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冷战后,日本的国家战略思想从冷战时期的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在具体形态上,则从冷战时期美日同盟体制下的非自主性模糊战略逐步转向强调自主外交的清晰战略;在战略理念上日益强调国家利益,进而强调"日美共同价值".以申请"入常"为标志,日本正逐步从地区大国战略向世界大国战略演变.本文从外交战略目标、多边外交战略和双边外交战略三个方面探讨冷战后日本的外交战略选择及其影响这样的外交战略选择的国内政治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2.
辜学武 《领导文萃》2014,(10):33-35
<正>积极主动地或者说"进取性地"影响21世纪的美日关系,使华盛顿和东京的关系发生一个有利于中国安全环境的"和平演变"。"进取性地"影响美日关系就亚太地区而言,冷战体制的余毒就是美日军事同盟。这个余毒一天不除,中国的安全环境一天得不到改善。不仅如此,这个美日军事同盟,因为日本一时  相似文献   

3.
延静 《领导文萃》2011,(1):94-97
1992年7月15日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在中朝关系中却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这天,时任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受江泽民总书记的委托,秘密前往朝鲜,向该国最高领导人金日成转达关于中国即将与韩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口信。  相似文献   

4.
正中美日呈现不等距三角关系说起亚太地区的大国博弈,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中美日博弈。中美日三国虽然是三角形,但却是不等距的——"美日"非常近,"中美"和"中日"有点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不等距三角关系。当然,如果从两千年来的中日交流史来看,从近现代以来的明治维新到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再到冷战及冷战以来,三国之间的关系"由友变敌""由敌变友",变幻多次。这也应了那句"没有永远的朋友"的老话。从某种意义来讲,在国际关系的变化中,没有"不可能"的事情。国际关系的变化要取决于国际格局力量的调整,这是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中朝经贸关系发展历程及其特点出发,揭示双方合作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和研究辽宁省在中朝经贸发展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延边与丹东对朝贸易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三省在整个中朝贸易中占有很大比重。尤其是丹东的表现最为突出。延边虽然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却没有充分发挥。本文以延边与丹东对朝贸易的比较研究为基础,摸索适用于延边对朝贸易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俄朝跨境合作在东北亚地区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中俄朝开展跨境合作对彼此之间稳固边疆区域建设、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稳定地区政治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中俄朝三国在东北亚地区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中俄朝的跨境合作能很好的带动东北亚地区国家间加强互动,促进东北亚地区国家合作进程的加快,为最终实现东北亚地区一体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和朝鲜的双边经贸关系得到了快速发展。增长速度虽然很快,但我国和朝鲜的贸易投资总额比较低,朝鲜对于我国的经济依存度每年都在上升,中朝经济交往仍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依据我国和朝鲜所共同面临的经济形势,建立中朝经济自由贸易区即中朝边境次区域性FTA是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和挑战意义的举措。  相似文献   

9.
蒋兰 《领导广角》2002,(10):59-60
1945年,在二战中战败的日本结束了对朝鲜长达35年的殖民统治,但是,却没有了断两国之间的恩怨。半个多世纪以来,两国之间龃龉不断,两国关系波折不停。而在两国政治关系并不融洽的关头,小泉毅然提出访朝的决定,这的确需要很大的政治勇气。而有关分析人士认为,小泉此举不仅是日朝关系中的重大事件,也是震惊世界之举,其冲击效应不亚于日本前首相鸠山一郎为实现日苏建交于1956年对苏联的访问以及田中角荣为实现日中复交于1972年对中国的访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它在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同时,也想在军事上有所作为,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在参、众两院的通过就是这种意图的显露。因此,认真研究日本防务政策发生变化的战略意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就日本修订日美军事同盟的背景、意图及影响作一些分析。一、日本修订日美军事同盟的背景和意图冷战结束后,作为冷战产物的日美安保同盟究竟要不要保留?保留下来的安全同盟应该赋予什么样的任务?日本与美国经过多年的酝酿和权衡,终于在1996年4月共同发表了《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根据《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日美双…  相似文献   

