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维特根斯坦与胡塞尔都由早期的心理主义的立场走向了排斥心理主义、批判经验主义的立场.二者的意向性理论及对"意义"问题的关注,最后都归旨于对人生意义和生活的关注,从中可以看到维特根斯坦与现象学的相互呼应关系、分析哲学向唯理主义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逻辑中的心理主义认为逻辑词汇的语义学内容在某些方面具有人类心理的某些特征。本文讨论了心理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反心理主义的基本论证。本文认为心理主义与反心理主义之争事实上反映了对人类理性和逻辑之间关系的不同看法。从人类理性与逻辑之间关系的角度看,逻辑是理性动物的一种认知构造,而理性动物本质上是一种逻辑动物。逻辑是内在的心理的,而人类心理是内在逻辑的。在此基础上本文阐发了一种逻辑认知主义的立场。  相似文献   

3.
“体验”概念在詹姆斯和维特根斯坦思想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詹姆斯遵循经验主义心理学研究的路径,肯定“体验”概念的主观特性,认为语词的意义是一种特殊的体验。维特根斯坦的心理学哲学以反心理主义为语境,企图超越内在私人领域,私人体验和主观情感并不能赋予语言以意义。“体验”概念在维特根斯坦的心理学哲学中被赋予一种独特的、全新的含义和性质,凸显出它的客观特性。体验本质上是一种能力、技能和经验,这种能力依托于后天的训练、教育和不断积累,旨在达到主体间的共同理解和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4.
维特根斯坦在其著述中,没有一处提到过笛卡儿。但他清醒地意识到,其反对和批判的是哲学中的某个思潮、某种哲学,即笛卡儿式传统。突破笛卡儿式传统是维特根斯坦哲学工作的内在动力。笛卡儿式传统的主要特征是,天赋观念、理智至上的立场以及身心二元论和数学化、理性独立化的哲学方法。维特根斯坦的突破性贡献是。他把哲学看作是一种活动,而不是理论体系;通过私人语言论证,试图在行为主义和内省主义之间开辟一条中间道路。  相似文献   

5.
夏巍 《理论界》2007,1(5):162-163
胡塞尔《逻辑研究》的第一卷反对了当时在哲学界和逻辑学界占统治地位的心理主义观点,奠定了现象学理论的基础,本文围绕第三章关于心理主义与反心理主义的论战,揭示出心理主义所持的观点——心理学是逻辑学的根本基础的荒谬。  相似文献   

6.
反心理主义的现象学:超越心理主义和反心理主义之争沈玉龙世纪之交西方社会的变迁和科学发展使传统哲学陷入巨大的危机,现象学哲挚正是发端于这一哲学危机以及心理主义和反心理主义之争。心理主义和反心理主义之争心理主义和反心理王义是本世纪初具有重大影响的哲学流派...  相似文献   

7.
维特根斯坦提出的规则遵从悖论是哲学中的重要问题。科学知识社会学爱丁堡学派的代表人物布鲁尔对维特根斯坦进行社会学的解读,从而给规则遵从悖论以一种有限论的解决。有限论的解决具有如下特点:外在主义的解读,集体主义的立场,相对主义的取向,而这与爱丁堡学派的理论旨趣与理论演变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8.
认识论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是知识的有效性的根据问题。这个问题从十九世纪中期以来,得到了西方哲学家们的充分重视,其集中表现是从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初期开展的心理主义与反心理主义的论战。有一种普遍的误解,即把反心理主义等同于逻辑主义,从而把心理主义与反心理主义的论战归结为心理主义与逻辑主义的论战。其实,反心理主义运动中还有重要  相似文献   

9.
逻辑心理主义盛行于19世纪中后期,认为逻辑的规律以心理事实为基础,或者是从心理事实得出来的,将逻辑归于心理.随后,逻辑心理主义遭到了哲学家弗雷格、胡塞尔等的激烈批判,力图将心理的东西从逻辑中驱逐出去.反心理主义的运动,使心理主义在逻辑中全面溃退.但随着认知科学与心灵哲学的兴起,不少人又重新审视心理与逻辑的关系,提出主观...  相似文献   

