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 ,孔子曾对儿子孔鲤说 :“不学诗 ,无以言。”中国古典诗歌确实是群星璀璨的文学星空中最明亮、最耀眼的的那颗星辰。它语言生动凝炼、意境清新深远 ,音韵和谐优美 ,千百年来 ,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古典诗歌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 ,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 ,鼓舞青少年的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 ,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初中古诗教学法。一、走近诗人我们常说“诗如其人” ,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也说 :“颂其诗 ,读其书 ,不知其人 ,可乎 ?”。了解…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古人为文写诗都很注重"文眼""诗眼"的作用。王国维评论北宋诗人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为"着一字而境界全出"。这一"闹"字,即为"诗眼"。从全篇来看,无论是"文眼"还是"诗眼",都是理解文章的关键,为"文之机杼"也。公文也有公文的"文眼"。"文眼"正如"泉眼",找到了这颗"眼",就能打出汩汩喷涌的"清泉"。因此,动笔前,准确找到这口"泉眼"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有时一个"文眼"能成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认为,“朗读也是一种理解”。“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三分诗,七分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诗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通过朗读,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怎样读?读出目标的层次性。每一次朗读要有明确的、具体的、可测的目标。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4.
诗是干什么的?诗歌的本质是什么?陆机《文赋》云:“诗缘情而绮靡”;诗歌是抒情的,它的本质就是抒情。因此,诗中所用的材料,景也好,物也好,皆与感情相关联,“物象关情”乃诗家之必然。苏轼云:“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这是坡公在论述绘画形似与神似的关系时说的,然而,这两句话对诗歌艺术来说,也是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中提到:“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诗人的本领就在见出常人之所不能见,读诗的用处也就在随着诗人所指点的方向,见出我们所不能见”“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唐诗、宋词和元曲各领风骚数百年,其实从广义上讲,词与散曲都是诗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而已,那么 “诗、词、曲”又如何区别呢?我们不妨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捋一捋相关的知识.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一门高雅艺术,是一种文化素养。学诗、赏诗、写诗是一种慢功夫,对中学生而言,须慢慢地培养,逐步提高。从新教材的编写角度出发看,文学教育离不开诗歌,诗歌是最纯粹的艺术,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较,诗歌更具形象  相似文献   

8.
意象作为诗歌的魂灵,是作者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相凝聚的具象表现,是意和象融汇的复合体,是精神内容和物质形式的统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多种手段解读认识意象,对诗之意境有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把握,产生深挚的审美情感,是把诗歌学习引向深入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9.
词是继诗歌之后新兴的一种诗体,所以又叫“诗余”,由于它是配音乐演唱的,又叫“曲子词”。词兴于唐而盛于宋。 词有以下特点: 第一,诗有题目,词有调名。对于诗歌,题目是重要的,每篇诗必有题,有的不好标题,也要标个“无题”;对于词来说,词题没有调名重要,调名就是词牌。有许多词,只有词牌,没有题目。这样的词一般把词的首句作为词题,如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当然,像苏轼的词,《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题目,是完整的。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诗画在体裁上追求短小精悍 ,短制胜于长篇。中国文学的主流是抒情诗。闻一多先生说 :“三百篇的时代 ,确乎是一个伟大时代 ,我们的文化大体上是从这一刚开端的时期就定型了。文化定型 ,文学也定型了。从此以后两千年间 ,诗———抒情诗 ,始终是我国文学的类型 ,甚至除散文外 ,它是唯一的类型。”①的确 ,中国诗歌十有八九是抒情小诗。长篇叙事诗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孔雀东南飞》、《长恨歌》这样的长篇叙事诗已属罕见。但这两首诗与古希腊《伊利亚特》、《奥德赛》相比 ,则是小巫见大巫 ,简直不能同日而语。西方固然有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1.
意象作为诗歌的魂灵,是作者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相凝聚的具象表现,是意和象融汇的复合体,是精神内容和物质形式的统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多种手段解读认识意象,对诗之意境有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把握,产生深挚的审美情感,是把诗歌学习引向深入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2.
古典诗词的学习与欣赏是中学语文课教学的一个难点。由于诗词的取材非常广泛,且有一定的语言障碍,学生把握起来难度较大。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将古诗词按题材的不同进行归类,并给学生提供一些带规律性的分类指导,有助于学生正确把握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提高阅读和欣赏能力,从而使学生受到我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的熏陶。一、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实际上是咏史诗和怀古诗的合称。所谓咏史诗,就是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所感慨而创作的诗歌如王安石《乌江亭》;所谓怀古诗,则是指因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抒发感慨…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中提到:"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诗人的本领就在见出常人之所不能见,读诗的用处也就在随着诗人所指点的方向,见出我们所不能见""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得人生是干枯的."等观点,可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在第一单元里为中学生呈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诗歌世界,这对于培养中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丰富他们的心灵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4.
甘玉 《科学咨询》2013,(8):74-75
新课标认为,"朗读也是一种理解"。"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三分诗,七分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诗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通过朗读,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怎样读?读出目标的层次性。每一次朗读要有明确  相似文献   

15.
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化宝库中的珍宝,是历代诗人留给我们的一份文化大餐,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古诗,大都短小精悍,在短短的二十来个字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醇厚的韵味。《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走进诗词歌赋的王国,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与幸福,主动融入诗的意境,领悟诗中的形象与情感,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下面就自己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交流切磋。  相似文献   

16.
诗也点睛     
诗歌欣赏的目的是获得情感的共鸣.由于诗句精约却内涵丰富的特点,使欣赏者很难进入意境,体味诗情,唤起情感共鸣.这除欣赏能力不足外,欣赏方法不当亦是重要因素.本文拟就从诗情、诗境的欣赏过程出发探讨出"抓诗歌的点睛之笔"这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文化渗透在整个中国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渗透于我们血液里的一种民族意识,成为充盈于炎黄子孙灵魂深处的一种挥之不去的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18.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讬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宋史·苏轼传》 发生在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的“乌台诗案”,是一场典型的文字狱;在这场文字狱中,苏轼虽然是因为诗歌而获罪,但引发这场文字狱的导火索,却是他写给宋神宗的一封感谢信《湖州谢上表》.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 1、了解这首诗象征的表现手法. 2、理解舒婷所表达的爱情观. 3、初步学会欣赏朦胧诗.  相似文献   

20.
应读者要求,本刊推出“名作欣赏”专栏.逮选古今中外有关名篇佳作,藉以拓展视野、陶冶情操。本期摘录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所著《中国的男人和女人》书中“弱女子与女强人”一节,谨供欣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