11.
苏嘉鹏 《领导文萃》2014,(13):34-36
<正>种种迹象表明:朝鲜和日本出于各自在东北亚打开外交僵局的共同动机,正在日益走近,而这其中的一个共同原因,便是中国因素。"不能透露详细内容,但(朝鲜)至少没有拒绝讨论的态度,这点可以告诉你。"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局局长伊原纯一这样回答日本记者关于被朝鲜绑架日本人质问题的提问。朝方谈判代表宋日昊也证实,对于朝鲜一直主张"已经解决"的绑架问题,没有拒绝与日方继续讨论。朝、日互有需求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国际形势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和平与发展开始成为世界的主题.(一)两极格局终结,各种力量重新组合,世界朝政治多极化发展.加年代以来,苏联解体、华沙条约废止,经互会解散,标志着战后延续了40多年的以东西方两大集团对抗为特征的雅尔塔体系瓦解,冷战结束.作为原两极之一的美国虽是世界上综合国力五强的唯一超级大国,但实力已相对削弱。美国将欧洲作为其战略利益核心,并把与欧洲、日本的关系作为其国际关系基础的态势仍未改变。但它与欧、日的经贸问擦和在政治、军事上争夺地区主导权的斗争日益…  相似文献   

13.
许剑冬 《经营管理者》2009,(22):234-234
新上台的日本民主党政府推出以亚洲为核心的外交政策以及东亚共同体构想,动摇了战后以"日美基轴"为核心的日本外交。因反恐战争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美国的影响力空前削弱,日本适时提出对日美关系的重新审视显得顺理成章。日本近期对外政策的一系列变动,给日美关系带来了变数。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为什么能在六方会谈中起到特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核问题一波三折,几次面临夭折的边缘,又几次柳暗花明,其间中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何以能发挥如此特殊的作用?笔者认为: 一、朝核问题是大国利益的交会点 1.朝核问题严格地说是冷战遗留的问题。朝、韩都是冷战中的前线国家,如果没有冷战,朝鲜半岛上现在存在的就不是两个分治的国家,而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因此也就没有什么朝核问题可言了。如果追溯这段历史渊源,中、俄、美、日就不仅只是涉案国,而且是当事国,各方都有自己的利益在其中。  相似文献   

15.
转型中的日本(日本形势报告节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的关键:急需一个清晰的ZI世纪整体战略框架叨年代的日本:经济上,出现战后持续时期最长的景气低迷,且迄今难见迅速复元的迹象;政治上,支撑战后日本发展和运营的“55年体制”解体,政治领袖面临代际交替、政党忙于分化组合、政府既要更大更有力地推动综合改革又要准确地应对改革与恢复景气的矛盾;安全与外交k,面对冷战后时代趋势和国际格局的巨大变化,需重新审视和调整与主要盟国——美国及东亚周边国家的关系和政策;文化和社会方面,面对全球化、信息化、民主化的国际大环境和国内新局面,需要对蕴含于日本社会结构深层和日本…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在美国政府的公开表述中,"战后美日和解""美国民主成功改造日本""美日贡献世界和平"等话语屡见不鲜。对美国而言,日本有着无可替代的战略价值。要回答为何奥巴马容许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为何美国从不太担心日本军国主义复辟,日本突破战后体制对美国外交究竟意味着什么,笔者认为,须先厘清战后美国的两个主义:尼克松主义和威尔逊主义。无论是福  相似文献   

17.
国际战略环境的变化与台湾问题辛旗冷战结束了,然而整个世界并未如许多人所预期的进人一个持续稳定的发展阶段。相反,各种复杂交织的因素不仅使大国间的关系重新调整,也使地区性冲突此起彼伏。这当中有冷战体制的遗存,有传统的民族、宗教、地缘的旧帐,更多的则是经济...  相似文献   

18.
1989年12月,美国总统老布什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马耳他会晤中宣布"冷战结束",至今已快20年了。由于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不顾国际奥委会关于奥运期间停战的协定,公然在北京奥运会开幕时,即2008年8月8日挑起了"格鲁吉亚战争",进一步激化了俄美矛盾,于是就出现了"新冷战"论。  相似文献   

19.
郭锐 《领导之友》2008,(5):54-55
一直备受国际社会关注的朝核问题,经由各方的一再斡旋和不懈努力,2008年初显现出了加速化解的趋向,朝鲜核设施去功能化工作终于启动。目前,从种种迹象判断,朝危机尚未解除,尘埃尚难落定。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历史上的宰相当以千数,但称得上贤相者为数并不多,堪称"圣相"者更是凤毛麟角。李沆在这凤毛麟角中占有一席之地。李沆(947—1004),字太初,州肥乡(今属河北)人,出身于官宦之家,宋太宗朝举进士甲科,步入仕途,真宗朝任宰相,以刚直不阿、清正廉明、宅心仁厚被时人称为"圣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