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劳分配是一种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收入的价值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一种以边际生产力理论为基础的财富分配。价值分配与财富分配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充分体现了价值分配与财富分配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现实中,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践与收入公平分配均存在负相关。这主要表现在:由于理解上的偏差、应用中的偏差、实施对象客观条件不同而导致收入分配中事实上的不公平。弱化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践与收入公平分配负相关的对策:一是正确理解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二是正确实施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三是缩小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实施对象客观条件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劳动价值论是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价值和资本本质的理论,这一理论的现实背景和理论对象是商品经济关系.价值创造和社会财富分配分属两个理论层面,分属两个不同层面的社会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并不能从劳动创造价值,直接推导出按劳分配.现实的分配关系是由参与生产的前提和条件所决定的,劳动(力)、资本、自然等各种生产要素都对参与财富分配提出自己的要求,劳动(力)只是诸多生产要素的一种因素,所以,按劳分配包融于按生产要素分配,表现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种局部形式.为了推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分配领域,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要落实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理顺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4.
劳动不是生产要素,不能将劳动视为生产要素来说明按要素分配包含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指按劳动分配,不是指按劳动力分配,也不能将按劳分配理解为按劳动力分配来说明按要素分配包含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分配方式,按要素分配并不包含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5.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商品价值分配和消费资料分配的一个基本规律,它是由生产要素归属不同所有者的必然结果.但决定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性质的是它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其他权利如在既定制度下的劳动力所有权、市场垄断权力、政治集团势力等都是分配形式的影响变量,但都不是影响收入分配制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实践中需要创新劳动价值理论和按劳分配理论.  相似文献   

6.
温子勤 《学术论坛》2004,3(4):74-77
文章分析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关系,试图说明传统的按劳分配内涵的局限性;并认为"两种分配"方式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质;且试图阐明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两种分配"一般只能表现为按它们对市场的"贡献分配"。  相似文献   

7.
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根据各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生产中的投入比例和贡献大小来分配国民收入.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归属的不同使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成为必要和可能.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共有的分配原则和手段,在我国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其产生的客观必然性.通过市场供求关系来实现生产要素的分配,是市场配置方式有效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和基础.允许按生产要素分配,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澄清一些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8.
论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劳分配问题在我国理论界一直存在有争议。随着思想解放不断深入以及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的提出,对按劳分配作进一步深入探讨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对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重新学习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商品属性的分析,可以得出适应我国现阶段生产方式要求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相似文献   

9.
按生产要素分配与"三位一体" 公式有本质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本质提法应该是劳动成果按生产要素分配,而不是劳动成果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劳动成果按生产要素分配与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有着本质的区别,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说的是价值的创造,按生产要素分配说的财富的分配;我国对劳动成果按生产要素分配问题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两种不同的分配形式,只有在市场完善和均衡的条件下,二者才能够实现分配关系和谐.在市场不完善和非均衡的条件下,政府有效作为才能促进分配关系的和谐.分配关系和谐能够充分发挥分配的生产效应和消费效应,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和消费需求的扩大.  相似文献   

11.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双重公平分配原则,与收入公平分配都具有正相关.按劳分配与收入公平分配的正相关表现在按劳分配存在前提和分配主体转换的公平性、分配依据和利益结构及其主体地位的合理性5个方面.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收入公平分配的正相关表现在按生产要素分配存在条件的公平性和内在要求、分配依据的合理性3个方面.强化双重公平分配原则与收入公平分配的正相关,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和政策上的又一次创新和突破。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照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资本、技术、劳动力、土地、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多少进行收益分配的一种方式。它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重新认识和深化。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按劳分配,而把按生产要素分配视作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的代名词而予以排斥。事实上,按生产要素分配并非资本主义的专有物,而是所有搞市场经济的国家都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改革开放以后,尽管我们没有在理论上承认可以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资本、技术、劳动力、土地、信息  相似文献   

13.
李厚廷 《河北学刊》2004,24(4):47-50
分配问题具有极其鲜明的实践性 ,现有理论未能对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作出科学地解释。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按劳分配得以实现 ,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践基础。市场机制对于两种分配方式的实现及其结合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市场机制是实现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效制度 ,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其局限性 ,首先就表现在知识要素上。  相似文献   

14.
按生产要素分配问题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 ,特别是自从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以后 ,人们更加关注这个问题。很多学者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本文围绕着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涵、社会属性、作用和影响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 ,以及怎样实现按生产要素分配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对学者们的不同观点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5.
对按生产要素分配问题的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要素的内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全部生产要素都可以而且应该参与收入分配;二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收入是国民收入;三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只能是各生产要素对于国民收入的贡献,即“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对生产要素所有权的承认和对市场经济规则的尊重,按劳分配隶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在社会主义社会,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导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占主体地位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发展,也是对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这种突破、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标志就是: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了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论断,即首次解决  相似文献   

17.
试论按生产要素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五大提出 ,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正确理解处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 ,对调动广大社会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促进经济发展 ,推进改革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生产要素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概念  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各种生产条件。包括劳动力、生产资料 (劳动工具、原辅材料、土地、房产、资本等 )、技术、信息…  相似文献   

18.
关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生产要素分配不是具有剥削性质的分配方式 ,能够与按劳分配实行有机结合。我国现阶段 ,正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 ,并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才能达到既促进效率 ,又维护公平。  相似文献   

19.
按贡献分配的实质是按劳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贡献分配的价值基础是蕴涵于各生产要素的间接的一般人类劳动,其实质是按劳分配,按贡献分配的提法在当前阶段具有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现阶段生产力状况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结果。在多元经济结构中,要求在个人收入分配上既要坚持按劳分配又要坚持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多元分配机制,使收益分配更趋于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