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王夫之(一六一九——一六九二年),字而农,号姜斋,因明亡后隐于湘西石船山,人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为明清之际著名学者.据其裔孙王之春《船山公年谱》所说,王夫之共撰写一百多种著作,见于著录的则有八十八种,计三百九十一卷.其中有关文学而又较为重要的有《姜斋诗话》、《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等.值得注意的是,王夫之对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白居易时有非议,而于南朝谢灵运及其诗作却在各种不同场合竭力赞赏,他惊呼谢灵运为不可多得的“天生尤物”,把谢诗称作“神品”,有时甚  相似文献   

2.
前言王夫之,字而农,别号姜斋,学者门生尊称他为船山先生。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农历九月初一,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农历正月初二,寿年七十有四。曾中明崇祯十五年壬午(公元1642年)科举人,任职南明永历朝翰林院庶吉士和行人司行人。他富有爱国民族思想,曾隐居南岳及衡阳石船山,杜门著述达四十年,撰写编定一百多种著作,约四百多卷,八百多万字。留存于今世者还有七十二种,三百六十余卷,四百七十余万字。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著述家。今年是王夫之逝世二百九十周年和诞辰三百六十三周年。特编写《王夫之著作年表》,以供专家学者、读者参阅。错误疏漏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3.
王夫之是清初著名思想家、学者 ,也是当时重要的诗人和诗论家。本文旨在对船山诗学思想中合理的一面进行探讨 ,以期对今人有所启迪 ,而对其诗学思想中的局限性则另文专论  相似文献   

4.
王夫之(1615——1692)是明末清初一位反映了时代精神的思想家。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晚年居衡阳曲兰的石船山。从事著述,故又自号船山。他的著作有一百多种,有关史学的巨著有《读通鉴论》和《宋论》等。他在《读通鉴论·叙论四》里说:读史“非知治乱而已也,所以为力行求治之资也。”纵观他的一生,是能够身体力行的。正如梁启超所说:“王船山有他的一贯精神,借史事来发表,有他的特别眼光,立论往往迥异流俗。”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他确乎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朴素唯物论者。  相似文献   

5.
王夫之,字而农,湖南衡阳人。生于公元一六一九年,卒于公元一六九二年。他曾于顺治五年即公元一六四八年,举兵衡山,阻击清军南下。南明复败后,隐匿转移于湘西山区,最后归老于衡阳的石船山,学者称他为船山先生。王夫之,是十七世纪我国伟大的唯物主义者,先后写了三百余卷著作,他总结和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的传统,向佛教神学和程、朱、陆、王学派的唯心主义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6.
王夫之(公元一六一九——一六九二年),字而农,号(?)斋,湖南衡阳人,是我国十七世纪著名的唯物主义者,杰出的法家思想家。晚年他避居在家乡衡阳县的石船山下,所以又称船山。 王夫之生活在明末清初,正是我国历史上“天崩地解”的大动荡时期。一方面,由于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另一方面,满洲贵族也趁明王朝的腐败昏瞆,积极准备南侵。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  相似文献   

7.
王夫之在《薑斋诗话》、《诗广传》以及三种诗歌评选等著作中阐明的做诗评诗见解,形式虽未脱尽诗话与评点的传统格局,内容却已构成诗论的体系。好些同志曾对它作过有益的探讨。但尚有三个重要方面没有引起应有的注意,或没有得到正确的解说。本文拟说点个人的肤浅想法。  相似文献   

8.
王船山《唐诗评选》、《姜斋诗话》两部诗学著作的写作时间前后相距约三十年,二者较为明显地代表了船山中年与晚年的诗学思想.通过比对分析可知,船山诗学思想既有承续连贯性,也有嬗递变异处.船山对唐宋诗各个阶段的优劣升降,对杜甫、王昌龄诗的品评,对诗歌法度的态度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内在演变.  相似文献   

9.
王夫之(公元一六一九——一六九二年),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爱国主义者,湖南衡阳人,因晚年隐居石船山麓,故后称船山先生。王夫之所处的时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当时李自成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腐朽的明王朝,满洲贵族又勾结明朝将领,打败农民起义军,建立了清朝政权。  相似文献   

10.
船山族谱<邗江家乘>是按照王夫之拟定的纲目与部分内容编写的,其中收录了船山二十余篇文章,其族谱编写格式及具体内容体现了船山思想与当时族谱修撰的基本模式,反映了当时衡阳地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族,也体现了船山及当时社会的一般思想潮流.  相似文献   

11.
王夫之是我国明清之际的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晚年隐居衡阳石船山,终身著述。现有遗著一百多种,四百多卷。王夫之通过批判佛老的宗教学说,抨击程、朱、陆、王的唯心主义思想,继承和发挥了王充、张载的唯物主义传统,建立了一个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王夫之无论在自然观、认识论和辩证法,还是在历史观等方面,都有许多建树,把我国古代哲学推向一个新阶段。 王夫之的历史观之所以比较完整,对旧框框有所突破,一方面是与他所处的时代分不开,另方面也与他个人的努力有关。明清之际,整个社会处于大动荡的时代,汉满之间的民族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都十分尖锐。面对这种情况,王夫之  相似文献   

