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为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而投入于生产活动的资源通常包括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人自身的力量,也就是人在劳动过程中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力资源已从过去相对次要和辅助地位变成社会进步和经济发  相似文献   

2.
<正>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是指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相互结合、相互协调、相互制约而形成的复合系统。这个复合系统的各个系统之间,通过互相反馈的形式,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从而生产出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产品及其生态环境,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人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员和结构要素。人口的数量状况是否合理,以及人是否能顺应和科学地掌握、利用生态经济规律,是决定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循环状况、制约和推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产发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一、人口职业结构的历史发展人口职业结构是指经济活动人口在各种职业中分布的状况和比例关系。人口职业结构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人们的经济活动日渐分离,相对独立,构成某种职业,人口的职业结构才逐步产生,并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分工的更加深入而得到不断发展,日臻完善。众所周知,脱离了动物界的人类,最初只有按性别的天然分工,并且只要生存需要,一个人可以从事多种经济活动。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没有发展到把某种经济活动主要固定在某些人身上的程度。后来,人们在实践中学会了驯养与繁殖牲畜、种植谷物、根块,果  相似文献   

4.
<正> 这里所说的人口结构,不是泛指人口的各种构成,是指人口社会构成中的从业结构。如所周知,人口结构反映经济面貌和生产水平。我国十亿人口,八亿农民,这样的数量,这样的结构,反映了我国经济面貌还比较落后,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农业人口,是指从事农业生产以维持生活的(包括由他们抚养而未参加农业劳动的人)全部人口。按照我国的习惯说法,是指不吃商品粮的全部农村人口。从世界范围来看,近三十年来,各国农业人口的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我们可  相似文献   

5.
一 人口产业结构及其发展 人口产业结构是指分布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所构成的比例关系。这里说的人口,不是指全体人口,仅指经济活  相似文献   

6.
<正>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对包括经济的、政治的、精神的以及人类自身的各种活动,都有决定性作用。而构成物质资料生产的主要因素,就是生产资料和劳动者,这是进行任何社会生产所必需的条件。正如马克思说:“不论生产的社会形态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都总是生产的因  相似文献   

7.
<正> 人口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人口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之间的关系。人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人既能适应自然,又能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创造出适合于自己生存、发展的条件。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彼此之间结成了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经济关系,形成了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再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8.
<正> 人口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我们对人类自身发展运动有所了解,这一点本身就证明了人口学存在的意义。本文试对人口学的应用研究即人口学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应用作一初步探讨。人口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既包括侧重于研究人口自身规律的学科,又包括侧重于应用的研究人口与社会、经济活动相联系的学科。这里不妨把前者称为学术人口学,后者称为应用人口学。  相似文献   

9.
<正> 社会生产本身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从社会生产本身来说,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是互为条件的,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就不会存在社会生产。所谓生产是指人的社会生产,离开了人的主体,生产也就不存在了。人与动物不同,人不是简单地适应自然界,而是以征服和改造自然为特点的。人与动物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劳动人口需求不仅决定于经济增长,而且还决定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的产品和劳动总量的不断增长,即货币形式的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增长;而经济发展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其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不断高度化。就与劳动力人口需求有关的发展看,还包括:资源  相似文献   

11.
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不同的经济成份、不同的产业部门以及社会再生产各个方面的质的适应性、量的比例性和相互之间的关联状况。经济结构包括生产关系结构和生产力结构两个方面。生产力结构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等。人口过快增长,不仅会影响经济发展的后劲,而且直接影响到经济结构的调整,使经济结构难以实现合理化。  相似文献   

12.
<正> 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之间保持恰当的比例关系,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活动规律的要求,而且是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所必需。由于人口和物质都以一定的数量而存在,因此,两种生产的比例关系,是指人的自身生产和物质生产在数量上的对比关系。从相对量看,是指人口增长速度和物质生产增长速度之间的对比关系。从绝对量看,是指人口增长数量和物质生产增长数量之间的关系。两种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包含内容很多,并且有许多专家已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目的是探讨描述物质生产适应人口生产增长速度之间的定量关系的计算方法,并结合我国本世纪内的情况,说明我国粮食增长速度、人口增长速度和人均粮食水平之间保持适当比例关系的定量数据。  相似文献   

