。中国共产党人在丰富和发展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集体主义原则的过程中,批判地继承了民族的群体精神的合理内核,形成了鲜明的价值取向。 一、整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的价值取向 (一)把群体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民族的群体精神的主要特质 人不但生存于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