12.
王夫之“兴观群怨”说的美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曾对儒家诗学的一个古老命题“兴观群怨”说作了重新诠释,以往的研究者往往仅从接受的角度来解读船山的这一理论命题,未得船山诗学的要义。其实,“兴观群怨”说与船山的“诗道性情”说一样,同属船山的诗学本体现。“兴观群怨”说在船山诗学中被本体化、美学化、系统化了,这是船山对儒家诗学的一个重要贡献。无疑,船山的“兴观群怨”说仍有其历史局限性和理论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王夫之的诗学情景论历来为学界所称道,但王夫之的诗学"象外论"却被忽视.本文认为,尽管情景论在船山那里涉及诗歌意象与诗歌意境两个范畴,然而,从整体上看,情景论在船山诗学体系中主要属艺术意象论.船山诗学的意境论或理想论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对"象外之美"的研究来体现的.他的"象外"论有着自己的独特的哲学基础,从而在对情景与"象外"的关系、"象外"的诗美特征以及通往象外之美的途径等方面,与前人的"象外"论相比都有重要的区别与发展,显示了封建末世一位杰出的儒家诗学传人的独特的诗艺理想.  相似文献   

14.
<正> 谭嗣同和王船山分别是我国十九世纪和十七世纪的两位杰出的进步思想家.从王船山到谭嗣同,历史虽然走过了近两百年的路程,但是,由于那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锐意改革,振兴中华的强烈要求,使他们之间“心有灵犀一点通”.谭嗣同对王船山推崇备至,他把船山的思想看作是复兴民族,“昭苏天地”的一声春雷.他把船山学说和其  相似文献   

15.
亚里斯多德,是古希腊最博学、最伟大的思想家,是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他留传下来的重要著作《诗学》,是欧洲最早的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和美学专著。这部专著以独立的体系所阐明的美学概念,在历史上雄霸了两千多年,是十九世纪以前,一切美学概念的根据。也许在美学史上,没有一部著作象《诗学》  相似文献   

16.
“人为万物之灵”。人的意识问题,一向在中国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王夫之是中国明清之际伟大的哲学家。他的元气本体论诚可谓博大和丰富,而他的意识论同样有许多精采的东西。可以说,他的意识论和本体论一样,反映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中国古代对意识问题的研究,涉及到形神关系、心物关系、见闻和思虑的关系,以及意识修养与意识能动性的问题。王夫之由于继承和发扬了先秦以来朴素唯物主义的优良传统,而对历代唯心主义又能以扬弃的方式分析批判,因此在所有这些方面,他都有自己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儒学史上人性思想为善、为恶、有善有恶,性即理等人性思想的来源往往倾向于天赋论、先验论等。先哲们对人性论思想的提出多倾向于独断论式的结论,对人性思想缘何为善、为恶以及性善情恶等,其论证要么“不明”、要么“不备”。王船山关于人性为善的思想论证既“明”又“备”: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考察了人性何以为善,认为气质之偏之人人性亦可为善,并说明善乃“人之独”。船山关于人性为善思想的人文价值在于:其一,从船山沿袭儒家传统人性思想说明船山思想在本质上仍属宋明理学范畴,并非如其他学者所说的船山是启蒙思想家的说法;其二,船山关于人性为善思想的论证说明,同时也为他关于道德意识起源的学说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是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剧作家和思想家,王权思想是他主要的政治思想。一提到他的历史剧,人们就免不了谈到他的王权思想,但是一接触到他的悲剧,从《哈姆莱特》(以下简称《哈》剧)起,许多人便只是空谈他的人文主义思想,而不再顾及到他的人文主义的具体的政治内容。 就此,本文从《哈》剧入手,对莎氏的王权思想试作一番剖析。  相似文献   

19.
儒学史上人性思想为善、为恶、有善有恶,性即理等人性思想的来源往往倾向于天赋论、先验论等。先哲们对人性论思想的提出多倾向于独断论式的结论,对人性思想缘何为善、为恶以及性善情恶等,其论证要么“不明”、要么“不备”。王船山关于人性为善的思想论证既“明”又“备”: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考察了人性何以为善,认为气质之偏之人人性亦可为善,并说明善乃“人之独”。船山关于人性为善思想的人文价值在于:其一,从船山沿袭儒家传统人性思想说明船山思想在本质上仍属宋明理学范畴,并非如其他学者所说的船山是启蒙思想家的说法;其二,船山关于人性为善思想的论证说明,同时也为他关于道德意识起源的学说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20.
王夫之是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集大成者 ,他的气本论主要是在张载气本论思想体系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通过对二者气本论思想的论述 ,从气之实有性、能动性、规律性等三个方面 ,对王夫之是如何具体的继承和发展张载的气本论进行了详细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