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决策探索》2008,(3):F0002-F0002
清末头品顶戴、两广巡抚、光禄大夫马丕瑶的府第——马氏庄园,位于安阳市西21公里的西蒋村,是中州最大的官僚府第。建于清光绪至民国时期,现存厅、堂、楼、廊等308间,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2.
《决策探索》2009,(11):F0002-F0002
清末头品顶戴、广西、广东巡抚、光禄大夫马丕瑶的府第一马氏庄园,位于安阳市西21公里的西蒋村,是中州最大的官僚府第。建于清光绪至民国时期,现存厅、堂、楼、廊等308间,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4月,中国古建专家组组长罗哲文亲自题字“马氏庄园”。  相似文献   

3.
木匾·学村·三坊七巷王欣话闽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5月的一天,一块孙中山亲笔题字的木匾在福建漳州的龙海市一座古厝内被发现。专家认为,它是孙中山先生为新加坡侨领林秉祥题赠的。 这匾长二米、宽一米,上刻“急公好义”四个大字,并有“大总统题褒”、“新加坡侨商林秉祥、中华民国四年十一月”等字样,现存龙海市紫泥镇溪洲村的林氏祖屋。 据说林秉祥是新加坡航运业巨子林和坂之子,与陈嘉庚同为孙中山先生的追随者,曾为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捐赠巨款。至今在新加坡仍有以他名字命名的街道“秉祥基”。 在沉思闽商概念的日子里,这则消息不啻是历史性的启示。再没有比“急公好义”一语更恰切地直中闽商概念核心的说法了。换言之,孙中山先生已经在100年前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个人,他22岁中秀才,26岁中举人;早年参加康梁"公车上书",要求清廷变法图强;后参加孙中山同盟会,一生追随孙中山,是孙中山遗嘱的起草人和见证人之一。作为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孙中山看重他,汪精卫尊重  相似文献   

5.
古时,有一位原籍浙江的朱氏督学,一次回乡监考,家乡有不少士子准备礼物以贿赂,孰料他一临考舍,便题一联悬于堂前,联曰:铁面无私,几涉科场,亲戚朋友皆谅我;镜心普照,但凭文字,平仄浓淡不冤笔。行贿者看到此联,只得望"联"却步,收起礼品悄悄溜走。宋代包拯为官清廉,不徇私情,惩贪罚奸,世所称颂。后人为了纪念他而建立了许多包公祠,其中有联赞曰: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评说     
<正>李泽厚(下称李):20世纪中国的第一场暴力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当时中国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康、梁主张的"君主立宪"之路;一是孙中山主张的"暴力革命"之路。现在我评说孙中山,已不像我写《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时那样热烈地赞颂他所领导的革命了。刘再复(下称刘):我对孙中山总是充满特殊的敬意,这也许更多的是道德感情,而不是历史分析。袁世凯、蒋介石等政治强人,就缺乏孙中山那种道德光辉。  相似文献   

7.
金一南 《领导文萃》2009,(22):46-51
蒋介石不是孙中山指定的接班人 很多人原以为蒋介石是孙中山选定的接班人。于是就说,接班人选错了。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素质教育和高考选拔人才的需要,历史高考命题加快了改革的步伐,逐步形成鲜明的特色:材料解析题异军突起,主客观题基本并行,题型结构三足鼎立,知识与能力并重,命题依托教材,依据《考试说明》,不回避热点和重点,不拒绝历年"重复"知识要点,但灵活多变,逐步渗透学科意识,注重潜  相似文献   

9.
张芳 《办公室业务》2014,(11):129-130
"不唯学历凭能力,崇尚一技之长"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破题之解,图书馆建设中如何顺应高职教育改革,为现代社会一线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成为一个紧迫而必要的课题。图书馆建设紧扣与专业设置一体化、与课程建设同步化、与教学技术现代化,实践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的高职图书馆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钱士茹 《决策》2001,(10):17-18
改革开放以来,官员"下海"并非新闻,但作为副厅级领导干部,在目前企业运作的内外环境与二十世纪八十、九十年代迥然不同的情形下,毅然放弃在政府部门所拥有的一切,敢于选择以经营企业为终身职业,这在安徽省却属少见.不管个体做出这种选择的直接诱因是什么,但其共同的行为取向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对个人、企业、国家乃至整个社会,都是有特定价值的,这也决非当初凭胆量、凭运气、凭背景等"下海"现象的简单再现.对此,我们应该予以高度的关注、正视、思考与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素质教育和高考选拔人才的需要,历史高考命题加快了改革的步伐,逐步形成鲜明的特色:材料解析题异军突起,主客观题基本并行,题型结构三足鼎立,知识与能力并重,命题依托教材,依据《考试说明》,不回避热点和重点,不拒绝历年"重复"知识要点,但灵活多变,逐步渗透学科意识,注重潜移默化的历史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周香勤 《决策探索》2007,(13):19-20
一、民生的涵义 "民生"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表述人民的生计问题;《尚书》中说"惟民生厚",表述人民的生性.古人使用"民生"一词,大多指百姓的经济生活,而真正将这作为哲学范畴,运用到政治经济的是孙中山.  相似文献   

13.
档案利用和档案服务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概念,档案利用服务是利用档案的必要条件,而利用档案是否能够迅速准确并且有效全面是检验档案利用服务工作质量与水平的重要标准。高职教育"不唯学历凭能力,崇尚一技之长"的氛围渐浓,作为高职院校档案部门也要创新服务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实现档案的价值和作用,为高职学生人生幸福奠基。  相似文献   

14.
正公选面试的目的,是要测查考生的五种能力,即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组织计划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应急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近年的面试中,关于"应急应变能力"的题加大了比重。这种题有要求做的,有要求说的。这类题看上去好回答,答起来很简单,说不了多少话,但要反应快、答得准又不容易。就参加录考、招聘的考生来说,由于参加社会活动少,缺乏实践体验,往往感到很难回答。过去考过的"应急应变"题中,要求怎么  相似文献   

15.
<正>"可惜了张师德"古语云:"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恶德,惟其贤。"(《尚书·说命中》)意思是说:百官惟能者是用而不徇其私,爵位惟贤者是封而不给予道德败坏之人。但古代没有完善的用人机制,能否做到选贤任能,只能凭长  相似文献   

16.
环渤海区域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区位等优势,是我们共同生活和依存的一方热土。早在1919年,孙中山先生就在他的《建国方略》中提出,要在现在的京唐港建设"与纽约等大"、"为世界贸易之通路"的"北方大港"。新中国成立以来,环渤海区  相似文献   

17.
新视野     
第三次"伟大革命"的含义是什么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把改革开放宣称为一次"新的伟大革命",并将这一次伟大革命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中国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尊老     
佚名 《领导文萃》2010,(18):133-133
<正>孙中山先生出任大总统后,日夜奔忙,准备北伐。一次,在桂林的一段山路上,为赶到某地主持会议,他雇了一乘竹轿。刚走了不远,他听到轿夫发出一阵阵气喘声,心里便不安起来。于是令轿夫停下。两个轿夫不解地问:"大人何事?"孙中山道了声辛苦,并问他们多大年岁了。  相似文献   

19.
正一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下令筹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由于军校设在黄埔,所以习惯上通称为"黄埔军校"。当时广东的粤、滇、桂等系军阀表面上接受孙中山的领导,实际上他们各据防区,把持财政,唯恐革命力量壮大。他们对军校的筹建,不仅不予支持,反而处处阻挠。创办军校所需的人力、财力  相似文献   

20.
凌大 《秘书之友》2011,(11):6-6
1911年10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同年12月,孙中山被全国十七。省代表会议推举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