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语言意识是一个民族在使用语言时体现出来的一种思维方式、认知模式、价值取向与审美观念.文章首先探讨了民族语言意识的内涵,接着以汉俄语为例阐述了民族语言意识的三个基本特征:独特性、体系性、传承性.  相似文献   

2.
思维具有民族性,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的民族性不可避免会反映到语言中.不同民族语言的接触、交融直至借用过程,都要依据引进他语词的民族思维特性进行转换,反映到语言上就是对借入的外来词按照本民族的思维习惯、语言特点进行适当改造.汉语是一种表意语言,因而外来词在引进和使用的过程中经过汉民族思维的梳理,使之具有汉语的特点,才能在汉语词汇系统中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3.
郭丽君  徐先玉 《山东社会科学》2012,(Z1):251-252,254
俄语语言文化教学中越来越重视语言习得中的"文化导入",语言是一个民族进行思维和感知的工具,"文化导入"成功的重要标志是通过语料的学习进而深入到俄罗斯民族心智、民族思维层面来挖掘其民族传统文化,民族性格是如何通过语言来指导俄罗斯人的日常思维和行为的。目前,关于俄罗斯民族心智与行为陈式化的理论研究已经有相当规模,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如何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是当下语言文化理论研究者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的语言文化已进入高级的"视觉文化"时代.视觉文化以其独特的形态,既承载了传统语言文化的"语言思维",又强调以"视觉思维"为主要特征,已发展成为语言文化的高级形态.实现民族语言文化与视觉艺术的发展必须有效地与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机整合,这是对视觉文化的发展和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对汉语语篇重言外之意的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语篇有重言外之意的特点,国内外不少语言学者的论述多归因于中国长期的封建礼教、专制统治这一历史因素的影响。相对于语言文化现象所具有的复杂性,这种解释还很不够。本文试从中西民族语言文化的比较研究这一视角作些初步的探讨,以期说明汉语语篇特点同时也是汉语民族审关文化心理的表现,而这种审关文化心理的形成,除了受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影响之外,也与汉语民族的思维模式、语言特点及诗学传统诸因素分不开。  相似文献   

6.
英汉民族的思维差异及语言表达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常雁 《北方论丛》2001,(5):111-113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直接体现,思维是语言的心理过程,思维角度的不同决定了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对英汉民族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加深对两个民族语言特征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人们通常采用考古学的方法以及利用传世典籍来研究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语言的一些特殊属性使其成为记录历史文化的活化石,通过对民族语言的研究发掘该民族历史文化的面貌及其发展状况,是一种科学可靠并且实用的方法.通过对几种传统上研究古史古文化方法的比较与分析,探讨赵阿平教授的〈满族语言与历史文化〉,该书为研究满族历史文化及相关学科问题开辟了全新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代民族作家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在语言方面进行了积极的试验,他们反对把语言当作简单的认知工具,对他们而言,语言首先是一种实体性的存在和权力,词语首先必须以神话的方式被设想为一种实体性的存在和力量,而后才能被理解为一种理想的工具,一种心智的求知原则,一种精神实在的建构与发展中的基本功能,这样语言就获得了一种本体论的意义,语言成了使存在向人们呈现的方式.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的现代主义文学创作能够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对语言进行多方面的实验与突破,不仅促进了中国汉语言的发展与完善,使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汉语言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而且更新了中国民族文学写作的思维方式,塑造了一种创造、创新的语言传达模式.  相似文献   

9.
论汉语言与汉民族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思维方式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表征,对民族的整体素质及其历史发展会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民族思维方式的生成与发展又在很大程度上与民族语言的特点相关联。一个民族选择了什么样的语言,也就选择了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因此,探讨比较民族思维方式之差异乃至民族文化之差异不能不关注民族语言与民族思维的关系。人类语言的源起是一致的,即都衍生于原始的歌唱和下意识的手势的不断重复,而劳动过程的日趋复杂和人们交往的日趋频繁又促成语言的进一步发展,并走向成熟。这一过程在任何民族是无差别的同一。但不同民族语言形态的具体生成…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过程,而语言亦是人类特有的行为能力。自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实验科学的一百多年历史里,思维和语言的关系一直是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在本世纪五十年代诞生的心理语言学领域,这更是核心问题之一。因此,就这一问题心理学界曾出现过许多不同的思想和学说。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1)以华生(J.B.Watson)为代表的思维等同于语言论,即认为思维就是无声的言语行为;(2)萨丕尔(E.Sapir)等人的语言决定思维论,即不同的民族使用的语言决定了该民族感知客观世界的方面,进而决定了其认知方式;(3)与之相对的是皮亚杰(J.Piaget)的思维决定语言论,他认为思维的范畴(逻辑运算水平)决定了语言的范畴;(4)以前苏联学者为代表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的理论。华生及萨丕尔的理论有其理论基础上的缺陷,目前心理学界持之者甚少;皮亚杰的理论也因其片面性而受到抨击。在当代我国心理学界,为相当多学者所赞同的则是思维与语言关系的工具论(以下简“工具论”)。  相似文献   

