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国家利益决定美国的对华外交政策,但国家利益的界定受到国际与国内政治变化的影响。冷战结束后,美国曾陷入对华关系的“认知困境”,由此导致美国在选择实现其国家利益的政策时往往陷入自相矛盾之中。貌似矛盾的政策,其实是由美国在不同阶段对国家利益的不同界定所决定的。厘清美国国家利益在不同阶段的内容及实质,是把握中美关系发展规律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军事干涉仍然是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特色。无论美国人如何给自己的军事干涉涂上理想主义的色彩 ,但是我们不难看出 ,军事干涉是美国实现其国家利益的一种重要手段 ,美国军事干涉的出发点就是为了维护和实现其所谓的国家利益 ,美国实施的所谓人道主义军事干涉也是以其本国的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的。  相似文献   

3.
美国外交政策中的理想主义鲜明地体现了美国的价值观、使命观及利益观。美国理想主义外交的意识形态渊源于美国政治文化中的“美国例外论”和自由主义传统,理想主义理念作为贯彻美国国家利益的“符号”和表征,备受历任美国总统和外交决策者的垂青。尽管美国外交披着华美的道德理想主义外衣,但却难掩其追求现实国家利益的利己本质。  相似文献   

4.
美国外交政策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还体现了整个民族认同的政治价值与原则。世界使命意识就是美国外交理念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这种世界使命意识与美国争霸世界的企图相结合,加速了冷战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曾琪 《东岳论丛》2005,26(3):173-176
经济外交是国家为追求自身利益所采用的一种政策手段和行为,以服务于国家利益为宗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追求国家经济利益,服务于国家政治利益。正确合理的经济外交政策和手段,可以有效促进本国以及他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相反,片面利己的经济外交政策和手段,对本国在全球的政治经济发展和军事安全会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人道干涉"神话与美国意识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道于涉”论在西方甚嚣尘上,其实,所谓“人道干涉”并无人道可言,“人道干涉”论只是西方为确立美国霸权下的世界新秩序所做的舆论准备,以此为法理依据的关国新干涉主义对非西方国家的安全和主权造成了极大威胁。美国海外干涉往往具有多重动机,包括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后者除政治意识形态如民主、人权外,还包括民族意识形态即关国的道德优越感和全球使命感。美国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是理解美国外交政策尤其是美国新干涉主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威尔逊政府为维护和扩大美国在华利益,放弃其对外传播美国式民主的“理想主义”外交原则,无视中国民主运动向前发展的趋势,支持袁世凯帝制运动的政策。帝制运动失败后,威尔逊政府又未能正确地总结其政策失误原因,在对华政策上继续不支持中国的民主革命力量,转而注重协调与其他列强的关系。可见在与国家政治、经济利益相冲突时,美国要求其他地区、国家接受美国式民主制度的外交政策就需让位于现实利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巴基斯坦对新中国的"矛盾"外交政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巴基斯坦加入了美英主导的针对新中国的"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在涉及新中国国家主权、国家核心利益的许多问题上,巴基斯坦的态度始终摇摆不定,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总体上呈现出矛盾性的特征.究其原因是由于巴基斯坦当时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和其在外交战略、外交政策上追随美国的大方针决定的.巴基斯坦的这种"矛盾"的外交政策对中巴友好关系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论“一边倒”政策的历史局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体系力量的分配、对比以及大国关系的战略态势是一个国家判断国家利益、制定外交政策的首要依据,而判定一项外交政策的正确与否只有一个标准,即其所追求的国家利益是否限定在国家力量所及的范围内,是否维护了国家利益,特别是国家的长期利益。从二战后的总体形势来看,中国奉行的"一边倒"政策并不符合中国长远利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刘毅 《南方论刊》2008,(12):42-44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在西方外交政策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西方文明的理想主义传统有时使其倾向于追求普适价值和民主人权观念而置政治经济与安全等实际国家利益于次要地位,然而现实主义策略又使其外交政策倾向于理性和成熟,在反复考量国家政治经济与安全利益之后作出合适的外交决策。理想主义终极目的是为现实主义服务的。  相似文献   

11.
美国例外论与美国外交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塑造了美国外交的特性,形成美国独特的外交风格。美国例外的思想使美国人在处理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时有一种强烈的道德优越感,赋予美国外交浓厚的理想主义的色彩;同时例外论隐含的自以为是、傲慢自大和伪善也刺激了美国外交中的干涉主义,在导致其外交屡屡失败的同时,也给国际社会和其他国家带来了灾难。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发展史 ,是一部国内国外扩张的历史。源于基督教信仰与资产阶级民主、自由观念的美国理想主义所体现的美国价值观念、道德准则以及“使命观”和“天定命运”论是美国扩张主义的文化根源和舆论基础。本文将分析和探讨宗教文化如何影响美国对内对外的扩张政策。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美国从国际主义“回撤”,对欧洲政策“回归”孤立主义。美国这样做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综合国力与当时世界力量的中心欧洲相比还不占据优势,致使美国在国际事务中不能实现其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和意图。美国在与欧洲“脱钩”的同时,与欧洲的经济关系中实施关税保护政策。但是,美国对欧洲经济的依赖性促使美国以非官方的、经济外交的方式介入与美国利益攸关的欧洲事务。20世纪20年代,美国对欧洲实行的孤立主义政策在短时期内实现了美国政策制定者的目标,但是从长期来看这不仅损害了国际经贸关系,也最终损害了美国的利益。探讨20世纪20年代美国对欧洲的孤立主义政策,对于理解二战后全面走向国际主义的美国其对外政策中屡屡出现的“回撤”现象,即出现孤立主义的变种,诸如单干主义、单边主义、美国优先、战略收缩乃至当今的“退群”“脱钩”行为与论调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分析我国的的科技发展程度、市场条件及利用外资政策的现状入手,研究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少的原因;从保持国内经济发展,加强国际合作,制定相应的利用外资政策等方面,探讨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的对策及对其负面影响的防范.  相似文献   

15.
进攻性现实主义是一种具有较强政策内涵的理论。一旦美国依进攻性现实主义思维行事,则会对中国的和平崛起产生较大负面影响。为此,中国应该转换国家安全战略,加快中国国际身份建构和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同时还必须发展必要的保护自己战略利益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将对记忆的基本概念、类型,记忆的过程以及记忆的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如何在外语教学中运用记忆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并结合实际情况,探求利用记忆心理学提高外语教学效果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7.
美国对外政策实践的逻辑是以捍卫和输出美式民主、价值观为目的,以武力等为手段。分别从自由的不同维度,围绕美国对外政策实践的逻辑,论证了自由是美国对外政策实践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