10.
在关于方法论个体主义的讨论中,涉及一个重要问题——心理主义。波普尔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波普尔、沃特金斯、阿加西等都讨论了方法论个体主义与心理主义的关系。波普尔始终坚持批判心理主义,其目的是为了确保科学方法的统一性、社会理论的自主性以及社会科学解释的合理性;沃特金斯在其早期认为心理主义有助于对社会现象进行彻底解释,但在其后期提倡的中层解释方法中,心理主义却几乎没有立足之地。阿加西原则上对心理主义持反对态度,他主要是通过对心理主义的批判,提出了一种独特的制度主义的个体主义理论。本文通过论述三位波普尔学派代表人物对心理主义的批判,以求更好地理解他们关于方法论个体主义的主要思想和侧重点,并为更加准确地评判方法论个体主义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1.
李江凌 《学术研究》2001,(2):101-105
康德、新康德主义弗莱堡学派和客观主义价值论者基于先验主义或超验主义立场解释价值本质,为追求价值的客观性而忽略了价值的属人性;奥地利学派基于心理主义立场去解释价值本质,看到了价值的属人性但放弃了价值的客观性.培里的兴趣价值说试图在属人性与客观性的统一、经验性与超验性的统一之中去把握价值本质.因此,培里对价值本质的解释更具有合理性,并给我们以方法论的启迪.但是,培里的解释也存在明显的缺陷,这就需要我们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用实践的思维去理解价值的本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维特根斯坦是西方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维特根斯坦不属于西方哲学史上任何特定的运动、趋向或学派,被认为是一个反传统主义者,而他与之斗争的正是以笛卡尔为代表的传统思维模式或思考方式。通过对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的分析,旨在阐明其从根本上消解哲学,回归生活实践的主张。  相似文献   

13.
约翰·穆勒的逻辑哲学一直被当作心理主义的主要代表.但是近些年来,西方哲学界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穆勒的观点和立场实际遭受了误读.事实上,只要更仔细地研读穆勒本人的经典文本,我们就不难发现,穆勒对自己的心理主义做了严格的限定:他一方面断言,作为一项技艺的逻辑学从作为一门科学的逻辑学那里获得全部的理论基础,而作为科学的逻辑学广义上乃是心理学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又断言逻辑学可以从心理学那里获得理论构造方面的启示.但是他并未一般地主张逻辑学必须从心理学那里寻求理论奠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西方美学的“语言学转向”的背景中,探讨了分析美学的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的美学。认为应从积极的角度理解维特根斯坦美学.关注他对美学思考方式变革所提出的设想,他所创造的意义即用法和家族相似的理论,为美学研究走出传统的思并荣白提供了新的可能。他的美学在某种意义上说,与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后结构主义思潮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论”及其语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游戏论"(Sparachspiel)是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这一理论注重"自然描述",关注人们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实际使用的语言,因而成为他后期哲学思想的灵魂."语言游戏论"与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概念"生活形式"、"遵守规则"、"家族相似性"等密切相关.研究语言游戏论,不仅对于深刻把握维特根斯坦哲学的真实内涵与实践价值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为应用语言学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6,(9):14-21
维特根斯坦哲学解释史是20世纪哲学的一项丰饶工程。要更好地梳理90多年的维特根斯坦哲学解释史,必须注意处理好其中解释与说明、消解与重建、文本与语境等一系列必要却紧张的关系。强调维特根斯坦与传统的融合,还是强调维特根斯坦自身的完整统一,成为我们面对维特根斯坦哲学时不得不加以思考的一个难题。维特根斯坦哲学解释史成为哲学展开自己的既包括一般原则又具有特殊意义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7.
观念、对象与方法——胡塞尔的现象学思想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观念、对象与方法三个方面来概括胡塞尔的现象学思想。胡塞尔的现象学在观念上是一种先验的唯心主义 ,他通过对心理主义的批判达到了本质现象学的立场 ,又通过先验还原获得了先验自我 ,从而走向了先验现象学。不过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 ,胡塞尔现象学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一种本质直观或本质还原的方法 ,即通过直观而不是抽象与推理把握到观念性的本质存在。最后 ,胡塞尔现象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及其意向性结构。本文的结论是 ,胡塞尔在先验自我与交互主体的关系问题上陷入了困境 ,因此未能超越唯我论的立场  相似文献   

18.
语法研究是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的核心,语法分层则是后期维特根斯坦语法研究的核心,因而建立在语法分层基础上的不同目的就揭示了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目的的初衰。以维特根斯坦语法分层作为研究起点,详细地汇集和分析了其哲学研究的不同目的,并对其不同目的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哲学反思,希冀能带给正研究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和哲学研究的人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对戴维森隐喻理论的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苡丹 《理论界》2010,(12):165-166
在维特根斯坦晚期之后,营造了关注语言使用的大环境,隐喻作为语言的独特用法自然进入分析哲学家们的视野。戴维森是一位在隐喻研究方面较有影响的分析哲学家,他反对多数语言哲学家对隐喻的看法,认为隐喻所表达的只是其字面意义。本文试从后期维特根斯坦意义观入手,通过分析戴维森的隐喻理论对后期维特根斯坦意义用法论的继承,对戴维森的隐喻理论作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20.
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方法论王晓升维特根斯坦在哲学观上主张,哲学不提出理论,不提出哲学命题,而只提供哲学研究的方法。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治疗疾病的方法”、“全貌概观的方法”,“家族相似的方法”等。在这里我们讨论其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