13.
<正> 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剧变过程,它既深刻地影响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与变革,也促进了以家庭结构日趋简单为特征的家庭小型化过程。这对于中国传统的大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划时代的转变。人们日益关注:家庭,作为社会生活最基本单位所发生的这种变化,将给目前和未来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本文试就我国城市居民家庭规模与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发展、特别是对消费需求的影响谈几点看法。家庭与社会的经济活动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以往,对家庭与经济关系的研究,多侧重于经济因素对家庭变动的影响,而很少涉及家庭变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家庭与社会的经济活动有着天然的联系,这种关系根源于家庭本身。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家庭既是一个消费的经济单位,也是一个共同生产劳动的经济单  相似文献   

14.
“绿洲”一般是指在荒漠中通过人工灌溉所形成的农牧业区。新疆是典型的干旱荒漠区,而人工灌溉是新疆农牧业生产最基本的特点,因此,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济,堪称典型的绿洲经济。绿洲经济条件下的人口发展和劳动力就业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过程,其发展变化与绿洲经济的演化息息相关,反过来人口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对干旱的绿洲生态系统也带来了—系列的影响和变化。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指人口生产和再生产的最基层的社会单位,它是人口过程的起点。家庭一般是指男女双方稳定结合而组成的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共同生活的一个集体,它是社会的基层经济单位,也是人类繁衍子孙后代的生育单位,同时又是教育单位,它是社会的细胞,所以,它完成着人口再生产的任务。人的生、老、病、死、婚姻和迁徙,子女的养育和教育,通常都和家庭有直接关系,所以它体现着社会的经济、法律、思想和道德等方面的关系。家庭的形态是受社会生产方式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各种社会关系所制约的,历史地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国农村推行生产责任制、贯彻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政策以来,展现在我们面前迅速发展起来的小城镇,以它星罗棋布于广大农村,并与农村存在着紧密联系的特点,推动着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农村分工分业的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脱离耕地经营,从事林牧渔等生产,并将有较大部分转入小工业和小集镇服务业。这是一个必然的历史性进步,可为农业生产向深度和广度进军,为改变人口和工业的布局创造条件。”使我们认识到,发展小城镇关系到农村面貌的根本变化,也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利益,代表了亿万农民的愿望。正因为如此,研究和探讨小城镇的发展条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一生育健康(ReproductiveHealth)是近年来流行于国际社会的新概念,按照1994年9月人口与发展国际大会《行动纲领》中所下的最新定义,“生育健康是指生殖系统及其功能和过程所涉及的一切事宜上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的健康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适”。尽管学术界对该概念的理解尚不尽相同,但比较一致的看法都认为生育健康应包括四层含义,即(1)生育调控;(2)妇女权益;(3)母婴保健;(4)性病控制。并将其具体内容描述为:“生育健康是指人们能够有满意而安全的性生活,有生育能力,可以自由决定是否和何时生育及生育多少…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素质是一个综合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是微观意义上人口基本素质的总和,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后者是指宏观上人口结构素质的总和,包括人口年龄性别结构、人口规模、就业结构、人力资源质量等等。本文所要探讨的人口素质主要是指微观意义上的人口素质。在构成微观人口素质的三个方面中,身体素质是最基本的,它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国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是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充分表现;道德素质主要体现的是全体国民的道德水平、社会风气的好坏,它对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以及安定团结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文…  相似文献   

19.
<正> 集镇,指区、乡所在地和非区、乡所在地的集市、工矿区、交通枢纽等,它在小城镇体系中,居于最低一格。集镇一般为一个乡或更大范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现状看,平均规模不大,职能和性质尚不完善,但它点多面广,具有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的雄厚潜力。据1933年资料,全国乡政府所在地达53,000余个,每个集镇的人口中,只要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平均达2,000人以上,就能容纳1.5~2亿农村剩余劳力和人  相似文献   

20.
穆光宗在《人口学刊》1968年第5期著文认为,在研讨人口发展战略时,必须对“人口增长”和“人口发展”从概念上加以区别。人口增长,是指人口数量、规模的增长或扩大;人口发展,是指人口数量和质量的辩证运动,以及人口结构的动态演变过程。因此,科学的人口发展战略就不仅仅是人口增长战略,而是人口质量优化和人口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