11.
孙宏开在长期的民族语言调查和学术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的研究风格和学术思想.这主要表现在:一、强调民族语言田野调查的持续性;二、重视汉藏语历史比较,完善了藏缅语分类思想,首倡并论证了羌语支的独立;三、提出了少数民族濒危语言"保存"与"保护"的观点;四、重视民族古文字和古文献的抢救和整理;五、把少数民族语文普查作为语言国情调查体系基础.他在民族语言学若干领域提出了开创性的理论学说和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2.
新疆多元文化环境中的语言互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在中华文化一体格局内的多元文化并存。将不同民族语言之间的互动放在新疆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进行考察,我们主张将新疆多民族之间的语言交往认识为一种文化互动,这有助于深入观察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在理论上也可以为认识新疆当代民族关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英国和美国在全球现代化进程中的领先地位,使英语成为现代词语的策源地,并一度出现英语词语向其他民族语言的单向流动,形成国际交流中的语言媒介倚重--英语倚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与全球化的到来,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多元文化的支持,一些承载民族现代化新成果和民族特色文化的词语开始进入英语,并向全球其他民族传播,从而在世界各民族语言间形成以英语为桥梁的词语多向流动.正是由于这种语言间的词语互动,使得各民族能够在吸纳新词语的同时吸收国外现代化新成果,实现与先进的、外来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平等对话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在海德格尔眼里,现代哲学的危机很大程度上源于一种"哲学的罗马性",即哲学由于继承了罗马-拉丁文化而遗忘了希腊这个真正的起源而误入了歧途.海氏认为哲学从根本上与言说它的语言本质关联,且只有德语与希腊语具有内在亲缘性,因而德国哲学将独享思想的荣耀.那么据此,对于20世纪辉煌的法国哲学来说,"法国哲学"这个称谓还有意义吗?它还有其身份和合法性吗?本文通过对欧洲各民族语言源流的考察以及对语言与思想之间的某些关系的探讨指出:1.从语言学史角度上看,德语在起源上并不比法语以及其他拉丁语族更接近希腊语;2.单纯通过追溯起源来回归希腊思想在哲学上是一种虚假的乡愁;3.语言本身并不能穷尽思,从而没有哪种民族语言可以独享哲学的特权;4.而法语作为一种民族语言,其本身在言说思想的同时比其他语言更注重一种"讲述的文学性",从而与思想本身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张力和互动关系,从而使法国哲学显现出强大的创造力,并由此奠定了"法语哲学"之区别于德语哲学以及其他民族语言哲学的明显特征和身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3个不同民族居住格局的蒙古族社区进行对比研究,试图探究民族居住格局对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影响。研究证实民族居住格局对少数民族语言传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民族居住区域的空间组合决定了民族语言的传承环境,民族人口比例决定了民族语言传承的力量对比,而日常生活语言则直接决定着民族语言的传承状况。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不同的工具需要不同的操作程序与之相适应,不同民族的语言差异会塑造出不同的思维品格。中国传统思维是汉语这一“模型”铸造的“产品”,因而分析汉语可找出许多中国传统思维之所以得以形成的根源。因此,文章从具象性、直觉性、模糊性、辩证性和有机整体性等方面论述了汉语对形成中国传统思维特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戴庆厦的语言学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藏缅语松紧元音学说,结合语音和语义进行藏缅语法研究的理论.(二)少数民族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及其研究理论和方法,应正确处理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的几个关系:语言共时描写研究与历时比较研究的关系、单一语言研究与不同语言比较研究的关系、模仿与创新的关系、语言本体研究与非本体研究的关系.(三)民族语言研究应服务于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应重视语言的应用研究,如民族双语教育问题、民族语言濒危问题.  相似文献   

18.
游甜 《南方论刊》2007,(8):92-93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每个民族则有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而不同的思维方式直接影响到各民族语言的不同。汉民族作为东方文明的典型代表,其形象性的特征直接影响到其所使用的语言汉语。本文通过对形象思维在汉语中的体现的研究,探讨汉民族形象思维是如何对汉语产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19.
程燕  肖奚强 《江淮论坛》2022,(3):173-179+193
对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文字的国家和地区而言,科学保护和发展各民族语言文字,处理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关系,于培育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基于粤北连南瑶族自治县三个瑶族聚居村寨母语使用状况的调查数据,构建多分类有序逻辑回归模型对世居少数民族语言保持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孩童时期最先习得是母语保持的前提,家庭域是少数民族语言得以延续的重要保证,交际域规定和影响着少数民族语言保持效果;国家通用语言与民族语言可以并举共进,积极推广普通话不是侵蚀少数民族语言的必然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从交际功能和思维功能看,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特殊的心理行为。语言与思维之间复杂的关系表现在二者既相对独立,又互有影响,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同文化体系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其中中西方思维最具代表性。而思维方式同语用形式密切相关,直接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思维风格和语言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