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当前救灾工作面临的形势1、超历史的严重灾情。今年6月中旬以来,我省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这次灾害来势之猛,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损失之惨重,都是我省历史上十分罕见的。100多天过去了,至今仍有数百万亩耕地、数十万间房屋浸泡在水中,有100多万灾民无家可归。2、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救灾工作。江西遭受特大洪涝灾害以后,江泽民、朱镕基、李瑞环、李岚清、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多次亲临灾区视察,指挥抗灾救灾。国家有关部委  相似文献   

2.
本刊1994年3期,以“救灾改革的一项重要突破”为题,登载了江西省民政厅调查组撰写的余干县创办救灾服务公司的调查报告,引起了较大反响。余干县于1993年4月初在江西范围内率先创立的救灾服务公司(现改为救灾服务中心),经过两年来的实践,特别是经过今年大灾之年的严峻考验,充分显示出了它的强大生命力,证明它确实是新形势下搞好救灾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并已引起领导和有关方面的重视,江西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舒圣佑曾明确指示:“要认真总结、提高。”新华社专门为此发过一期《国内动态清样》,最近,江西省民政厅已发出通知,在全省范围内推广这一改革经验,要求各地参照余干县的经验,努力办好本地的救灾服务中心,把全省的救灾工作效益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3.
5月9日,江西省救灾救济工作会议在吉安市万安县召开。会议传达贯彻了2005年全国救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了2004年救灾救济工作,对今年的救灾救济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议并交流了救灾、农村特困户救助、农村五保供养、农村大病医疗救助等方面的工作经验,组织参观了万安县农村敬老院.江西省民政厅厅长罗筱玉出席会议并讲话。罗厅长就做好救灾救济及机关民政工作提了三点要求:一是要认清形势,明确责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二是要立足本职,创新工作,为加快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作贡献:三是要加强领导,务实基础,确保民政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5月9日,江西省救灾救济工作会议在吉安市万安县召开。会议传达贯彻了2005年全国救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了2004年救灾救济工作,对今年的救灾救济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议并交流了救灾、农村特困户救助、农村五保供养、农村大病医疗救助等方面的工作经验,组织参观了万安县农村敬老院。江西省民政厅厅长罗筱玉出席会议并讲话.罗厅长就做好救灾救济及机关民政工作提了三点要求:一是要认清形势,明确责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二是要立足本职,创新工作,为加快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作贡献;三是要加强领导,夯实基础,确保民政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罗厅长指出,民政部门担负着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中的许多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必须把推进民政工作改革与发展同构建和谐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民政部门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在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中,要抓住机遇,敢为人先,谋求民政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要抓住工作重点,主攻工作难点,形成工作亮点。要强化资金管理,严格款物的使用范围。在夯实民政工作的基础上,要着力加强乡镇民政组织机构建设,按“总人口的万分之一”配足民政干部,并提供必要的场所和经费。要理顺关系,民政所(办)负责人的任免要征得县级民政局同意,调动要报县级民政局备案,并尽量减少兼职。要规范乡镇行政资金管理,设立民政资金专户,实行封闭运行.要加强民政队伍培训,改善工作条件。江西省民政厅副厅长钟起茂在会上作了工作报告。钟副厅长回顾了一年来救灾救济工作的成绩,对当前救灾救济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今年救灾救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一要加强灾情管理,抓好灾民生活救助制度的落实。特别是根据有关部门的预测,今年我省大部分地区有发生洪水的可能,要做好备大灾、救大灾的工作。二要加强整体调控,抓好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的落实,正确处理好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的关系、特困户救助与灾民救助的关系、整体调控与具体操作的关系,准确界定救助对象,严格规范救助资金使用,充分体现救助工作的公平性。三要加强规范管理,抓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落实。按“八个一”要求和从方便老人生活出发,加快农村五保“敬老工程”实施步伐,确保全省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60%以上。四要加强政策指导,狐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落实,完成“一个建立、三个必须”的目标:2005年在全省基本建立起规范、完善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省一级必须出台实施意见,市、县(市、区)必须要有实施办法或者细则,所有县(市、区)医疗救助工作必须全面启动。五要加强网络建设,抓好社会捐助制度的完善。六要加强资源整合,抓好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各设区市主管救灾救济的民政局副局长、救灾救济科科长和部分县(市、区)的民政局长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去年12月,中共中央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崔乃夫同志,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的安排,视察了江西省鄱阳湖沿岸的重灾区,检查救灾救济工作改革和灾民生活安排情况。并据此亲自撰写了《对江西鄱阳湖沿岸灾区救灾救济工作的视察报告》,《报告》对江西救灾救济工作的新鲜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救灾救济工作的改革作了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这些意见,对于进一步搞好江西乃至全国的救灾救济工作  相似文献   

