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央行票据     
正央行票据即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之所以叫中央银行票据,是为了突出其短期性特点(从已发行的央行票据来看,期限最短的是3个月,最长的也只有3年)。央行票据与金融市场各发债主体发行的债券具有根本的区别:各发债主体发行的债券是一种筹集资金的手段,其目的是筹集资金,即增加可用资金;而中央银行发行的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城市基础设施的产品和支出性质等方面论述了城市建设举债的理论基础,并实证分析了“九五”期间南京市城建举债的规模、方式及与GDP增长的关系;在论述“以地补路”、商业贷款等现有举债方式缺陷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基础上,得出发行市政债券是械建融资的重要途径的结论,分析认为我国具备了发行市政债券的条件,提出进行试点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虽然出现了“上市公司发债强于发股”的优序融资现象,但和经典的优序融资理论强调的发债成本低于股票融资成本是不符的,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虽然有所增加,但依然较少,低于发债的利息成本.主要是债券和股票金融管制程度的差别影响了上市公司的融资选择,如果债券发行管制放松,就会改变上市公司再融资对股权偏好的选择,企业发债对股票融资产生了替代效应.同时,上市公司大股东出于对控制权和财务杠杆的考虑以及外部治理环境的改善而偏好发债券.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方政府是否做好了发债的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金人庆部长的公开表态,再次掀起了研究和讨论我国地方政府是否应该发现债券问题的热潮。认为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时机和条件基本成熟的观点占据主流地位。本文主要通过我国地方政府是否具备发债基本条件的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条件和时机尚不成熟。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信用衍生产品,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应当具有降低债务融资成本的功能.在不完全债务合约情形下,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可以通过加强债权人的谈判地位、约束债务人的机会主义行为等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将中国重启发行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18年1月-2019年11月的银行间债券市场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双重差分法、平行趋势检验、动态效应分析和安慰剂检验等方法分析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对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创设发行,能够显著降低民营企业标的债券的信用利差和发行利率,且股东议价能力越强、清算成本越大,其融资成本下降效应越明显.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短期融资券市场存在由所有制差异引发的结构分化现象,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重启发行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民营企业同国有控股企业之间的债券融资成本"剪刀差",实现了对优质民营企业的定向支持.因此,应进一步发掘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结构化定向调节潜力,并加强对创设发行机构的监管约束,在有效降低债务融资成本的同时避免风险聚集.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融资困难是制约我国城镇化顺利进行的关键障碍,而税收融资、土地财政、地方融资平台以及公私合营形式等传统融资渠道都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国际经验表明,适当发行市政债券是解决城镇化融资困难的可行路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资本市场逐步完善,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发行市政债券的基本条件,可以通过发行市政债券为城镇化融资开辟新渠道.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方政府是否做好了发债的准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金人庆部长的公开表态①,再次掀起了研究和讨论我国地方政府是否应该发现债券问题的热潮.认为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时机和条件基本成熟的观点占据主流地位.本文主要通过我国地方政府是否具备发债基本条件的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条件和时机尚不成熟.  相似文献   

8.
黄观水 《南方论刊》2010,(1):60-61,63
根据我国《预算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地方政府债券是不允许在我国发行的。但是从实际上来看,已经有地方出现“曲线发债”现象。这些没有制度化的隐性债务无论对于地方政府还是中央政府都是巨大的风险。本文拟通过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探讨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防范问题。  相似文献   

9.
可转换公司债券(简称可转债),是企业发行的债券,属于企业债的一种,同时它可以在特定时间,按特定转换条件转换为发债公司的普通股股票。  相似文献   

10.
在严峻的“财权事权不匹配”形势下,地方政府债务压力逐渐增大。本文将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债务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以地级市城投债为例,通过理论梳理和实证分析,检验我国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是推动地级市城投债规模激增的重要驱动因素。“省直管县”改革导致已改革地级市的发债概率、发债规模和单次发债金额均比未改革地级市高。“省直管县”改革强度越大,相关地区城投债的发行概率及规模也越大,“省直管县”改革引致的财政自给程度下降显著促进了城投债的发行。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财政分权通过土地出让收入、财政赤字与固定资产投资影响地方政府城投债的发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