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晓蕊 《现代妇女》2014,(8):377-377
中华民族是一个民族数量众多的国家,除了汉族以外,我国还拥有55个少数民族。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弘扬民族特色,而民族舞蹈的艺术特色便是一个民族最为重要的民族特色。将民族舞蹈的特色予以充分表现,这对于表达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体现艺术作品的艺术风格,以及提升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具有积极意义。“三道弯”是我国民族民间最为常见的一类舞蹈形式。由于民族之间“三道弯”动态来源,以及身体各部位的高低、劲力运用、律动、风格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即便都是“三道弯”,民族舞蹈中傣族舞与胶州秧歌有着共同的审美特征,却也存在着不同的舞蹈形态以及动态特征等。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档案是少数民族珍贵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式多样,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各少数民族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与自然斗争的过程中,各民族都逐渐形成了丰富的,独具特色的文化,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档案资料.但是,由于人们对档案的保护和利用意识的淡薄,致使许多珍本、善本、逐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毁坏甚至完全被毁灭.本文将主要针对收集和保护少数民族档案对甘肃省的意义以及收集的对象和保护的途径展开一系列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的团结是一个很严肃的议题,也是争论颇多的话题。中华民族是以汉族为主体56个民族的统称,也是海外华人的统称。汉族成型于汉朝,汉朝的名称源于被封于汉中的汉王刘邦,汉中则因汉水而得名;所以可以认为汉民族得名于地名。在汉民族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统一融合是主流,而同时期以来许多国家或民族的发展历程则不同。籍此本文将概略分析汉民族的演化,简单介绍其他国家或民族的历程。通过对比中外民族的演变,从国家和民族的层面来谈谈中国人的团结。  相似文献   

4.
座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酒泉市,自古以来就是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聚集之地。据民族宗教局2004年6月份统计:全市共有39个少数民族,合计35640人,占总人口数(966200)的3.69%,而面积为3386平方公里的肃州区就有少数民族27个,人数为5786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16.23%。其中,在所辖区内各少数民族中,回族人数2046人,又居首位,占该区少数民族人口的35.4%。本次调查以通过登门入户、小型座谈、翻查资料等多种方式.了解肃州区回民简史、风俗习惯,侧重于老年人生活现状进行调研.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翟成鹏  孟凡东 《现代交际》2023,(7):106-114+124
梁启超最早提出“中华民族”一词,并根据当时社会局势和国内环境的变化界定和完善了“中华民族”的基本内涵。梁启超“中华民族”概念的初步形成,经历了一个纷繁复杂的过程。从古代“夷夏观”分野到近代“种族观”再到近代“民族观”,从近代“民族观”到“近代中华”再到“中国民族”,从“天下合群”到“大民族主义”再到“中华民族”,这一过程实现了中华民族内涵的现代转型。从古代概念内涵到近代西学概念学习,再从吸收近代西方概念到近代中国概念转换,最后完全形成中国化概念内涵的自我超越。梁启超“中华民族”概念的形成启示我们,要坚决反对防范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全面构建和谐的世界民族观念。  相似文献   

6.
民族认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认知建构过程,互动对其产生影响。民族旅游的发展不但加强了民族群体内部的互动,而且为民族间的互动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两种互动过程中所建构的民族认同既包含了少数民族群体对自我身份与文化的认同,又扩展到对整个中华民族、整个国家的认同,双重的归属感由此被激发。本文试图分析少数民族的旅游发展对民族认同的影响,并思考基于一种表演性的民族特色展示怎样作用于民族旅游中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中国是由 56 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中汉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 92%,少数民族在我国是普遍存在但又相对较少的民族,并且大部分居住在中西部的广大山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医疗教育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侧重对少数民族权利的保护进行论述,强调少数民族权利的架构以及各少数民族享有的政治权利,对比我国的一般普适性的政策,结合我国当前的少数民族政策论述少数民族独特的政治权利以及文化权利。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婚恋方式。汉族以外的兄弟民族,人口虽不过6%,可婚恋习俗、方式之多彩远远胜过汉族。诸如苗族的“爬坡节”、“跳月”、“采山花”;彝族、门巴族的“抢婚”;苦聪族的“捉松鼠”;傣族的“丢包”;白族的“卷帐回门”…··邻是很有特点和趣味的求婚方式。口170万人口的布依族.居住地域不同.就有多种求婚方式。如男青年弹奏月琴,吹木叶和七孔带,女有平‘甩慷包”等等。至于一些民族的“对职”、“赛马”.更是众人熟知的婚恋方式。今天,这些古老、传统的习俗,依然是一些少数民族主…  相似文献   