5.
人汛以来,江西连降大雨暴雨,江、河、湖、库水位猛涨,大量农田、房屋被毁受淹,灾情之重、范围之广,是百年未见。为此,省民政厅积极部署救灾工作,把救灾救济工作作为当前全厅的中心任务来抓,截至7月18日,已先后派出10个工作组深入上饶、宜春、抚州、南昌、九江、景德镇等地市的县、乡、村,察看灾情,指导救灾。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家的救灾方针,救灾必须“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隆回县从1995年开始,在全县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了救灾救济保障互助会。其实质是建立了一种群众自救互救保障制度。乡镇救灾救济保障互助会的基本做法,一是筹建保障互助金。乡镇政府向农民收缴时,每个农户收7元,或在征收公购粮时,每户收取稻谷5公斤,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基层民政救灾干部,在实践中,通过平时深入乡、村(社区)核查灾情,发现处于灾情信息源头的乡(镇)、村(社区)两级,灾情信息管理的现状令人担忧,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基层民政救灾干部,在实践中,通过平时深入乡、村(社区)核查灾情,发现处于灾情信息源头的乡(镇)、村(社区)两级,灾情信息管理的现状令人担忧,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9.
毛阳光 《唐都学刊》2006,22(6):13-18
中国的灾害奏报与监察在经历了秦汉魏晋的发展之后,在唐代已经基本成熟,灾情的申报,官员的检覆、监察都已形成了固定的程序,在救灾中得到了执行,并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唐代的报灾制度中一直存在着救灾与中央财政控制之间的矛盾,唐政府一直在为提高受灾地方政府应对灾害的主动性和效率而努力。唐代的报灾与灾情监察制度为宋元明清救灾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灾害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以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经费分级负担制度为基础,灾害应急机制为主体,社会动员机制相配套的灾害救助体系。全面落实国家和地方政府救灾应急预案,提高灾害紧急救助能力和减灾救灾综合协调能力,建立完善以灾情预警监测评估、灾害紧急救助、灾区恢复重建、灾民生活救助和应付对灾害社会动员等为主的灾害救助制度,开展城市灾害紧急救助试点。进一步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和装备建设,建立  相似文献   

11.
第一,依靠科技力量,建立灾情防范体系。以国家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加高加固长江大堤,搞好与抗洪救灾相配套的交通、电力、通讯等监控和预测。推广好的救灾经验,完善救灾工作责任制,建立灾害监测管理体系,特别是要搞好蓄分洪区的建立和移民建镇两项工作,严格、及时拆迁堤内外一切违章建筑,保证长江河道畅通。第二,坚持抢险救灾与生产自救两手抓。完善和强化政府救灾职能,提高群众抗灾和自救能力,实行减灾与救灾相结合,不放松灾害期间的工农业生产,力争当年受灾当年恢复。各级党政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着眼大局,统筹安排,加强基层民政…  相似文献   

12.
救灾分级管理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1993年全国救灾救济工作座谈会,提出了深化救灾工作改革,建立救灾工作分级管理、救灾款分级承担的救灾管理体制的新思路。1994年第十次全国民政会议充分肯定了这一改革思路,将救灾工作分级管理作为“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措施提出。  相似文献   

13.
今年江西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我们的灾情在全国来说是最严重的,洪水对我们江西是个考验,同样,救灾工作对我们也是一个考验。我们每一位同志应该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讲肩上的担子重,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的工作要求很高。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我们的政  相似文献   

14.
邢台地震     
1966年3月8日和22日邢台的6.8级、7.2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生在我国人口稠密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的第一次大地震,共有8064人丧生、38000余人受伤。受灾面积达23000平方公里。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党中央、国务院极为关切和重视,周总理三次亲临灾区,察看灾情,慰问群众,部署救灾工作。同时对地震工  相似文献   

15.
记者在年初召开的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05年,江西民政将认真实践“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着力为百姓重点办好五件事,为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一)全面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安排好灾区群众的生活。做到:有效备灾,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工作,建立社会动员机制,提高救灾物资应急保障水平,建立救灾资金投放的自然增长机制和救灾专项预备金制度,及时救灾,建立灾情信息快速收集和报告制度,强化灾害评估体系,建立灾害基本资料数据库,进一步提高重大自然灾害的响应能力,确保灾民吃、住、饮用水、医疗等救助措施及时到  相似文献   

16.
《社会工作》2010,(15):58-59
2010年4月14日早晨7: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造成众多人员伤亡,电力、通讯交通一度中断,部分校舍、房屋倒塌,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江西省慈善总会迅速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救灾捐赠活动。  相似文献   

17.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以挽救人的生命为救灾首要原则,群众生产自救为主,政府临灾救济为辅的政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救灾减灾要与政治相结合;生产自救与必要救济相结合;中央为主导,各地区各部门相配合的救灾减灾思想;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又实现了救灾减灾工作社会化、建立分级管理的救灾体制、开展国际合作救灾的新格局。这一探索历程体现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指导理念、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相统一的基本特征。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加强党的领导是救灾减灾工作的根本保障;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救灾减灾工作的基本关键;社会协同和全民参与是救灾减灾工作的力量源泉;加强国际合作是救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条件;完善法制建设是救灾减灾工作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浙江灾荒频仍而严重,成为乡村民变的重要诱因。报荒、闹荒、闹漕和抢米风潮日趋高涨,从一个侧面说明辛亥革命前的浙江已处于革命前夜。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1993至1999,民政部历经艰辛,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为全国城镇贫困人口构筑起最后一道保障其生存与尊严的安全网,提前并圆满完成了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的建制任务,为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1999,减灾救灾,成效显著。民政部门在切实安排好灾民基本生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了国家和省两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工作,增强了灾害紧急救助能力。同时,注重高新技术在减灾领域的研究与运用,成功召开了北京国际灾害研讨会,参加了联合国召开的世界减灾大会,有力地推动了减灾领域的国…  相似文献   

20.
截止目前,江西省鹰潭市市一级连续7年在财政预算中列支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4个县(区)连续3年,44个乡(镇)连续2年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了此项经费,形成了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经费分级负担的良性循环。鹰潭地处长江中下游,是个多灾易灾地区。以前单一的救灾渠道,有限的救济经费长期束缚救灾工作,为了切实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