9.
由伦理、文化共同体向政治、法律共同体演进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发展趋势。“中华民族”这一概念诞生于中国从“君主制国家”向“民族国家”的蜕变过程之中,而国家类型的重塑也促使了国民身份的转变。如今,中华民族已实现了从“文化共同体”向“法律共同体”的初步转化。本文以民族起源、形成与发展为切入点,具体探讨了有关“中华民族”的想象与形成,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了实现与完善“法律共同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在填写自己的简历档案时,一般都有民族一栏。我总是惯例性地填上一个"汉"字。曾经,十分羡慕少数民族的同学、同事,他们能在这千篇一律的问题中给予不一样的答案。各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在电视节目里被描述得绚丽多彩,看着每年春晚五十六个民族大聚会,少数民族人们身着本民族特有的服装,各有韵味,光彩夺目。再看汉族同胞,或是西装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文化伦理且异常眷恋家国的民族。在遭受外部的蹂躏之时,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都会合生命救国家于危亡,即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即使内部有诸多的分歧,但中华民族也善于化干戈为玉帛,所谓“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在抗震救灾与支援灾区重建家园的时刻,我们尤其要感念祖先给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融个人生命与家国情怀为一体的精神家园——中国。国家强大,才是民族之幸!  相似文献   

12.
蒸饼烩菜     
储建中 《老年世界》2006,(13):25-25
先谈蒸饼。据历史记载。蒙元时期是一个中国各民族文化大交流、大融合、大繁荣的时期,这使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和唐宋以来传承的社会精神风貌都发生了相当程度的变化,显示了独特的时代特征。具体说,在民俗文化上.蒙古族和西域各民族的民风民俗由于蒙古族入主中原.使其迅速传到了白原和江南汉族地区.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程度、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消除民族地区贫困、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协调发展以及整体经济的推进是党和政府的长期目标。1980年-2008年,我国民族地区的贫困人口从4000万人减少到770万人,说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落后的面貌没有根本改变,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且这种差距还在不断加大。文中以湖南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为研究对象,就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现状和该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解决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交往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共有精神家园,是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的认同基础。对上海15所高校321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水平总体较高。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影响因素方面,学习时长、知识结构、环境感知、家庭状况、民族交往情况等因素作用明显。对不同学习时长、不同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强化家校联系,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发挥资助育人功能,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交流交往交融是推进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地处中国西南的云南省山美水美,居住着2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如果把全省各民族大大小小的节日加到一块,有近300个之多,大多都是与各民族的生产劳动、图腾崇拜、爱情婚俗、反抗压迫相关。这些民族节日一代一代流传下来,成为云南各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若星辰的民族节日中,最令人喝彩称绝的莫过于被誉为“上刀山、下火海”的傈僳族刀杆节。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多民族融合国家,中华民族文化灿烂辉煌,源远流长。各少数民族特色及文化在少数民族建筑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贵州民族建筑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特征及地域特征,选取苗族吊脚楼、布依族石板楼和侗族鼓楼三类较具代表性的传统建筑,来体现该民族的建筑形态及生存形式,从中认识到传统民族建筑中的智慧,以及人与自然共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服饰是记录不同区域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发展水平的标志。它色彩斑斓、形象具体地反映了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审美观念。头饰在整个服饰组成部分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少数民族的头饰异彩纷呈,千差万别,显示着各自独特的个性和所象征的民族特色、民族历史、民族信仰、民族文化。这里我们将摘取民族头饰这个大花园中的几朵艳丽的鲜花,以供欣赏。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在课程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在解决问题方面“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棒}生,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经过长期发展,不同民族形成了不同的传统体育,并且伴随着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也形成了独有的文化观念,是中华民族留存下来的文化财产之一。民族体育文化的集成与发展,是非常值得我们探索的热点问题之一。广西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民族风俗,形成了独有的民族特点与风俗习惯,也形成了特有的体育文化,其民族体育文化更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价值,对于保护以及发展广西传统体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创新发展民族工作,努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始终在党和政府工作、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那么,社会工作能否服务少数民族基层组织以及少数民族群众,为民族团结、民族融合发挥自身的一点贡献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